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质量审计
管理程序
项目质量审计就是按照审计程序预先编写检查提纲所进行的一种有记载的活动,不仅审计质保部门,而且包括质量纲要中涉及的每个部门,通过核查质量保证体系及其管理程序是否得到遵守来评价其各项功能的运行情况,督促责任部门适时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使之适合质量纲要的规定。
依据
1.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它是外部审计依据的主要准则。
2.质量手册、形成文件程序和其他相关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这是组织根据IS09001:2000的要求编制的文件。
3.质量方针、质量管理计划和质量保证结果等也是重要的审计准则,这些一般反映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也可以其他形式存在。
4.有关政策、条例、法律法规。比如,我国关于产品、服务和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
分类
按照审计对象分类,分为产品质量审计、过程质量审计和质量管理体系审计。产品质量审计是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进行单独评价的活动,用以确定产品质量的符合性和适用性。过程质量审计是独立对过程(工序)进行质量审计,可以从输入、资源、活动、输出着手,涉及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时间、信息及成本八大要素。质量管理体系审计应覆盖该组织所有部门和过程,应围绕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进行,通过对各个场所、部门、过程的审计,得出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具有符合性、有效性、达标性。
按审计方分类,分为第一方审计、第二方审计和第三方审计。第一方审计又叫改正改进,是组织对自身的产品、过程或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的审核。第二方审计又叫评定批准,是客户对供应商的审计,由客户派出审计人员或委托外部代理机构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计评定。第三方审计又叫认证注册,是指独立于第一方(组织)和第二方(客户)之外的一方,必须具有一定资格并经一定程序认可的审核机构派出审计人员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计。
按照审计范围分类,可分为全部审计、部分审计和跟踪审计。全部审计覆盖了组织产品质量形成的各个过程、各个方面。部分审计是对过程有选择性的审计,对组织某类产品、某个过程的审计。跟踪审计主要是用以验证以前审计后的纠正措施是否实施并有效,不合格项是否得到消除。
一般程序
1.审计准备。
审计准备主要是收集资料,编写计划,明确审计的目的、所涉及的范围和功能、要接触的部门、要通知的人、要审阅的文件;围绕审计依据收集政府条令、合同协议、指令文件、工程图纸、采购指令等;按照审计计划编制检查提纲,列出需要审计的主要项目和要审计的专题。
2.实施审计。
实施审计过程中,当发现明显偏差时,应与现场管理人员进行讨论,对照程序款项详细记录,取得客观证据。
3.提出偏差报告。
这是内部审计的基本文件。偏差是指相对于程序条款的一种不合格情况。偏差报告应由被审计人员书面答复,审计员对其进行审查,如不符合要求则退回重新答复直到满意为止。如被认可,则进入验证阶段,进行现场复查,以证实偏差已被修正。
4.审计报告发生后的跟踪。
纠正措施开始后,审计员应进行跟踪以巩固审计成果,维护审计的权威性。
5.建立审计档案。
提纲、调查结果、所有的审计状态报告形成档案保存。
作用
质量审计是项目质量管理的终结,通过审计,可以最终检验项目是否达到业主的要求,或有关项目描述的要求。项目立项时的交付件(产品/工程的最后成果),即记录项目最终状态的项目目标文件,随项目的发展,该文件可能要进行修订或细化,应包括项目论证文件、项目的最后成果和项目质量目标等内容。
1.项目论证文件
项目论证文件解释该项目为什么立项,这是进行最后质量审计的依据。
2.项目的最后成果
项目的最后成果对产品项目来说是交付件,对建设项目来说是竣工的工程,都应该有一个概览清单,标明怎样全面和令人满意地完成项目目标。
3.项目质量目标
项目质量目标,即项目完成的质量量化标准,应有明确的属性(如优、良、中)、尺度(如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和量值(如控制幅度、与类似项目的比较值)。
另外,通过审计,有关各方可以总结经验和教训,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1 19:19
目录
概述
依据
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