青秀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辖区
青秀区,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位于南宁市东南部,东部低山丘陵,西部为南宁盆地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总面积872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青秀区辖4个镇、5个街道,区人民政府驻南宁市青秀区仙葫大道东1号。截至2023年末,青秀区常住人口115.09万人。
历史沿革
在明末清初,地方基层建立郜团制度,今青秀区行政区域属南宁府宣化县。
民国二年(1913年),改称邕宁县南附廓团。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邕宁县开始设置地方自治筹备委员会,分区调查全县户口,编制甲、村(街)、乡(镇)、区地方组织,实行保甲制度。次年3月调查并编制完毕,计全县编制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4日,南宁解放。22日,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宁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开始接管工作。
1950年1月22日,南宁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继续对旧政权进行接管,逐步取销旧街甲政权,并于1951年5月21日由市人民政府明令取销旧街甲政权,逐步建立居民小组,未组织居民小组的街道由抗美援朝分会负责日常工作。
1952年11月1日,开始在民族路(包括共和路第一段)试点建立街道委员会,将全市原64条行政街划为30个居民委员会。在今青秀区辖区范围内有桃源、临江、中山、临胜、民族(包括共和路第一段)、明德(包括仁东街及权南街)、南国(包括经文街、纬武路)、南环、维新等居民委员会。在区级政权建立前,在一段时间内实行“以警代政”,由公安派出所负责辖区内的街道工作,故基层政权的一切任务实际上由宣化、临江、维新公安派出所负责。
1952年底,在南宁市城区设置第四、五、六3个区,今青秀区为第四区,由宣化、临江、明德3个公安派出所所辖区组成。该区为军政机关集中之地,省军政领导亦多住此。
1953年3月,南宁市决定将原郊区建立的一、二、三区合并,改称为一区,在市区建立二、三、四3个区。经广西省人民政府同意,各区均于3月16日成立。原定为四区的今青秀区改称二区,金丽昆任区长。区政府办公地址设在临胜街55号,辖区同上。另凌铁村亦增建一个居民委员会,属二区管辖。第二区成立时统计,人口为7493户29322人。
1955年12月,南宁市根据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撤销市区一级政权组织,建立街道办事处的决议,撤销3个城区政权,建立13个街办事处。街道办事处编制为5-7人,作为市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构,负责街道居民工作,并按中央关于一般100-600户、7-17个居民小组建立一个居民委员会的规定,将原有居民委员会进行调整。原二区撤销后,在今青秀区辖区范围建立维新、宁武、临江、中山4个街道办事处。新街道办事处驻南国街40号,辖维新、维新南、经文、纬武、南宁武街道办事处驻新民路21、28号,辖维新北、望州岭、安宁北、宁武、沙井、镇宁居民委员。临江街道办事处驻保爱路保爱善堂,辖中山下、临江、古城、桃源、河堤、南国、中山东居民委员会。
1958年7月,南宁市恢复城区一级政权,设置江宁区。
1958年7月,建立江宁区工作委员会。
1959年3月,正式建立江宁区人民委员会(政府),邕江南岸的亭子亦划归江宁区管辖。
1960年6月,南宁市建立人民公社,江宁区改称南宁市江宁区人民公社。
1961年6月,恢复为江宁区人民委员会。
1967年1月,将南环公社称为红旗人民公社,古城公社改称新城人民公社。
1968年4月,各人民公社均加称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9年3月,恢复城区政权,成立新城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5月,成立新城区人民政府。
2004年9月15日,国务院批准调整南宁市部分行政区划:新城区更名为青秀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全县编制为。7808甲、766村(街)、68乡(镇);编成7个区,城区属中区,西乡塘、二塘、东门各一部分编为东门乡,划归中区管辖。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成立10个镇,后城区有维新、宁武、明德、临江、邕江等镇和东门乡,共辖7个乡镇。
解放前,今青秀区辖区内曾设临江镇,辖中山路第一街、第二街,临江街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第四街,南国街第一街、第二街,经文街第一街、南一里、南三里,桃源路第一街、第二街、七胜街,古城口第一村、第二村,中山中东二里,共1975户,10475人。明德镇,辖民权路南一里第一街、第二街,中山路第三街、中山路东二里,共和路第五街,明德街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民族路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南一里。宁武镇辖虎邱村、沙井街,镇宁路第一街、第二街、宁武街。东门乡辖凌铁村、官塘村、金牛桥、麻村、东北村、西南村、长村等。
至1949年南宁解放前夕,城区调整为7个镇,共辖行政街64条。今青秀区分属邕南镇及宁武镇,管辖权南、南环、临胜、民族、民和(共和路第一段)、明德、仁东、中山、维新、经文、纬武、南国、桃源、临江、古城口等行政村(街)。
1952年11月1日,开始在民族路(包括共和路第一段)试点建立街道委员会,将全市原64条行政街划为30个居民委员会。在今青秀区辖区范围内有桃源、临江、中山、临胜、民族(包括共和路第一段)、明德(包括仁东街及权南街)、南国(包括经文街、纬武路)、南环、维新等居民委员会。在区级政权建立前,在一段时间内实行“以警代政”,由公安派出所负责辖区内的街道工作,故基层政权的一切任务实际上由宣化、临江、维新公安派出所负责。
1952年底,在南宁市城区设置第四、五、六3个区,今青秀区为第四区,由宣化、临江、明德3个公安派出所所辖区组成,包括南环、临江、民族、共和(共和路第一段)、明德、权南、仁东、中山(上段)、维新、经文(包括纬武)、桃源、临江、古城口等14街。
1955年12月,南宁市根据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撤销市区一级政权组织,建立街道办事处的决议,撤销3个城区政权,建立13个街办事处。街道办事处编制为5-7人,作为市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构,负责街道居民工作,并按中央关于一般100-600户、7-17个居民小组建立一个居民委员会的规定,将原有居民委员会进行调整。原二区撤销后,在今青秀区辖区范围建立维新、宁武、临江、中山4个街道办事处。新街道办事处驻南国街40号,辖维新、维新南、经文、纬武、南宁武街道办事处驻新民路21、28号,辖维新北、望州岭、安宁北、宁武、沙井、镇宁居民委员。临江街道办事处驻保爱路保爱善堂,辖中山下、临江、古城、桃源、河堤、南国、中山东居民委员会。
1959年3月,建立江宁区人民委员会(政府),辖中山、临江、维新、建政、亭子、宁武街道办事处,邕江南岸的亭子亦划归江宁区管辖。
1963年1月,将原江宁区人民委员会分为中山、古城和南环人民公社,宁武、亭子办事处划出,区人民委员会及街道办事处同时撤销。
1991年1月~1992年6月,新城区相继成立新竹、纬武、中山、南环、建政、长堽6个街道办事处,属新城区人民政府派出的工作机构,共有28个居民委员会。
1996年9月,新竹街道办事处与纬武街道办事处合并为新竹街道办事处,中山街道办事处与南环街道办事处合并为中山街道办事处,建政街道办事处与长堽街道办事处合并为建政街道办事处。
2001年12月,南宁市撤销郊区和南湖管委会,将原郊区的津头乡和南湖开发区划入新城区,辖区面积从原来的24平方千米扩大到108平方千米。
2002年2月,成立南湖街道办事处。至2005年3月17日,新城区辖1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10个村民委员会、51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51.23万人。
2005年3月18日,南宁市部分行政区域调整,新城区更名为青秀区,原属邕宁县的长塘镇、伶俐镇、南阳镇、刘圩镇和仙葫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划入青秀区,辖区面积从原来的108平方千米扩大到865平方千米。2005年6月25日,南宁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撤销津头乡建制,改设立津头街道办事处。
2007年,鉴于津头街道有8个“城中村”、48个组分散于其他4个街道近20个社区当中,青秀区调整部分街道管辖区域:津头街道在保留埌西村、麻村、南湖村的基础上接管了金洲、金浦、埌西、南湖小区、大板三区、滨湖等6个社区;同时,其他“城中村”分别划入了中山、南湖、建政、新竹等街道办事处。各街道于8月28日前完成人、财、物的移交,从9月1日起各街道按调整后的管辖区域进行管理。
2009年末,青秀区辖5个街道、4个镇,58个社区、46个行政村,276个自然村(屯)。
2011年,辖4个镇、5个街道。
2018年,青秀区辖长塘、伶俐、南阳和刘圩等4个镇,新竹、中山、建政、南湖、津头等5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南宁仙葫经济开发区,共51个城市社区、7个农村社区和46个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青秀区辖4个镇、5个街道:中山街道建政街道南湖街道新竹街道津头街道长塘镇伶俐镇刘圩镇南阳镇,另有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仙葫经济开发区区人民政府驻南宁市青秀区仙葫大道东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青秀区位于南宁市东南部,介于东经108°18′45″~108°50′29″,北纬22°39′41″~23°00′03″之间,东邻横州市、宾阳县,南邻邕宁区,与良庆区隔江相望,西接西乡塘区,与江南区隔江相望,北接兴宁区。总面积87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青秀区地貌东部低山丘陵,最高峰为伶俐镇望齐北6.50千米的三状岭,海拔531.80米,其次为长塘镇长塘圩邕江北岸10千米的逃军山,海拔472.9米。西部为南宁盆地平原。
气候
青秀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长冬短,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干湿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少雨。与常年同期相比,2023年青秀区降雨量偏多、气温偏高、日照时数偏少。各月平均气温在9.9℃(2月)—29.2℃(7月)之间;全年月平均日照时数123.2小时;全年月平均降雨量112.5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4月1日至9月30日),汛期总雨量为925.6毫米,约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8.6%;全年以偏东风为主,年平均风速为1.9米/秒。2023年出现了暴雨、台风、干旱、高温、雷暴、大风、大雾、寒露风、寒潮、回南天等灾害性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属于“正常稍差”年景。
水文
青秀区境内有南宁市最大的河流为邕江(西江一级支流郁江、南宁河段称邕江),自西向东流经青秀区中山街道、津头街道、长塘镇、伶俐镇。邕江支流有青龙江、沙江、伶俐江、平歪江、那平江、竹排江等。
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
2023年,青秀区耕地面积1.778万公顷,林青秀区森林面积4.01万公顷。辖区内森林有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等三大林种及其对应8个亚林种,其中:防护林面积0.19万公顷;用材林面积3.67万公顷;经济林面积0.0023万公顷。城区域林木树种(组)以桉树类为主,占61.61%,其次是松树占26.67%,一般阔类占11.72%。青秀区现存古树名木共859株。
矿产资源
青秀区主要矿产资源为石灰岩、黏土、煤矿等,分布在二塘、长塘、伶俐一带。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青秀区常住人口为1124334人。
截至2023年末,青秀区户籍人口92.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9.82万人,乡村人口12.32万人,自然增长率7.50‰;常住人口115.0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9.11万人,城镇化率94.8%。
青秀区是南宁市的侨乡之一,华侨、华人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等20多个国家。2024年,青秀区辖区范围内归侨侨眷近一万人,本地及华侨港澳同胞、外籍华人、海外留学人员总量约1500人,录入自治区侨情数据库的归侨侨眷约809人。
青秀区辖区内居住着汉、壮、苗、瑶等44个民族,汉族占人口比重的62.83%,壮族占人口比重的33.1%,苗族占人口比重的0.48%,瑶族占人口比重的1.78%,其他民族占人口比重的1.81%。
政治
青秀区副书记、区长:曾鹏鑫
青秀区委书记:古保华
经济
综述
2023年,青秀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388.3亿元,同比增长4.9%,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市首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56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32.03亿元,同比增长15.0%;第三产业增加值1232.74亿元,同比增长4.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1万元,同比增长4.2%。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青秀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0%,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2.7%;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5%,其中:工业投资同比下降1.5%;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6%。民间投资同比下降33.5%,社会领域投资同比下降13.2%。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42.5%。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2.2%。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增长107.6%,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同比增长43.8%。
财政
2023年,青秀区实现财政总收入达1828086万元,同比增长35.8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320809万元,同比增长12.83人民生活。1-12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497元,同比增长5.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7832元,同比增长5.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714元,同比增长8.20%。
2023年,青秀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08亿元,同比增长12.83%。其中,税收收入27.43亿元,同比增长26.14%。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4.44亿元,同比增长8.96%。其中:住房保障支出增长34.67%,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2.1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9.64%,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支出增长3.7%,教育支出增长0.33%。
居民收入
2023年,青秀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497元,同比增长5.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832元,同比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14元,同比增长8.2%。
第一产业
2023年,青秀区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41.05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农业产值17.55亿元,同比增长3.9%;林业产值3.30亿元,同比增长3.6%;畜牧业产值11.32亿元,同比增长4%;渔业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6.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38亿元,同比增长5.43%。占农林牧渔及服务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农业42.7%,林业8.0%,畜牧业27.6%,渔业3.7%,农林牧渔服务业18.0%。
2023年,青秀区肉类总产量4.04万吨,同比增长3.29%;水产品产量5.12万吨,同比增长10.28%;蔬菜产量22.17万吨,同比增长4.63%;水果产量3.59万吨,同比增长10.16%;生猪出栏19.35万头,同比下降4.57%;家禽出栏1621.36万只,同比增长18.36%。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青秀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4.5%。年末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合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7.4%。
建筑业
2023年,青秀区建筑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7%。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82家,建筑业产值同比增长10.6%,签订的建筑合同金额同比增长16%,利润总额增长27.2%。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3年,青秀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
贸易
2023年,青秀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0.57亿元,同比增长2.2%。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同比下降4.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下降65.8%,通讯器材类同比下降12.0%,体育娱乐用品类同比增长8.7%,文化办公用品类同比下降14.9%,粮油、食品类同比增长18.3%,饮料类同比增长1.7%,烟酒类同比增长15.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下降0.5%,化妆品类同比下降21.9%,金银珠宝类同比下降19.6%,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11.4%。
2023年,青秀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05672万元,同比增长2.20%;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0.70%。实际到位资金达1230200万元;商务口径直接利用外资额达1522万美元。
对外开放
2023年,青秀区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46.6%。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76.7亿元,同比增长43.4%。
交通运输
青秀区辖区内有邕江航道、湘桂铁路、南(宁)广(州)铁路、南(宁)钦(州)铁路、贵(阳)南(宁)铁路、泉(州)南(宁)高速公路、桂(林)钦(州)高速公路、岑溪(粤桂界)至大新高速公路、南宁外环高速公路过境,有南宁东、伶俐、长塘、刘圩互通4个高速公路出入口,以及南宁火车东站、凤岭客运站、埌东汽车站,其中南宁火车东站是广西最大的高铁站。辖区内有地铁1号线、3号线、6号线(在建)。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1年,青秀区辖区共有广西瞪羚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261家,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162家;辖区有国家创新创业平台7家、自治区级创新平台53家、南宁市级创新平台15家,拥有南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南宁市级众创空间1家;完成自治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9项;2020年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1.32亿元,研发投入增速达221.8%。
青秀区内有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科技馆等科学研究、普及机构86个。
教育事业
2021年,青秀区有幼儿园、普通中小学学校229所,在校学生14.15万人,专任教师8836人。其中,幼儿园140所,在校生3.66万人,专任教师3104人;小学81所,在校生8.43万人,专任教师5068人;普通初中8所,在校生7806人,专任教师664人。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在校生1.28万人,专任教师843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102.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9.4%。
2023年,青秀区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132所,其中,小学教学点1所,小学9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初级中学12所,完全中学10所。组建6个中小学幼儿园教育集团,分别是: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教育集团、南宁市民主路小学教育集团、南宁市桂雅路小学教育集团、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教育集团、南宁市凤翔路小学教育集团、南宁市林里桥中段幼儿园教育集团。
文化事业
2021年,青秀区图书馆全年累计开展各类读者活动近400场次,总流通人数近6万人次。2021年青秀区文化馆举办以流行经典音乐赏析会、名家讲座、国画、胡琴艺术等内容的全民艺术共享课堂系列活动80场;累计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天下民歌眷青秀”民歌大赛、“永远跟党走”红色艺术经典进万家月月演文艺赛事、演出活动4场;承办“唱支山歌给党听”南宁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K歌大赛。
青秀区境内有广西科技馆、图书馆、文物苑、民族博物馆、孔庙、南宁规划馆、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等广西、南宁市文化交流活动的主要场所以及国内大部分新闻媒体驻邕的办事机构,广西、南宁市的主流新闻媒体、电视台等。
医疗卫生
2021年,青秀区有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个。其中,区政府举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公立医院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个。
辖区内有解放军303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骨伤科医院、广西防疫站等10多所广西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卫生、医疗机构。
社会保障
2023年,青秀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际参保人数10.35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入库参保率91.69%,60周岁以上符合待遇领取条件人员2.44万人,每月按时足额发放待遇,待遇发放率100%。按规定为1120名符合丧葬补助申领条件人员全部办理发放手续,发放率100%。
2021年,青秀区建档立卡脱贫人口符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条件人数4290人,已参保4290人(待遇领取人数1086人),参保率100%,待遇发放率100%。
2021年,青秀区继续开展“广西人社12333”手机APP养老金人脸识别认证。年内,应认证2.5万人,已认证2.44万人,认证率97.8%。开展老农保清理排查工作。青秀区老农保人员共3441人,已并已退3084人,未并未退357人,已并已退率89.6%。推进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青秀区已获得批复涉及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项目143个,已完成被征地参保项目2个(青秀区南阳镇污水处理厂项目、伶俐工业园污水厂项目),年内正在审核项目2个[南宁国际瑶族文化交流中心项目、柳南高速公路快速路工程(三岸收费站—那容)项目],139个被征地项目未见参保材料报送。
截至2021年,青秀区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4123.09万元、农村低保金1794.67万元。青秀区农村低保对象属于建档立卡困难户的1095户共2813人,共发放低保金829.09万元。
2021年,青秀区城市特困人员的救助标准为1106元每人每月,农村特困人员救助标准为780元每人每月。年内,青秀区有城市特困人员129户,共计129人,累计发放城市特困供养金126.31万元;城市特困失能人员62户,共计62人,累计发放城市照料护理费用46.48万元。农村特困人员980户,共计980人,累计发放农村特困供养金775.79万元;农村特困失能人员119户,共计119人,累计发放农村照料护理费用88.67万元。
2021年,青秀区城乡居民参保30.61万人,大于2020年参保缴费人数29.59万人。
历史文化
非遗
截至2022年,青秀区共有壮族芭蕉香火龙舞、斑山庙会、军山庙会、那僚庙会、壮族斗竹马、壮族麒麟舞、青秀山传说故事7个项目获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鸡茸燕制作技艺”“茶艺”2个项目列入南宁市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城区共有市级传承人6人(年内,没有列入市级、自治区级传承人)。
文物
民俗
青秀区内居住的少数民族有其独具特色的民俗节庆,同时将自身民族元素融入中国传统节日,相沿积久形成特有的民族风俗、节日风俗。风俗节庆有春节、元宵节、土地诞、清明节、“三月三”、四月初八、五月初五、“六月六”、“七月七”、七月十四、八月十五、九月初九、十月斋庙、冬至节、送灶节、除夕等。其中壮族的“三月三”既是壮族传统歌节,也是壮族祭祖扫墓节,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前后,各地举办山歌会、山歌擂台赛、千人竹竿舞、抛绣球、抢糍粑、龙狮表演、民族服饰展、壮家美食展、土特产商品交易会等活动;壮族人民返回家乡祭祖扫墓,通过除草添土、修整墓地、烧香上坟、供上祭品、跪拜敬茶酒、焚烧冥钱冥物、插标挂钱、燃放鞭炮等方式祭奠祖先,祈求家人幸福安康。
青秀区主要民间民俗活动有芭蕉香火龙、壮族斗竹马、斗春牛、斑山庙会、军山庙会、南阳大鼓、麒麟舞、八仙过海等。其中,军山庙会集祭祀、娱乐、社交功能于一身,是壮汉多种文化形态的综合体现,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宗教
青秀区宗教有佛教(汉传)、基督教、天主教;有青秀山观音禅寺、水月庵、康乐路天主教堂、中山路基督教堂4处宗教活动场所。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3年,青秀区辖区内旅游景区(点)主要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家(青秀山风景旅游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8家(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东博·会展文化旅游区、广西科技馆、南宁市凤岭儿童公园、南宁市民歌湖景区、南宁金花茶公园、南宁花雨湖生态休闲旅游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4家(南宁金湖地王云顶观光旅游景区、卡拉奇遇工业旅游景区、南宁289上海天地、南宁孔庙博物馆)。
主要景点
青秀山风景区
青秀山风景区是南宁市唯一获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素以“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著称,被誉为“绿城翡翠,壮乡凤凰”。景区具有很高的森林覆盖率,负离子含量高,由于其地势较高且处于城市上风带,因而享有南宁“绿肺”之美誉。景区现有明代风格的龙象塔、佛教名刹观音禅寺、以“国兰文化”、“药兰养生”为特色的人间仙境兰园、具有活化石之称的全国最大的苏铁保护中心苏铁园、独具热带雨林特色的生态园林景观热带雨林园、别具异国风情的中泰友谊园、汇聚东盟各国国花国树的中国-东盟友谊园等。此外,还有董泉、凤凰塔、云天阁、状元泉、碑廊、桃花园、香花园等30多个景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广西的文化符号。犹如一座盛放灿烂广西历史的文物“花园”,馆藏7万多件文物,翔鹭纹铜鼓、西汉铜凤灯、弦纹玻璃杯等。
广西民族博物馆
广西民族博物馆为自治区级民族文化专题博物馆,位于青秀区青环路11号,馆区占地面积8.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馆内藏品5万余件(套),包含铜鼓、服饰、织绣、石器、竹木器、陶瓷器、化石标本等。其中收藏古代铜鼓345面,是世界上收藏铜鼓数量最多的博物馆;收藏纺织品1.86万件(套),涵盖广西12个世居民族,特色鲜明、体系完整;收藏有31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民俗文物3758件(套),为研究相关国家民族民俗提供了物证。
广西科技馆
广西科技馆位于青秀区民族大道20号,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广西科技馆以“探索·科技·创新”为主题,馆内设有科普展厅、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球幕和4D高科技影院等,功能齐全、主题鲜明、技术含量高、受众参与度高。
民歌湖
民歌湖,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酒吧、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全新魅力旅游区。
花雨湖生态休闲旅游区
花雨湖生态休闲旅游区位于青秀区南阳镇,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规划总面积333.33公顷。景区依山傍水、景色迷人、四季花开不断、瓜果飘香,拥有广西最大的玫瑰花园。
荣誉称号
2010年,青秀区荣获“2009-2010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这是青秀区自2005年以来连续4次荣获这一殊荣。
2017年,青秀区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18年9月,青秀区入选2018年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排名第70位。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2018年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9年10月,青秀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全国百强区)第74名、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第75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2020年1月,青秀区入选2020中国县域文化消费百强榜排名78。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市;入选2020中国美食百佳县市。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潮品消费百强榜排名31。2020年9月10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榜”排名第45位。2020年12月,荣获2019年度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城区。
2021年1月19日,青秀区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021年5月27日,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2021年8月17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赛迪百强区”名单。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21年12月4日,入选2020年度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城区公示名单。
2022年6月,青秀区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名单。2022年,荣获2022年“全国围棋之乡”称号。2022年7月,入选2022赛迪百强区,排名第44。
2023年8月,青秀区入选2023赛迪百强区,排名第43。
2024年8月,入选2024赛迪百强区,排名第45。
参考资料
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中国中小城市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3 08:4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