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宁太平鼓原是巫人跳的舞蹈。历史上称“鞞舞”、“鞞鼓”、“鞞扇舞”。经数千年流传,几经易名,现已成为一种自娱自乐的
汉族民间舞蹈。《宋书·乐志》载:“鞞鼓未详所起,然汉代已施于燕京矣。傅毅、张衡志赋,皆其事也。”到清代又多见易名为太平鼓的记载。清人何耳作《燕台竹枝词》描写当时的太鼓舞:“铁环振响鼓蓬蓬,跳舞成群岁渐终。见说太平都有象,衢歌声与壤歌同。”可见太平鼓历史悠久。太平鼓既增添节日气氛,也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
抚宁太平鼓在整个
冀东地区传统民间舞蹈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因鼓的形状像葵扇,故又称“扇鼓”,流传在抚宁县的太平鼓因冠以地名而得名。抚宁太平鼓起源于汉代,成熟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清代中叶已广为流传,且为妇女所舞。《永平府志》曾记载清道光十四年元宵节盛况:“元宵花鼓响咚咚,士女欢腾庆年丰,点缀太平春宝贵,满城大树月灯红”。
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抚宁太平鼓分为舞蹈表演和太平鼓演奏两大部分,用于年节喜庆等场合,在炕头、屋内、庭院、广场、舞台均可表演。抚宁太平鼓是边舞边击鼓的鼓舞,主要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同享太平、庆贺丰收的喜悦心情。其舞蹈形式可分为独舞、对舞、轮舞、群舞等多种;队形变化有夹寨子、串门子、龙摆尾、四季平安、四面斗、八面风等二十余种;舞步有踏步、虚步、碎步、进退步、横挪步、别腿步、交叉步、十字步等三十余种,并利用逗趣、偷看等表演动作使得舞蹈更加活泼、诙谐、朴实。抚宁太平鼓没有其他伴奏乐器和唱腔、唱词,为女性所专用。
太平鼓是抚宁太平鼓舞中的唯一道具,同时它又是唯一的伴奏乐器,由于鼓的形制大小不一、演奏方法和演奏部位不同,既可演出单一的音高和音色,又可演奏出混声的音高和音色。根据演奏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鼓心、鼓边、鼓环等八种。演奏方法有独奏、重奏、对奏等20余种,鼓点有太平点、弹棉花、嗑瓜子、翻锅盖等四十余个。两人以上的演奏又可奏出多种交替的节奏,技艺高超的艺人,还可以演奏出各种复杂的复节奏。
抚宁太平鼓是河北省冀东地区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是古老舞蹈艺术的遗存。其丰富的内容和古老的历史,在全国其它同类鼓舞中实属罕见,将对丰富和完善我国舞蹈史,弘扬整个冀东民间舞蹈产生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