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叶猕猴桃是攀援灌木。枝红褐色,无毛,具皮孔;髓实心,坚固,淡白色或淡黄色。叶厚革质,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椭圆状长圆形,长4-13厘米,宽2-4厘米,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楔形至宽楔形,下部全缘,中部以上具疏红色腺细锯齿,两面无毛,主脉上面具槽,背面隆起,侧脉每边6-7,细,网结,细脉不明显。
形态特征
攀援灌木。枝红褐色,无毛,具皮孔;髓实心,坚固,淡白色或淡黄色。
叶厚革质,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椭圆状长圆形,长4-13厘米,宽2-4厘米,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楔形至宽楔形,下部全缘,中部以上具疏红色腺细锯齿,两面无毛,主脉上面具槽,背面隆起,侧脉每边6-7,细,网结,细脉不明显。
柄长2-2.5厘米,无毛。花生于无叶小枝或幼枝条无叶部分,花梗细,长约2.2毫米,无毛。
萼片5,卵形,长4-5毫米,宽约3.5毫米,先端钝,外面无毛,内生白色短柔毛,边缘具缘毛。
花瓣5,红色,边缘淡白色或淡黄色,近圆形,长约7-10毫米,宽约4-7毫米,先端圆形,基部狭窄;花丝红色,长1.5毫米,花药黄色。花红色,花被5片,萼片外面无毛,内面有时有白色短柔毛。浆果长卵形或球形,褐色,成熟时无毛,有斑点。
子房圆锥状,长约2.5毫米,直径约1.5毫米,密生白色短绒毛,花柱丝状,长3毫米。浆果卵形或球形,长2厘米,褐色,成熟时无毛,有斑点。
生长环境
海拔700-950(1500)米的石灰岩灌丛中,沟边或林中。
分布范围
产滇东北(盐津,彝良),我国广东、湖南、江西、安徽、湖北、四川及贵州亦有。
主要价值
果香甜,可食,作果酱和酿酒。藤皮可取纤维,嫩枝可作造纸用胶料。
繁殖与栽培管理
用种子、扦插、嫁接及组培进行繁殖。种子繁殖可将成熟的浆果捣烂,在水中用细筛淘洗,取出种子后阴干保存,播种前与湿沙混合装入容器内,保持温度2~8℃,经沙藏50天后播种,播种于3-4月进行,条播、撒播均可。扦插选取当年半木质化枝条,剪成2~3节长,上部留一片叶,下部于节下平削,并用生根粉处理,后插于河沙插床中,插前河沙先用五氯硝基苯消毒,拌药后用塑料薄膜密封3~4天,揭开后通气2~3天即,扦插时先将插床浇透水,扦插深度为4~5厘米,插后紧喷水,架低膜覆盖保温,上架荫棚遮阴,以后注意苗床须有充足的水分,每天根据天气情况浇水1~2次,保持床温20~25℃,扦插除干插以外,还可用根插,嫁接可用劈接或芽接,砧木用实生苗,芽接于56月或8-9月进行,选取当年生健壮枝条,自枝条下部削取芽片,采用“T”形芽接法,接于径0.6~1厘米的砧木上,接后用塑料薄膜绑扎,20天左右可成活。组培繁殖目前已有成熟的技术,大量快繁可用此法。
园林用植株的栽植地应选择通风向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之地,如结合生产,可按8:1配植授粉树,挖大穴,穴内上足底肥,深挖浅栽,植后浇足定根水,猕猴桃为大型藤本植物,为使茎蔓攀爬,应架设攀爬架,攀爬架可根据园林需要搭成“T”形架、篱架、三角架、大棚架等形状。
生长期注意水肥管理,干旱,意浇水,雨季,注意防涝排渍,并注意追肥,第一次追肥于萌芽后施入,第二次于生长旺季施入,冬季应施入基肥,旱季施肥后应灌水。修剪分冬剪及夏剪,冬剪于植株落叶后至萌芽前进行,以疏剪为主,适量短截,多留主蔓及结果母枝,剪过密大枝、细弱枝、病虫枝。夏剪于5-7月进行,主要以除萌、摘心为主,摘除主干萌芽,合理安排枝蔓空间,为促果大质高,花后1月后注意疏果,疏边果,留中间果。
病虫害有立枯病、猝倒病、根腐病、软腐病等,应注意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