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钾,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16H17KN2O4S,易溶于水、等渗盐水和葡萄糖溶液,溶于甲醇、乙醇、甘油,是一种青霉素类抗生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对肠球菌有中等度抗菌作用,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牛型放线菌、念珠状链杆菌、李斯特菌、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对青霉素钾敏感,对流感嗜血杆菌和百日咳鲍特氏菌亦具一定抗菌活性,其他革兰阴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对青霉素钾敏感性差,对梭状芽孢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厌氧菌以及产黑色素拟杆菌等具良好抗菌作用,对脆弱拟杆菌的抗菌作用差。
化合物简介
基本信息
化学式:C16H17KN2O4S
分子量:372.480
CAS号:113-98-4
理化性质
熔点:214-217℃
溶解性:易溶于水、等渗盐水和葡萄糖溶液,溶于甲醇、乙醇、甘油
计算化学数据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氢键供体数量:1
氢键受体数量: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4
互变异构体数量:2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89.5
重原子数量:24
表面电荷:0
复杂度:536
同位素原子数量: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3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共价键单元数量:2
药品简介
药代动力学
肌内注射后,0.5小时达到血药峰浓度(cmax),肌内注射100万单位(600mg)的峰浓度为20000单位/L(12mg/L)。成人每2小时静脉注射青霉素200万单位或每3小时注射300万单位,平均血药浓度约为19.2mg/L。于5分钟内静脉注射 500万单位(3g)青霉素,给药后5分钟和10分钟的平均血药浓度为400mg/L和273mg/L,1小时即降至45mg/L,4小时仅有3.0mg/L。新生儿按体重肌内注射青霉素2.5万单位/kg后(15mg/kg),0.5~1小时的平均血药浓度约为21mg/L,12小时后即降至9.6~19.2mg/L。本品广泛分布于组织、体液中。胸、腹腔和关节腔液中浓度约为血清浓度的50%。本品不易透入眼、骨组织、无血供区域和脓腔中,易透入有炎症的组织。青霉素可通过胎盘,除在妊娠头3个月羊水中青霉素浓度较低外,一般在胎儿和羊水中皆可获得有效治疗浓度。本品难以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在无炎症脑脊液中的浓度仅为血药浓度的1%~3%。在有炎症的脑脊液中浓度可达同期血药浓度的5%~30%。乳汁中可含有少量青霉素,其浓度为血药浓度的5%~20%。本品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5%~65%。血消除半衰期(t1/2β)约为30分钟,肾功能减退者可延长至2.5~10小时,老年人和新生儿也可延长。新生儿的t1/2β与体重、日龄有关,体重低于2公斤者,7日和8~14日龄新生儿的t1/2β分别为4.9 和2.6小时;体重高于2公斤者,7日和8~14日龄的t1/2β则分别为2.6小时和2.1小时。本品约19%在肝内代谢。肾功能正常情况下,约75%的给药量于6小时内自肾脏排出。青霉素主要通过肾小管分泌排泄,在健康成年人经肾小球滤过排泄者仅占10%左右;但在新生儿,青霉素则主要经肾小球滤过排泄。亦有少量青霉素经胆道排泄,肌内注射600mg青霉素后2~4小时胆汁中浓度达到峰值,为10~20mg/L。由于青霉素可被肠道细菌所产青霉素酶破坏,粪便中不含或仅含少量青霉素。血液透析可清除本品,而腹膜透析则不能。
适应症
青霉素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各种感染,如脓肿、菌血症、肺炎和心内膜炎等。其中青霉素为以下感染的首选药物:
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
2、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
3、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
4、炭疽。
5、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6、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
7、钩端螺旋体病。
8、回归热。
9、白喉。
10、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
用法用量
青霉素由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
1、成人:肌内注射,一日80万~200万单位,分3~4 次给药;静脉滴注:一日200万~2000万单位,分2~4次给药。
2、小儿:肌内注射,按体重2.5万单位/kg,每12小时给药1次;静脉滴注:每日按体重5万~20万/kg,分2~ 4次给药。
3、新生儿(足月产):每次按体重5万单位/k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出生第一周每12小时1次,一周以上者每8小时1次,严重感染每6小时1次。
4、早产儿:每次按体重3万单位/kg,出生第一周每12 小时1次,2~4周者每8小时1次;以后每6小时1次。
5、肾功能减退患者:轻、中度肾功能损害者使用常规剂量不需减量,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应延长给药间隔或调整剂量。当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0~50mL/min时,给药间期自8 小时延长至8~12小时或给药间期不变、剂量减少25%;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min时,给药间期延长至12~18小时或每次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25%~50%而给药间期不变。
6、肌内注射时,每50万单位青霉素钾溶解于1mL灭菌注射用水,超过50万单位则需加灭菌注射用水2mL,不应以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剂,静脉滴注时给药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50万单位,以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反应较常见,包括荨麻疹等各类皮疹、白细胞减少、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和血清病型反应;过敏性休克偶见,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予以保持气道畅通、吸氧及使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
2、毒性反应:少见,但静脉滴注大剂量本品或鞘内给药时,可因脑脊液药物浓度过高导致抽搐、肌肉阵挛、昏迷及严重精神症状等(青霉素脑病)。此种反应多见于婴儿、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患者。
3、赫氏反应和治疗矛盾:用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时可由于病原体死亡致症状加剧,称为赫氏反应;治疗矛盾也见于梅毒患者,系治疗后梅毒病灶消失过快,而组织修补相对较慢或病灶部位纤维组织收缩,妨碍器官功能所致。
4、二重感染:可出现耐青霉素金葡菌、革兰阴性杆菌或念珠菌等二重感染;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大剂量青霉素钾可导致高钾血症。
禁忌症
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或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应用本品前需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并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皮试液为每1mL含500单位青霉素,皮内注射0.05~0.1mL,经20分钟后,观察皮试结果,呈阳性反应者禁用。必须使用者脱敏后应用,应随时作好过敏反应的急救准备。
2、对一种青霉素过敏者可能对其他青霉素类药物、青霉胺过敏,有哮喘、湿疹、枯草热、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患者应慎用本品。
3、青霉素水溶液在室温不稳定,20单位/mL青霉素溶液30℃放置24小时效价下降56%,青霉烯酸含量增加200 倍,因此应用本品须新鲜配制;
4、大剂量使用本品时应定期检测电解质;
5、对诊断的干扰:
(1)应用青霉素期间,以硫酸铜法测定尿糖时可能出现假阳性,而用葡萄糖酶法则不受影响。
(2)大剂量静脉滴注本品可出现血钾测定值增高。
(3)本品可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6、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动物生殖试验未发现本品引起胎儿损害。但尚未在孕妇进行严格对照试验以除外这类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所以孕妇应仅在确有必要时使用本品。少量本品从乳汁中分泌,哺乳期妇女用药时宜暂停哺乳。
药物相互作用
1、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可干扰本品活性,故不宜同瓶滴注。
2、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和磺胺药减少青霉素的肾小管分泌而延长本品的血清半衰期。青霉素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3、本品与重金属,特别是铜、锌、汞呈配伍禁忌。
4、青霉素静脉输液中加入头孢噻吩、林可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琥乙红霉素、两性霉素B、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苯妥英钠、盐酸羟嗪、丙氯拉嗪、异丙嗪、维生素B族、维生素C族等后将出现浑浊。
5、本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瓶滴注可导致两者抗菌活性降低,因此不能置同一容器内给药。
药物过量
药物过量的主要表现是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予对症、支持治疗。血液透析可清除青霉素。
药典信息
来源
本品为(2S,5R,6R)-3,3-二甲基-6-(2-苯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钾盐,按干燥品计算,含C15H17KN2O4S不得少于96.0%。
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有特异性臭,有引湿性,遇酸、碱或氧化剂等即迅速失效,水溶液在室温放置易失效。
本品在水中极易溶解,在乙醇中略溶,在脂肪油或液状石蜡中不溶。
鉴别
1、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223图)一致。
3、本品显钾盐鉴别1的反应(通则0301)。
检查
吸光度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1.88m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测定,在280nm与325nm的波长处,吸光度均不得大于0.10,在264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吸光度应为0.80~0.88。
有关物质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临用新制。
供试品溶液:取本品适量,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4mg的溶液。
对照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mL,置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系统适用性溶液:取青霉素系统适用性对照品适量,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4mg的溶液。
灵敏度溶液:精密量取对照溶液适量,用水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µg的溶液。
色谱条件: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10.6g,加水至1000mL,用磷酸调节pH值至3.4)-甲醇(72:14)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先以流动相A-流动相B(86.5:13.5)等度洗脱,待杂质E的第3个色谱峰(见参考图谱)洗脱完毕后,立即按下表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5nm,流速为每分钟1.0mL,柱温为34℃,进样体积为20µL。
tg:青霉素系统适用性对照品溶液中杂质E的第3个色谱峰的保留时间。
系统适用性要求:系统适用性溶液色谱图应与标准图谱一致,灵敏度溶液色谱图中,主成分色谱峰峰高的信噪比应大于10。
测定法: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限度: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1.0%),小于灵敏度溶液主峰面积的峰忽略不计。
青霉素聚合物
照分子排阻色谱法(通则0514)测定,临用新制。
供试品溶液:取本品约0.4g,精密称定,置1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对照溶液:取青霉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1mg的溶液。
系统适用性溶液(1):取蓝色葡聚糖2000适量,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1mg的溶液。
系统适用性溶液(2):取青霉素钾约0.4g,置10mL量瓶中,加0.05mg/mL的蓝色葡聚糖2000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色谱条件:用葡聚糖凝胶G-10(40~120μm)为填充剂,玻璃柱内径为1.0~1.4cm,柱长为30~40cm,以pH7.0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液[0.1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0.1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61:39)]为流动相A,以水为流动相B,流速为每分钟1.5mL,检测波长为254nm,进样体积为100~200μL。
系统适用性要求:系统适用性溶液 (1) 分别在以流动相A 与流动相 B 为流动相记录的色谱图中 , 按蓝色葡聚糖2000 峰计算,理论板数均不低于 400 , 拖尾因子均应小于 z. 0, 蓝色葡聚糖 2000 的保留时间的比值应在 0. 93 - 1.07 之间。系统适用性溶液 (2) 在以流动相 A 为流动相记录的色谱图中,高聚体的峰高与单体和高聚体之间的谷高比应大于 2.0 。对照溶液色谱图中主峰与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聚合物峰,与相应色谱系统中蓝色葡聚糖 2000 峰的保留时间的比值均应在0.93~1.07之间。以流动相B为流动相,精密量取对照溶液连续进样5次,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5.0%。
测定法:以流动相A为流动相,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以流动相B为流动相,精密量取对照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限度:按外标法以青霉素峰面积计算,青霉素聚合物的量不得过0.08%。
可见异物
取本品5份,每份各0.625g,加微粒检查用水溶解,依法检查(通则0904),应符合规定。(供无菌分装用)
不溶性微粒
取本品,加微粒检查用水制成每1mL中含50mg的溶液,依法检查(通则0903),每1g样品中,含10µm及10µ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6000粒,含25µm及25µ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600粒。(供无菌分装用)
结晶性、酸碱度、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干燥失重、细菌内毒素(供注射用)与无菌(供无菌分装用)
照青霉素钠项下的方法检查,均应符合规定。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供试品溶液
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mg的溶液。
对照品溶液
取青霉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mg的溶液。
系统适用性溶液
取青霉素系统适用性对照品适量,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mg的溶液。
色谱条件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有关物质项下的流动相A-流动相B(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5nm,进样体积为20µL。
系统适用性要求
系统适用性溶液色谱图应与标准图谱一致。
测定法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其结果乘以1.1136,即为供试品中C16H17KN2O4S的含量。
类别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
贮藏
严封,在凉暗干燥处保存。
制剂
注射用青霉素钾。
安全信息
安全术语
S16:Keep away from sources of ignition - No smoking.
远离火源,禁止吸烟。
S26: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
眼睛接触后,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S36/37/39: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眼睛/面保护。
S45: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le where possible).
发生事故时或感觉不适时,立即求医(可能时出示标签)。
风险术语
R11:Highly flammable.
高度易燃的。
R34:Causes burns.
引起灼伤。
R42/43:May cause sensitization by inhalation and skin contact.
吸入和皮肤接触可能引起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