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金钱不会被贴上标签,它具有可替代性。人们把所有财富放在一个整体账户进行管理,每1元钱与另外的1元钱都可以随意的替换和转移。而实际研究则发现,与传统理论相反,人们会根据财富来源与用途将其划分成不同性质的多个分账户,每个分账户都有单独的预算和支配规则,金钱并不能很容易的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这个特点就是“非替代性”。
定义
泰勒将这种金钱不能很好转移、不能完全替换的特点称为“非替代性”。
性质
泰勒举了四个“非替代性”的例子:
例1:L夫妇和H夫妇在西北部进行一场海钓之旅,他们捕获一些三文鱼,并将这些鱼打包通过航空公司寄往家中,结果,包裹在运输途中丢失。他们因此获得300美元的赔偿金,拿到钱后,两对夫妇是餐馆大快朵颐了一番,花了225美元,而在此之前,他们从来没有在饭馆里消费过这么多钱。
例2:X先生带了50美元参加每月一度的扑克大赛。他拿了一手最大为Q的同花顺,并以10美元叫牌,Y先生拥有100股IBM公司的股票,今天上涨了50%,账面上多了正好50美元。她拿了一手K最大的同花顺,但他选择了不跟。最后X先生赢了,Y先生对自己说:如果我有50美元,我也会跟。
例3:J夫妇存了15000美元准备买一栋理想的别墅,他们计划在五年后购买,这笔钱放在商业账户上的利率是10%;可最近他们刚刚又贷款11000美元买了一部新车,新车贷款3年的利率是15%。
例4:S先生看中了商场里的一件羊毛衫,价格为125美元,他觉得贵就没舍得买,月底的时候他妻子买下这款羊毛衫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他非常开心。而S夫妇只有一个联合的家庭账户。
例1中,L夫妇的做法显然违反了传统期望效用理论的可替代性原。则300美元本来可以没有任何标签,但这对夫妇显然把它放在了“飞来横财”和“食物”两个账户里。即使他们两家每家的年收入增加150美元,相信她们也不会去吃那顿豪华大餐。例2证明,账户检具局部性和暂时性的特异属性。牌局中玩家的特定行为会因当前所处的资产水平而改变。但不会受整个一生的损益情况的左右,也不会受其他账户变动(如股票的账面收入)的影响。例3对可替代性的违背则来源于家庭理财的自我控制问题。通常人们对已经有了预定开支项目的金钱,不愿意由于临时开支挪用这笔钱,对你J夫妇来说,存起来买房的钱,已经放在购房这一预定账户上,如果另一项开支(买车)挪用了这笔钱,这个账户就不完整了。从理性上说,家庭的总财富不变,在银行看来,只是一笔帐上扣除了车贷而已,但因为财富改变了存放的位置,固定账户和临时账户具有可非替代性,人们的心里感觉不一样。例4中,自己花费买羊毛衫,属于生活必需开支,125美元感觉太贵了;而作为送给丈夫的生日礼物,属于情感开支,相对更容易接受。可见,为不同的消费项目设立自己的心理账户之间具有非替代性。
原因
四个“非替代性”的例子也说明,至少有三种原因导致了心理账户之间的非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