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旦角,又学武生,后改老生。早期参与苏北“香伙戏”与“三可子”等演出形式。韩较早地组织了(
淮剧)戏班
韩家班。
1906年,苏北遭受特大水灾,韩带领妻儿逃荒至上海,干苦力糊口度日。而后在闸北地区江北大世界附近清唱淮戏,维持家计。后与
何孔德、
何孔标、
武旭东等先后组织淮戏班子,首演于太平桥小菜场戏园等地。
韩家一门从艺,其长子韩德昌。幼工武生,后改
文武老生。次子韩昌盛,幼学旦角,后改武生、红生,花脸兼演丑角等;二媳盛彩莲文武花旦兼青衣;三子韩德友,工文武小生。1919开始,韩重新组建
韩家班,由其二子韩德胜担任班主。经常演于南市及闸北地区。1932年,
韩家班改称
德胜班,返回苏北,并邀请名演员李玉花,
华良玉,许金藻以及许桂芳等入班,以“皮夹可”(即徽夹淮)的形式演出,在苏北盐城,阜宁一带享有盛誉。1939年,德盛班返回上海。此时韩太和年事已高,专心培育后辈。在20世纪40年代中,
韩家班更名韩剧团,新人倍出,如长孙八岁红(韩传孺),次孙五岁红(韩刚)等。
建国后,韩剧团改建为兄弟
淮剧团。出身梨园世家的韩太和所率韩氏一门,为
淮剧艺术的兴盛和发展作出了贡献,韩太和于1956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