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杰三
中华民国时期爱国知识分子
韦杰三(1903-1926),广西蒙山人。壮族。1919-1923年间先后在广州慕黎英文专馆、培英中学、东南大学附中就读,任校学生自治会干事和校刊编辑。1924年秋考入上海大学英文系,参加“五州”反帝宣传和黑课活动。上海大学被英帝国主义强行查封后,考入清华大学学习。1926年3月18日参加抗义日、英八国侵犯中国主权之“最后通牌”大示威时,在段祺瑞执政府门前遭段府卫队枪击遇难,时年23岁。有《韦杰三烈士集》刊行。
人物生平
韦杰三(1903-1926),壮族,广西蒙山人。韦杰三在高小学习期间阅读了《少年》《学生》等进步刊物,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蒙教育。1917年秋,他考入梧州道立师范学校。1919年春,他前往广州就读于慕黎英文专馆,半年后考入培英中学。
在五四运动席卷全国时,韦杰三积极参加爱国运动,提高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觉悟,坚定了投身国民革命的信心。1921年夏,他转学到东南大学附中和吴淞中国公学。1923年夏,韦杰三为经济所迫休学回到蒙山,在县立中学担任英语和音乐教员。在学校里他和校长蔡挺生及进步教师黄成业、陈云豹等人一起开设了一个“源生和”书店,出售《向导》《新青年》《学生杂志》等进步书刊。他还主编创办了《学校周报》,通过各种渠道宣传马列主义,对推动蒙山县的学运、农运起了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觉悟。1923年秋,韦杰三还发动县城内各校师生,上街游行、演讲,向民众宣传反帝爱国、打倒封建军阀和妇女解放等道理。在蒙山迅速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学生运动热潮。
1924年秋,韦杰三考取了上海大学英文系。1925年5月,发生了“五卅”惨案,各校学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韦杰三积极参加了反帝宣传和罢课活动。“五卅”惨案过后,上海大学被反动当局强令解散,韦杰三不得不考虑转学。在上海,他写了《我的苦学经过谈》《一个为盲婚而战的学生》《从圈里跳出来的一个》《苦儿脱盗》《私逃》等二百多篇文章,发表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和《学生杂志》《少年杂志》等报刊上,这些文章反映了他对旧社会的愤懑,也反映了他对新社会的追求。适逢北京清华学校增设大学部,招收一年级新生。韦杰三欣然赴考,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在学校里,韦杰三刻苦学习,关心国家大事,热心学校和社会服务工作,对社会上的和学校里的不合理现象,敢于直言抨击,提出自己的改革主张。
1926年3月中旬,美、日、英、法等八国以“大沽口事件”为借口,向北洋政府提出 “惩凶”、“赔偿”等无理要求,并发出最后通牒,限令48小时内答复。面对美国、日本等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段祺瑞政府屈服于压力,表示要遵守不平等的《辛丑条约》,撤除海口封锁。对此,全国民众极为义愤。
3月18日,北京各界民众在共产党人李大钊、赵世炎、陈为人、陈毅等人的领导下,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对八国通牒国民示威大会”,会后游行示威。韦杰三毅然参加了此次活动。他和清华的同学们一路上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拒绝八国通牒!”“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反帝口号。请愿团到达位于狮子胡同的段祺瑞执政府时,门前已站满了请愿的群众,执政府卫队竟向群众开枪射击,打死打伤200余人,造成“三·一八惨案”。韦杰三腹部连中四弹,倒在血泊中,同学们把他送往医院急救。他在昏迷中怒骂:“段贼兽心,何为以我为牺牲耶!”苏醒过来后,他念念不忘祖国的富强,说:“我心甚安,但中国快强起来啊!”3月21日凌晨,韦杰三因伤势过重离开了人世,年仅23岁。
人物纪念
“碧血溅都门,丹心照清华”。这是清华大学学生为纪念在“三·一八”惨案中英勇牺牲的韦杰三而写的一幅挽联。他是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所赞誉的“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之一!梁启超为《韦烈士纪念集》题词。
韦杰三的遗体最先安葬在清华园内的“水木清华”北面土山之阴,不久移到圆明园旧址与其他“三·一八”死难烈士合葬。1957年,清华大学的师生为了表达他们继承烈士遗志的心愿,特地从圆明园废墟移来一根大理石断柱,立在原来烈士墓址的旁边,即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草坪上,作为韦杰三烈士纪念碑,铭刻着蒙山子弟韦杰三的主要事迹,柱上镌刻着烈士临终遗言:“我心甚安,但中国快要强起来呀!”
人物评价
他是广西蒙山第一位考入清华大学的壮族学子,也是壮族现代史上第一个为民主革命而牺牲的爱国知识分子。他以一个青年学子的远识与忧患,挺身于民族危难发端之时,不惜为救国而赴汤蹈火!他叫韦杰三,朱自清先生专门为其撰文《哀韦杰三君》,文中反复称赞他是“年纪虽轻,做人却是有骨气”的“一个可爱的人”!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6 11:1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