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荷兰开始须德海工程建设。1932年5月建成长29公里、宽90米、高出海面7米的拦海大坝,连接须德海北口两岸,使4,000平方公里的海湾变成内湖。其中已改造成圩田的有16.6万公顷,所余水面叫“
艾瑟尔湖”,并已逐渐成为淡水湖。
13∼20世纪期间须德海伸入尼德兰的北海海湾,面积广达5,000平方公里(2,000平方哩); 与北海原隔著弧形的沙地,即今西弗里西亚群岛。约西元4世纪起这些低洼的沙地(现为岛屿)就开始有弗里西亚人(Frisian)居住,他们筑堤垒台与海水争地,其工程量之大,堪称人类伟大工程之一。这片海面原为密布湖泊的低地,湖水经莱茵河一支流排泻入海。到13世纪海水大幅度上升淹没大片土地,形成须德海本身。
到西元1000年左右为止,人们已围绕居住处高地筑堤阻挡海水,在堤内垦殖土地(参阅圩田〔polder〕条)。到1667年有人提议修筑拦海大堤,但到1916年水灾後才采纳莱利(Cornelis Lely)的围垦方案。1927∼1932年须德海上建立30公里(19哩)长的水坝,把它分隔为外侧的瓦登海(Waddenzee, 通北海)和内侧的艾瑟尔湖(IJsselmeer)。到1980年代早期已经由精心构建的抽水站、海堤、水匣、闸门系统创建了4块圩田。艾瑟尔湖约有一半水面(1,620平方公里〔626平方哩〕)得到开垦,留下来大为缩小的水面已逐渐变为淡水湖。参阅艾瑟尔圩田(IJsselmeer Polders)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