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牙周炎
牙周炎类型
顽固性牙周炎(refractory periodontitis)一词是在1989年世界临床牙周病学研讨会上正式提出作为牙周炎的一个类型。它是指有些牙周炎患者对常规牙周治疗包括洁治、龈下刮治、牙周手术和抗生素治疗反应很差,或在经过彻底治疗后的短期内疾病继续加重而原因不明。本类疾病须与牙周炎的复发严格区分,后者是指在牙周治疗结束后病程得到控制,以后由于菌斑、牙石等局部激惹因子的重新形成,使病变复发。必须排除因治疗不彻底、病因未消除或治疗不当而造成治疗反应差的可能。
症状体征
临床表现同牙周炎。
用药治疗
对本病的治疗基本与快速进展性牙周炎相同。彻底的龈下刮治仍是基本治疗,同时应仔细寻找原因,如隐匿的致病刺激物、大量吸烟等。有条件时做微生物学检测,可选用针对性的抗菌药物。常用药如甲硝唑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等。有些微生物可入侵牙龈组织,在刮治后它们重新定植于根面,故对尚有深牙周袋处,可行牙周手术以彻底消除细菌。但手术必须在炎症、溢脓等消失,病情比较稳定且患者能认真控制菌斑后再进行,否则伤口愈合不良,反使病情恶化。
饮食保健
多吃维C。
预防护理
常规治疗效果不佳, 原则为消灭一切利于致病菌生存的环境。
1.彻底的局部牙周治疗,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2.及时拔除受累的患牙。
3.全身应用抗生素。
病理病因
顽固性牙周炎的原因可能有3方面,可单独或合并存在。
1.特殊微生物 某些牙周炎患者携带的牙周致病菌株毒力特别强,且不易被基础治疗彻底清除或多种致病菌产生协同作用,导致患者对常规牙周治疗反应较差。但由于对研究对象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各家报告的微生物学检测结果出入较大。有人报告难治性牙位的龈下菌斑中总菌数低于未治疗的患者,但伴放线杆菌(Aa)的比例高于未治疗病例。而Slocs等的研究却表明Aa仅占龈下菌群的30%,而核梭杆菌和中间普氏菌却分别高达75%和40%。有些报告表明难治性的菌谱与慢性成人牙周炎的深袋细菌相似,主要为核梭杆菌(Fn)、牙龈卟啉菌(Pg)、中间普氏菌(Pi)、直肠弯曲菌(Cr)、福赛类杆菌(Bf)等。总之,进一步可靠的结果有赖于对本病的明确定义和统一的诊断标准。
2.宿主反应异常 难治性患者中有不少是早发性牙周炎,他们可有白细胞功能异常或其他免疫缺陷等。这些缺陷可以是先天性者,也可能是获得的。如吸烟可降低白细胞的功能。
3.某些解剖形态 有些牙周炎患者在治疗后总体疗效不错,但有个别牙位由于解剖形态而使治疗不能彻底,如狭窄而低位的根分叉病变、畸形舌侧沟深且延至根部、牙根面形态不佳等,该处的菌斑成分虽无特殊,却不易清除和保持清洁,导致个别牙位疗效欠佳。
疾病诊断
本类疾病须与牙周炎的复发严格区分,后者是指在牙周治疗结束后病程得到控制,以后由于菌斑、牙石等局部激惹因子的重新形成,使病变复发。必须排除因治疗不彻底、病因未消除或治疗不当而造成治疗反应差的可能。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X线片检查。
并发症
少数患者经任何治疗都效果不佳,病情迅速加重直至牙齿丧失。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0 10:42
目录
概述
症状体征
用药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护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