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堂
日本铁壶的近代发展的驱动者
青竹堂是日本铁壶的近代发展的驱动者,不但掌握娴熟的手工蜡铸法,注重与追求极致的铁壶美学体验,在日本铁壶界被称为后起之秀。
青竹堂发展史
青竹浜田
大正5年
生于日本山形市。
昭和28年 日本艺术展入围。
师从茶汤釜名人、无形文化财产保持者根来实三大师。
青年时期日本画师从高桥立州人、俳画师从小野田高节
潜研绘画艺术和修养。擅长磨边技术,无出其右。其妙
味升华而创作的作品受到各界的高度评价。
昭和64年 斋藤茂吉文化奖
平成5年 勋六等瑞宝章
平成9年 逝世
日本茶道初体验:酸麻中的半彻半悟,在北京迎来2015年第一场雪的午后,记者随从事中日传播的媒体人一行来到日本茶道里千家的茶室,以“客人”的身份接受了一次日本茶文化的熏陶。
作品荣誉
国家指定第五无零号传统工艺师认定
商工省主催美术工艺展入围霰纹一文字形铁瓶
天皇(摄政宫御当时山形行幸际御卖上)柏纹风炉
水户大博览会功劳大奖牌大铁瓶
比利时万国博览会受奖牡丹唐草纹苑瓶
巴黎万国博览会受奖樱纹铁瓶
美国万国博览会受奖花笼纹铁瓶
山形县展最高奖秋の意铁瓶
青竹雄一
出生于昭和二十年(1945年),16岁时随父来迁至日本盛冈,并学艺于铃木盛久工房的铃木繁吉,铃木繁吉在日本被称为“人间国宝”,他是第十三代盛久。青竹雄一在铃木盛久呆了20年之久,他的刻苦学习和铸铁的技术得到了铃木繁吉的认可,出师之后创办青竹铸铁工房。
青竹浜田长子,昭和20年青竹工房第九代传人。
昭和42年毕业于拓殖大学商学系,后继承家业。
师从釜师九代目清光,学习茶汤釜铸造技术。
同时师从横浜市釜师根来茂昌。
参加日本工艺协会,常年精研茶道,并将其精神
反映在茶汤釜上。为了传承传统山形铸造技术的
火种,致力于培养十代目传人琢实。
(社)日本工艺会东京支部会员
日本铸金家协会
山形县美术联盟
昭和20年 生于山形市
昭和42年 拓殖大学商学院毕业
昭和48年 县美展 获 【山新奖】四方花生
昭和49年 日本传统工艺新作展笠形汤釜
昭和50年 日本传统工艺新作展肩冲汤釜
昭和51年 日本传统工艺金工展胧银杵行花生
日本传统工艺武藏野展入围广口汤釜
昭和52年 日本传统工艺新作展入围 芋头汤釜
昭和54年 日本传统工艺新作展 筒汤釜
传统工艺品展 获【产业振兴协会长奖】
昭和55年 传统工艺武藏野展入围立口铁瓶
昭和56年 传统工艺新作展入围切子汤釜
获【产业会长奖】平丸铁瓶
昭和57年 日本传统工艺新作展入围筒汤釜
昭和60年 日本传统工艺新作展入围肩富士汤釜
日本新工艺东北会展入围瓢单汤釜
昭和61年 日本传统工艺展入选四方汤釜
昭和62年 日本传统工艺新作展入选肩缲汤釜
昭和63年 全国传统工艺品展
平成2年 县美展四十五回纪念狮子环付四方汤釜
山形松坂屋 举办第一届茶具汤釜父子展
平成3年 日本传统工艺新作入围六角汤釜
传统工艺日本金工展入围 筒汤釜
平成4年 92淡交茶道美术公募展入围六角汤釜
山形松坂屋 举办第二届茶具汤釜父子展
平成5年 日本传统工艺新作展入围铫子系目肩卫
日本新工艺家联盟东北会展 获【奖励奖】肩平汤釜
青竹小五郎
青竹雄一次子,昭和45年青竹工房第十代传人。
受家父熏陶,自小拥有铸铁艺术天赋与兴趣,于平成10年 东京美术学院工艺系
毕业后师从父亲青竹雄一,继承父业。同年将青竹铸铁工房更名为“青竹堂”,自此青竹堂堂号开始使用至今。青竹小五郎的能力不仅体现在对铸铁工艺的掌握,还有对铁壶深刻理解,他认为铁壶不仅仅是一种烧水的器具,而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美学体验,更是人们的一种个性需求。
为此,青竹小五郎辗转欧洲多国以及到中国进行考察,对中国的青铜器艺术备感兴趣,并引进青铜的一些稀有图腾标记,还有一些鸟兽纹、龙纹、凤纹等应用在铁壶装饰上。
随着青竹堂的不断发展,其工艺不仅仅停留在铁壶制造上,而后所造茶器除铁壶外还有诸多方面的器具种类,如铜器、银器、茶器、文房四宝、香道用具等,特别是茶道用具例如釜、炉、水指、建水、盖置、茶五德、茶壶、罐、茶托、茶入、茶碗、茶刀、茶则、香炉、花插等等,每一器件都精美至极,实为追崇者收藏之佳品。
日本铸金家协会会员
日本铸金工艺展委嘱出品枣筋人汤釜
日本传统工艺选拨展入围筒流水汤釜
日本传统工艺新作展入围平丸汤釜
日本传统工艺武藏野展入围十二陵汤釜
日本传统工艺新作展入围平丸流水汤釜
日本传统工艺金工展入围系卷汤釜
日本新大工艺展委嘱出品肩冲汤釜
日本现代工艺展委嘱出品菊纹汤釜
日本传统工艺金工作家展出品竹卷汤釜
日本传统工艺新作展入围系卷汤釜
日本传统工艺展入围筋入汤釜
日本传统工艺武藏野展入围八角汤釜
日本传统会正会员
青竹堂特色
随着青竹堂的不断发展,其工艺不仅仅停留在铁壶制造上,而后所造茶器除铁壶外还有诸多方面的器具种类,如铜器、银器、茶器、文房四宝、香道用具等,特别是茶道用具例如釜、炉、水指、建水、盖置、水竹、茶五德、茶壶、罐、茶托、茶入、茶碗、茶刀、茶则、香炉、花插等等,每一器件都精美至极,实为追崇者收藏之佳品。
青竹堂以“和.敬.清.寂”为茶道的宗旨“和”以行之;“敬”以为质;“清”以居之;“寂”以养志。
(一)和
茶道四谛中的“和”,既表示和谐的和,又表示和悦的和,它体现了支配茶道整个过程的精神。“和谐”注重形式方面,“和悦”则表示内在的感情,茶室里的气氛就是在这种“和”的精神下建立起来的。在茶事进行中有触觉上的和,嗅觉上的和,视觉上的和及听觉上的和,具体来说,一只好的茶碗不在于它的外形如何,而在于它的手感,客人拿起它时是否不觉得冰凉、扎手、太重或太轻。茶室里的香气味一定不能太强、太刺鼻,要轻柔地散漫在茶室内,窗子是分布在茶室内的和美之源,经白色宣纸过滤而透进茶室的光线总是轻柔的,诱人冥想。风从茶室外老松树的叶缝中吹过,与炉子上茶釜的煮水声音相附和,这和谐的环境之美与参与者和悦的人格之美奏出一曲和的美曲。
在茶道形成初期的封建时代,虽然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但是在小小的茶室里各个阶层的人都是无差别的。在这里一切世俗的贵贱都随风而去,平民与贵族促膝而谈,这同时也是禅的精神。从禅的角度来看,人与人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以和为贵”“以和为本”的意境亦是禅宗直指人心所依托的氛围。禅宗吸收了“和”的概念,主张用淡泊无为,“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的清静本心去体验、了悟“我心即佛”的般若真谛,从而达到“佛我一如”的“和”境。茶道是禅宗自然观外化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调和人际关系“以心传心”的人工渠道,茶道所极力渲染的氛围,是摒弃世人纷争,追求平和、静谧的“和”境,其庭园设计、茶室布局、礼仪程序、礼节规范,都别具匠心地突出“和”的氛围,特别是一张半榻榻米大小的茶室把人与人的距离凝缩到咫尺之间,更加突出了心心相印、以茶会友的情境。
(二)敬
敬的思想本源自禅宗,禅宗主张“我心即佛”、“万物皆有佛心”,认为在“真如”面前所有的人都平等不二。茶道吸收了禅宗的“心佛平等”观,并加以升华和提炼,形成了“敬”的情感概念。最能体现这种“敬”的意念的,应是茶汤中的“一座建立”,所谓“一座”,是指参与茶事的所有的人,“一座建立”是说参与者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人们要相互尊重,创造、共享一个和谐的茶室气氛。在茶室中,宾主共置于一个没有差别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位置上,在这里相敬相爱,情感出于“本心”的流露而达到自然的、非理性的交融。茶室中原有为贵宾设置的“贵人入口”,后改为不论身份地位一律自由出入的“小入口”,所有的客人都必须从小入口钻进来。如果有佩刀,必须将刀放在茶室外,进入茶室就是一派平等和平的世界,这一创意彻底地体现了茶道所提倡的“敬”的思想。
禅宗认为人的一切杂念和欲望皆源自此二者,要想成佛,就必须去实现一种超越经验,即无意识的内心自悟。而这种超越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敬”,真正领悟了“敬”的禅意,才能“见能者近之,惊佩其才;见后于己者,则须鼎力协之”,点示出茶道与禅宗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敬”的意识。
(三)清
清即清洁,有时也指整齐。当然,茶道四谛中的“清”更多的是指对灵魂的洗涤。在被称为露地的茶庭里,茶人们要随时泼洒清水,在迎接贵客之前,茶人们要用抹布擦净茶庭里的树叶和石头,茶室里不用说是一尘不染的,连烧水用的炭都被提前一天洗去了浮尘,茶人就是这样通过去除身外的污浊达到内心的清净的。
茶道经典《南方录》说:“茶道的目的就是要在茅舍茶室中实现清净无垢的净上,创造出一个理想的社会。”茶道四谛中的“清”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又是佛理的体现,她用独特的文化式样表现出了“物我合一”的禅境。
(四)寂
作为茶道四谛的第四个构成要素,寂也是茶道追求的最终境界,没有它就没有茶道的存在意义。在这个概念上,禅与茶被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寂”在梵语中指“静寂”“和平”“静稳”,它还在佛典中被用作“死”、“涅槃”、“无”的意思。在茶道中,这个词又与“贫寡”“至纯”“孤绝”的意思相近,即当修禅者或是茶人完成了对各色事物的否定之后,便进入了一个无的世界,这里没有声音,没有色彩。“死”虽然是令俗人伤心的,但谁能否定死对于生来说更富于原始性、归属性,比生占用的时间更悠长呢?死是绝对的,而生是相对的。死亦被称作“无”的世界,“无”又是产生“有”的本源,佛教的轮回思想给了人们再生的希望。“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有山有水有楼台”,“无”在艺术领域里被看作是艺术创作的源头和出发点。当茶人们否定了一切固有的审美价值,抛弃了所有的思想束缚之后,一样样新的艺术品、艺术表现形式就会应运而生。
如前所述,茶道四谛中的“和”主要是指主人与客人的和合,没有隔膜;“敬”是相互之间尊敬的感情;“清”是必须保持心灵的清净无垢;“寂”要求茶人忘却一切,去创造新的艺术天地。四谛的根本在于“寂”,它可以被表现为佛教中心的涅槃、寂静、空寂、寂灭,在积极意义上是“无”,即“主体的无”。由此可见,和敬清寂四谛是以“寂”为根源,以“寂”为最高层次而体现的法则,也可以说四谛归结于“寂”这一谛。
青竹堂除铸造铁壶外还制作铜器、银器等茶事用具。为日本铸金家协会会员,日本传统会正会员,日本工艺会东京支部会员,日本京都茶事协会正会员并长期推广教学日本茶道文化,为日本多所大学茶道部提供茶事教学。
参考资料
青竹堂.九龙坡党建网.
胜芳古镇——青竹堂 .端州区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06 09:21
目录
概述
青竹堂发展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