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伊斯兰教苏菲主义戛迪林耶学派所属支系之一。因以宁夏
海原县韭菜坪为传教基地,故名。该门宦是青海后子河杨门门宦的支系,创建人安洪维(?~1920)。回族。甘肃平凉人。
该派属于
伊斯兰教苏菲学派支系,该支系创建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是戛迪林耶后子河拱北第六代道祖安裕和的族孙。10岁离家,跟随后子河拱北第七代道祖杨保元学习戛迪林耶派学理。杨保元逝世后先葬于化隆泉,后迁葬于后子河,安洪维为他修建了拱北,并以“老人家”身份主持后子河拱北教务,在青海大通和宁夏海原、
固原地区传教,后定居韭菜坪。1920年在固原传教时殁于当地大地震中,终年80余岁。安洪维逝世后,其弟子马进云、杨枝荣先后主持韭菜坪教务。杨枝荣是固原铁家沟人,9岁到韭菜坪拱北修道,50年代病故。韭菜坪门宦的主要教义和仪礼除以《
古兰经》、圣训为信仰的基本准则外,主要特点是:(1)主张“先道后教”,出家修道,不娶妻室。出家人以漫游四方、访师求道为尚。(2)每年要到所属教坊巡视一次,名曰“串访”,届时接受束惰馈赠。(3)道堂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三月二十五、八月十五和九月初九为前辈老人家做忌日,宰牲念经,教民要拿“乜帖”赶“尔麦里”纪念会。该门宦所属拱北共有15处,都是修道者的墓地或静室。其先后主持人为:安洪维、杨枝荣、马进荣。教民约万余人,主要分布于宁夏海原、
固原和青海大通、甘肃
兰州等地。
门宦共同遵行的教义和礼仪是遵信《
古兰经》和“
圣训”,并以“念、礼、斋、课、朝”五件天命为基本义务,遵守不逾;崇敬教主、老人家,宣扬他们是引领教众走上正道的“筛海”(长老),教众须遵从他的领导;教主、老人家须坐静修持,常念“迪克尔”;在教主墓地建立亭室,名曰拱北,教众须经常去拱北祷念;大多数门宦的老人家、教主,由始传者的子孙世袭或由信赖的高徒门弟继承,别人不能继承相传;教主管辖许多教坊(清真寺),教坊的
阿訇由教主委任;教主、老人家一般靠营商贸易和教众的奉献开展本门宦的宗教活动。
甘、宁、青的门宦除具有上述共同教义、礼仪和习俗外,还各有一些不同的遵守:属于虎夫耶派的门宦主张“道、教并重”和“闹中静”以及低念“迪克尔”为其主要特征。这些门宦是:
穆夫提门宦、
花寺门宦、
毕家场门宦、
胡门门宦、
北庄门宦、
洪门门宦、
丁门门宦等。主要分布在甘肃的临夏、兰州、天水,青海的循化、化隆、西宁,宁夏的银川、同心、西海固以及新疆等地。这些门宦虽都传授虎夫耶,但他们之间没有道统传授的直接联系。
属于嘎德林耶派别的门宦主张“先道而后教”,修道者不娶妻室,出家住拱北,修行中以坐静参悟、默念“迪克尔”为尚,宣扬“一时的参悟,胜过千年的功修”。这些门宦是,大拱北门宦、香源堂
(又称海门)门宦、阿门门宦、齐门门宦(又称七门)、韭菜坪门宦、杨门门宦(又称后子河)以及撒拉教等,人数约有20万。主要分布于甘肃的临夏、东乡、康乐、兰州,青海的大通、民和、西宁,以及宁夏的海原,陕西的西乡,四川的阆中等地。这些门宦有教统联系,基本上是华哲·阿布都·董拉希及其再传弟子所传授。
属于库布忍耶的门宦,主张遵守“五功”,静修默念“
迪克尔”。它虽只有大湾头一个门宦,但内部传授的老人家已发展到14支,这14支之间各遵师传,互不排斥,人数约万人,主要分布于东乡和康乐等地。
属于哲赫忍耶的门宦,主张“先教而后道”,高声念诵“迪克尔”,宗教仪礼以简为尚,它传了“两姓三家”(阶州马、平凉穆和灵州马),现有沙沟、板桥、北山和南川四个门宦,由于同出一个道祖
历史上,门宦之间因见解不同,经常发生矛盾,引起斗争,发展成为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内部不团结的因素之一。封建统治阶级常利用这一矛盾,挑拨离间,制造、扩大民族内部和民族之间的不团结,以强化其统治。
不少门宦的教主、阿訇,在反对清廷的民族压迫斗争中,虽曾起过发动组织教众进行斗争的作用,但由于教派、门宦之间的见解不同,存在着矛盾,以致各据一方,难以实现统一领导,成为反清失败的原因之一,但它的消极因素远不止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