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近义通,训诂学学说。认为一个语言中的词,包括记录词的文字,如果读音相同相近,那么它们的意义也大多相同相近。该学说的理论根据在于,在一个语言的初创时期,什么事物叫什么名称,本来没有一定的必然的联系;但是,当语言体系初步建立起来以后,对于意义、类别、特征相似的事物,人们往往会用相同相近的语音形式去表示,这样除了一些最原始的名称,即所谓“语根”的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之间是偶然的、任意的以外,其他大量的词的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之间就不是偶然的、任意的了,这就形成了音近义通的现象。例如“句”的本义是弯曲(《说文解字》:“句,曲也。”),那么曲钩为“钩”,曲木为“枸”,轭下曲者为“軥”,曲竹捕鱼具为“笱”,曲脊为“痀”,弯曲的干肉为“朐”,再加上“跼”“曲”等,全都语音相同相近,意义相同相通。音近义通说与右文说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抓住了语言和文字的本质,突破了字形的局限,完全从语音和意义的角度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