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之道德
章太炎创作的文言文
《革命之道德》是章太炎所著作品,出自于《汤寿潜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作品原文
古之所谓革命者,其义将何所至耶?岂不曰天命无常,五德代起,质文相变,礼时为大耶?夫如是则改正朔、易服色、异官号、变旗识,足以尽革命之能事矣。名不必期于背古,而实不可不务其惬心。吾所谓革命者,非革命也,曰光复也。光复中国之种族也,光复中国之州郡也,光复中国之政权也。以此光复之实,而被以革命之名。呜呼!天步艰难,如阪九折,墨翟、禽滑厘之俦,犹不能期其必效,又乃况于柔脆怯弱如吾属者!世无黄中通理之人,而汲汲焉,以唇舌相斫,论议虽笃,徒文具耳。旷观六合之邦家,虽起废不常,盛衰相复,若其沦于异族降为台隶者,则亦鲜有。有之,必素无法律政治与愚昧无知之民也。中国之学术章章如彼,其民不可谓愚。秦汉以降,政虽专制,非无宪章箸〔著〕于官府,良治善法足以佐百姓者,亦往往而有。举吾炎顼嬴刘之苗裔,提封万里,民籍巨亿,一旦委而弃之于胡羯,其根本竟安在耶?晋之乱于五胡也,桓温、刘裕起而振之;宋割于女真也,岳飞、虞允文出而匡之。蒙古不道,宰割诸夏,改玉改步,人无异心,濠州真人奋臂大泽之间,元政瓦解,北方郡县,传檄而定。综观往古,戎夏交捽之事,侵入者不过半壁,全制者不逾百年,硕果虽食,不远而复。今者,满洲之在中国疆域已一统矣,载祀已三百矣,川楚磨顶于前,金田趼足于后,陨身赤族,卒无一成,是孰使之然耶?昔王而农发愤于晚明之丧,推而极之,至于孤秦、陋宋,以为藩镇削弱,州郡无兵,故夷狄之祸日亟,此可为汉族自治之良箴,非所论于覆亡之后也。近世学者推寻祸始,以为宋世儒者妄论春秋,其教严于三纲,其防弛于异族,故逆胡得利用其术,以阻遏吾民爱国之心。然自季明以后,三纲之名虽存,其实废久矣,而里巷鄙人之言鞑靼者,犹相率以为鄙夷之名,是其心亦未尝泯绝也。或者又谓祸本之成,咎在汉学,虽日本人亦颂言之。夫讲学者之嫷于武事,非独汉学为然。今以中国民籍量其多少则识字知文法者,无过百分之二,讲汉学者于此二分又千分之一耳,且反古复始,人心所同,裂冠毁冕之既久,而得此数公者,追论姬汉之旧章,寻绎东夏之成事,乃适见犬羊殊族非我亲昵。彼意大利之中兴,且以文学复古为之前导,汉学亦然,其于种族固有益无损。已于此数者,欲寻其咎,而咎卒不可得,微芒暗昧,使人疑眩,冥心而思之,寤寐而求之,其衅始于忽微,其积坚于盘石,呜呼!吾于是知道德衰亡诫亡国灭种之根极也。今与邦人诸友同处革命之世,偕为革命之人,而自顾道德犹无以愈于陈胜、吴广,纵今喑其口焦其唇破碎其齿颊,日以革命号于天下,其卒将何所济?道德者不必甚深言之,但使确固坚厉、重然诺、轻死生则可矣。虽然吾闻古之言道德者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今之言道德者曰:公德不逾闲,私德出入可也。道德果有大小公私之异乎?于小且私者,苟有所出入矣;于大且公者,而欲其不逾闲,此乃迫于约束非自然为之也。政府既立,法律既成,其人知大且公者之逾闲,则必不免于刑戮,其小且私者,虽出入而无所害,是故一举一废,应于外界而为之耳。政府未立,法律未成,小且私者之出入,刑戮所不及也;大且公者之逾闲,亦刑戮所不及也。如此则恣其情性,顺其意欲,一切破败而毁弃之,此必然之势也。吾辈所处革命之世,此政府未立法律未成之世也。方得一芥不与一芥不取者,而后可与任天下之重。若曰有狙诈如陈平、倾险如贾诩者,吾亦可以因而任之,此自政府建立后事非今日事也。今世之言革命者,则非直以陈平、贾诩为重宝,而方欲自效陈平、贾诩之所为,若以此为倜傥非常者。悲夫!悲夫!方令中国之所短者,不在智谋而在贞信,不在权术而在公廉。其所需求乃与汉时绝异。楚汉之际,风尚淳朴,人无诈虞,革命之雄起于吹箫编曲。汉祖所任用者,上自萧何、曹参,其下至于王陵、周勃、樊哙、夏侯婴之徒,大抵木强少文,不识利害。彼项王以勇悍仁强之德,与汉氏争天下,其所用皆廉节士,两道德相若也。则必求一不道德者,而后可以获胜。此魏无知所以斥尾生孝己为无用,而陈平乃见宝于汉庭矣。季汉风节上轶商周,魏武虽任刑法,所用将士愍不畏死,而帷幄之中参豫机要者,钟陈二荀皆刚方皎白士也。有道德者既多,亦必求一不道德者而后可以获胜,故贾诩亦贵于霸朝矣。其所以见贵者,以其时倾险狙诈之才不可多得,而贵之也。庄周云:药也其实堇也,豕零也,鸡痈也,桔梗也,是时为帝者也。风教陵夷,机械日构,至于今日求一质直如萧曹,清白如钟、陈、二荀,奋厉如王陵、周勃、樊哙、夏侯婴者,则不可得,而陈平、贾诩所在有之。尽天下而以诈相倾,甲之诈也,乙能知之,乙之诈也,甲又知之,其诈即亦归于无用。甲与乙之诈也,丙与丁疑之;丙与丁之诈也,甲与乙又疑之;同在一族而彼此互相猜防,则团体可以立散。是故人人皆不道德,则惟有道德者可以获胜,此无论政府之已立未立,法律之已成未成,而必以是为臬矣。谈者又曰:识世务者存乎俊杰,所谓英雄在指麾而定尔。世有材杰敢死之士,吾能任之,使为己死,则大业可成,逆胡可攘,若必亲莅行陈,以身殉事,此无异于斗鸡狗者,亦天下之大愚也。呜呼!为是言者,若云天下可以不战而定,则亦已矣,若犹待战,宁有不危而获者!最观上世之事,汉高与项氏战,涉险被创,垂死数四,大〔太〕公、吕后、孝惠、鲁元之属登俎堕车,固不暇顾,广武之矢,荥阳之围,皆以身冒白刃,然后士卒用命,乐为尽力;光武昆阳之役,亲率将士以与虎豹相搏,幸而获济;魏武智计殊绝于人,然犹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伯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此其成事可见者。夫其政府已立,军队已成,驱使将校易如转轴,犹必躬受矢石而后获之,又况天造草昧,壮士乌集,纪律未申,符籍未著,不以一身拊循士卒,共同安危,而欲人为尽力,虽乳儿知其不能矣。且汉魏诸君志在为己,与诸将固有臣主之分,主逸臣劳,主生臣死,犹可以名分责之。今之革命非为一己而为中国,中国为人人所共有,则战死亦为人人所当有,而曰甲者当为其易,乙者当为其难,可乎?若以人材难得,不欲使之创寿于旗幢者,不悟艰难之事,固非一人所任,为权首者常败,而成者必在继起之人。且人材非天成也,固以人事感发而兴起之。前者以身殉中国矣,后者慕其典型,追其踵武,则人材方益众多,夫何匮乏之忧乎?昔华盛顿拯一溺儿,跃入湍水,盖所谓从井救人者。若华盛顿作是念曰:溺儿生死轻于鸿毛,吾之生死重于泰山,空弃万姓倚赖之躯,而为溺儿授命,此可谓至无算者。如是,则必不入湍矣。华盛顿以分外之事而为之死,今人以自分之事而不肯为之死,吾于是知优于私德者亦必优于公德,薄于私德者亦必薄于公德,而无道德者之不能革命,较然明矣。
且道德之为用,非特革命而已。事有易于革命者,而无道德亦不可就。一、于戊戌变法党人见之;二、于庚子保皇党人见之。戊戌变法惟谭嗣同、杨深秀为卓厉敢死;林旭素佻达,先逮捕一夕,知有变,哭于教士李佳白之堂。杨锐者,颇圆滑知利害,既入军机,知其事不可久,时张之洞子为其父祝寿,京师门生故吏皆往拜,锐举酒不能饮,徐语人曰:今上与大〔太〕后不协,变法事大,祸且不测,吾属处枢要死无日矣。吾尝问其人曰:锐之任此固为富贵而已,既睹危机复不能去,何也?其人答曰:康党任事时天下望之如登天,仕宦者争欲馈遗或不可得,锐新与政事,馈献者踵相接,今日一袍料,明日一马褂料,今日一狐桶,明日一草上霜桶,是以恋之不能去也。呜呼!使林旭、杨锐辈皆赤心变法无他志,颐和之围或亦有人尽力;徒以萦情利禄,贪箸赠馈,使人深知其隐,彼既非为国事,则谁肯为之效死者。戊戌之变,戊戌党人之不道德致之也。庚子保皇之役,康有为以其事属唐才常,才常素不习外交有为之徒龙泽厚为示道地。其后,才常权日盛,凡事不使泽厚知,又日狎妓饮燕不已。泽厚愤发争之不可得,乃导文廷式至武昌发其事,才常死。其军需在上海,共事者窃之以走。是故庚子之变,庚子党人之不道德致之也。彼二事者,比于革命其易数倍,以道德腐败之故犹不可久,况其难于此者。积芦灰以塞鸿水,断鳌足以立四极,非弘毅负重之士,孰能与于此乎!
或曰彼二党之无道德者,以其没于利禄,耽于妻子也。今革命者则异是,大抵年少不为禄仕,又流宕无室家。人亦有言:人不婚宦,情欲失半,则道德或可以少进乎。若然,吾将大计国人之职业,而第论之。
【注】:以上为原文部分内容
作者简介
汤寿潜(1856—1917),一位讲求“时务”、追求真理的思想家,写下了不少影响广泛的思想论著,在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均有过针砭时弊、规划未来、为时人所传颂的真知灼见;也是一位毕生追求宪政的政治改革者,不仅贡献理论,且勇于实践,孜孜不怠地吁请立宪、策动立宪,碰壁之后,又迅速转身支持并参与共和立宪,以首任都督和中央政府总长的身份推行民主宪政;还是一位国家富强的积极追求者和主权的捍卫者,不仅提出铁路强国、保护利权的主张,且身体力行,不畏艰难险阻,出任浙路公司总理,成功筑成沪杭甬铁路,并以不屈不挠的勇气,坚持捍卫铁路主权的抗争,成为辛亥革命前中国政治潮流的中心人物。编者简介汪林茂,1949年生,浙江省开化县人,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至今。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晚清史。已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有《江浙士绅与辛亥革命》、《清末文字改革:民族主义与文化运动》等40余篇。正式出版的论著有《浙江通史•晚清卷》、《晚清文化史》、《从传统到近代:晚清浙江学术的转型》等8种。
参考资料
革命之道德 | 思想家.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14 16:09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