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孟余
原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顾孟余(1888年~1972年6月),原名兆熊,1888年生于河北宛平(今北京市),原籍浙江。幼读译学馆,后留学德国,毕业于柏林工业大学。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文科德文门主任、继而任经济系主任兼教务长。1925年南下广州,12月1日出任广东大学校长,1926年6月辞职,10月任中山大学副委员长等职。1926年1月当选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5月被指定为整理党务审查委员。1927年3月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宣传部长,1932年任铁道部长。1935年11月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后任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1936-1937年任交通部长。
人物生平
顾孟余,祖籍浙江上虞,1888年出生于宛平,15岁时进入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求学,专修德语和法国文学。
1906年被选拔为译学馆生赴德国留学,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电学和政治经济学。
1930年8月,出席国民党阎(锡山)、冯(玉祥)、桂(李宗仁)系及西山派、改组派等反蒋派系联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为宣传部秘书主任。
1931年10月,国民党中常会作出决议,恢复自二届四中全会后因政治问题被开除党籍者的党籍,顾孟余的党籍亦随之恢复。此后至1935年,顾孟余先后任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铁道部长、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抗战期间,汪精卫、陈公博投敌叛变,顾孟余力劝无效即由香港回重庆与之分道扬镳。
其时适逢1941年6月中大校长罗家伦辞职获准,据其自称的原因是经费拮据,在宁是每年172万元,到渝后学生增加3倍,物价涨了10倍,经费只有166万了,其实他秉公办学,得罪了国民党党政要人,攻讦日甚所致。
在陈布雷的推荐下,顾孟余于1941年7月被任命为中央大学校长,他上任后即聘童冠贤为教务长,张庆桢为训导长、王书林为总务长,陈章兼图书馆长,并即筹款兴建大礼堂,于1942年4月竣工。顾孟余在教育行政的管理上比较宽容,全校的师生对他较少恶感。
抗战胜利后,顾孟余被任命为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他拒不就职。
1949年顾孟余定居香港,在香港创办《火道》杂志,后定居美国加州伯克来,并受聘为国民政府总统府资政。
1969年返台湾定居。
1972年6月,顾孟余病逝于台北,享年85岁。
人物生活
顾孟余夫妇膝下无子女。
参考资料
顾孟余的从政生涯.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介绍.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3 11:0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