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河街街道,隶属于
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地处源汇区中西部,东与
马路街街道、
老街街道相邻,南与
干河陈街道毗邻,西隔澧河与
干河陈街道相望,北滨沙河与
郾城区沙北街道相望,总面积2.2平方千米,截至2011年末,顺河街街道总人口33921人。
建置沿革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顺河街街道境域属郾城县螺湾镇。
清咸丰二年(1852年),筑寨,属郾城县新店保。
20世纪20年代末称漯河镇,属郾城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属漯河市一区。
1951年6月,改为行政街。
1953年1月,改属东大街。
1956年1月设立顺河街街道。
1959年,易名红旗公社。
1960年4月,易名钢铁分社,6月更名为顺河街管理区。
1963年6月,恢复顺河街道。
1968年8月,易名顺河街辖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4月,恢复街道。
1986年5月,划归源汇区,下设戏楼街、拥政街、顺河街、民主路、南大街、北大街、五一路、泰中、东大街、汇南、泰南、东风巷、建西共13个居民委员会和寨内村。
2007年11月,更名为顺河街街道,下设戏楼街、东大街、五一路、泰中、建西5个居民委员会。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顺河街街道下辖5个社区:建西社区、五一路社区、泰中社区、戏楼街社区、东大街社区。
截至2020年6月,顺河街街道下辖5个社区:五一路社区、泰山中路社区、东大街社区、建设西路社区、戏楼后街社区;顺河街街道办事处驻建西居民委员会建设路183号。
2021年9月16日,根据《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源汇区人民政府撤销大社区实行城市管理体制的批复》,经研究,同意漯河市源汇区恢复设立老街街道和顺河街街道,并予以备案。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顺河街街道地处源汇区中西部,东与
马路街街道、
老街街道相邻,南与
干河陈街道毗邻,西隔澧河与
干河陈街道相望,北滨沙河与郾城区
沙北街道相望,总面积2.2平方千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顺河街街道总人口3392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3476人,城镇化率98.7%,另有流动人口445人,常住人口中,男性16588人,占49.5%;女性16888人,占50.5%;14岁以下4403人,占13.2%;15—59岁23987人,占71.7%;60岁以上5086人,占15.2%,总人口中绝大多数为汉族,少量为回族。
经济
综述
2011年末,顺河街街道有服务业单位143家、房地产单位5家、金融业单位6家、建筑业单位4家、批发零售业单位386家、交通运输业单位3家,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6.4亿元,比上年增长10%;规模以上企业有4家,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8亿元,工业增加值3.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顺河街街道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76人,专任教师24人;小学3所,在校生4612人,专任教师35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1600余人,专任教师92人;技术类中专1所,在校生750人,专任教师78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81人,专任教师41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顺河街街道有艺术表演团体有漯河市东方红曲剧团,团员26人,年演出百余场次。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顺河街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个,病床159张,专业卫生人员230人,社区医疗网点19个,床位74张,卫生员4人,其中二级乙等医院2个,区级保健院1个,职工医院1个。
社会保障
2011年末,顺河街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65户,人数3381人,支出608.7万元,比上年增长33%,月人均150元,比上年增长2%;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4人次,支出14.4万元,比上年增长95%;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10人次,支出3000元,比上年减少4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7人,安置义务兵、士官1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9.4万元,比上年增长1.4%,社会福利单位2家,床位60张,护理人员16人,有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5个,社区服务设施8个经常性社会救助站(点)6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1.3万元,捐赠物资折款8400元,使80人(次)困难群众受益,新增就业人员710人,有251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1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4%,全年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751人,城镇非私营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4000元,比上一年增加2000元;城镇私营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2000元,比上一年增加1800元。
交通
顺河街街道境内有建设路、五一路等道路过境。
历史文化
顺河街街道,因境内街道与沙河平行,故名顺河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