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鲸亚目(Mysticeti)是哺乳纲鲸目下的一个亚目,该目种类出生后就没有牙齿,下颌大于上颌,口内有成分为
角蛋白的鲸须,滤食
浮游生物,有一对鼻孔。须鲸亚目出现比较晚,起源于早期有齿的鲸类。
由于适应以数量巨大的浮游生物为食而失去了牙齿。须鲸亚目成员多体型较大,包括现存体型最大的
动物——蓝鲸,经济价值高,曾被广泛捕捉,现生种类多分布较广,但是由于捕鲸业的原因,数量比较少。须鲸亚目现存有三个科。
Balaenidae,仅2属4种。分布于全世界海域。因无背鳍而得名。多体型较大,身体肥胖,行动较迟缓,口裂弯曲,须板极长,无背鳍。
黑露脊鲸(黑真鲸)Eubalaena glacialis分布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海域,是分布于我国的露脊鲸,由于体型大且性较慢,在历史上曾经是捕鲸业的重点,现存数量已经非常稀少,面临灭绝的危险。
南露脊鲸Eubalaena australis与黑露脊鲸非常相似,但是分布区域相差很远,分布于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数量多于黑露脊鲸,但仍然属于珍稀物种。
北极露脊鲸(弓头鲸)Balaena mysticetus比黑露脊鲸更长,可超过20米,但是要略瘦些,分布于北冰洋和临近海域,数量较稀少。
又称(鰛鲸科)Balaenopteridae,有2属7种,分为2个亚科:须鲸亚科Balaenopterinae和座头鲸亚科(大翅鲸亚科)Megapterinae。分布于全世界海域。本科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和第二大动物长须鲸。属于本科的须鲸体长都在7m以上。头长不超过体长的1/4;具背鳍;体腹面有数十条腹褶,延伸到喉部以后,在有些种达到或超过脐;上领侧面观较平;上颌每侧鲸须板超过200块;鲸须板中等长,须毛中等粗细。鼻骨和前颌骨鼻突后伸超过齐额骨眶上突前缘处;上颌骨具鼻突;鼻骨缩小;颅顶极少或不露出额骨;顶骨侧前伸超过齐鼻骨、上颌骨鼻突和前颌骨后缘处;上枕骨前伸超过齐鳞骨颧突处;吻突宽而且扁;下颌骨显著地向外弓出;各颈椎骨分离。蓝鲸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最大者体长33米,体重达300吨以上。自颔到肚脐间有许多长沟状的皮肤皱折,称为喉腹折,有辅助进食的作用。多数夏季在两极处摄食,冬季时于温、热带海域迁徙繁殖。以磷虾或小型鱼类为食。2003年11月日本科学家正式宣布发现新种须鲸:Balaenoptera omurai,目前尚无正式通用的英文俗名,中文暂译为“角岛鲸”或“大村鲸”,种名“omura”源自日本鲸类学者Hideo Omura的姓,角岛鲸是在印度—太平洋海域发现,外型接近长须鲸,但体型较小。
Neobalaenidae,仅1属1种,即小露脊鲸Caperea marginata。仅分布于南半球,多分布于温带海域。体长约6米,是须鲸中最小的一种。体呈流线型,背面略突。上颌前伸呈拱形,前端尖,每侧须板210~230枚,长度不超过70厘米,淡黄色,外缘有深褐色边缘带。口裂向后延伸至眼厂。头上无角质瘤,喷气孔V形。喉部腹面有一对纵向浅沟。体背黑或灰,体侧淡灰,腹面白色。背鳍小,三角形,高约15厘米。头骨的脑箱几乎和吻部等长。7枚颈椎全部愈合。肋骨宽扁。肠甚长,一头长3.3米的个体,小肠长40米,为体长的12倍。大肠长1.7米。以
小型浮游生物为食,胃含物中有哲水蚤。喜栖浅海。潜水40秒到4分。游速慢,一般不超过5节。其性成熟年龄未详,一头长621厘米的雌鲸卵巢中有一个机能黄体和6个白体。出生时体长1.6~2.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