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左右而言他(拼音:gù zuǒ yòu ér yán tā )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孟子及其弟子《
孟子·梁惠王下》。
先秦·
孟子及其弟子《
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为了实现其抱负,游历邹、任、齐、鲁、宋、滕、梁等国,游说诸侯,并在齐国担任客卿数年。孟子到这些国家主要是要宣扬他的仁政,王道以及民本思想。他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兴旺发达,这个国家的国君必须是一个仁君,必须把百姓放在第一位。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是孟子的这种思想在诸侯混战的大背景下,是不可能被君主接受的。
孟子初次到齐国,恰逢
齐威王立稷下学宫纳贤。孟子慕名来齐,但齐威王对他的主张并不感兴趣,一心想以武力争霸中原。孟子只好离开了齐国。等到齐宣王即位后,孟子又到齐国,深受礼遇。为了让齐宣王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孟子采用层层深入的方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有一次他对齐宣王说:“有一个人要到楚国去,就把老婆孩子托付给他的好朋友,请他帮忙照顾。但是等到他回来的时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冻挨饿,那位朋友根本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您说这该怎么办?”齐宣王答道:“那就和他绝交吧,这样的朋友不值得继续交往!”孟子又说:“有一个执行法纪、掌管刑罚的长官,他却连他自己的部下都约束不了,您说这该怎么办?”齐宣王说;“那就撤他的职,这样的官员怎么配继续留在那么重要的岗位上呢!”孟子听齐王这样说,就又问道:“在一国之内,政事混乱,朝野不宁,人民颠沛流离,无家可归,您说这又该怎么办?”这次齐宣王却不能那么肯定地回答孟子的问题了,他看了看自己左右的随从,然后尴尬地将话题扯到别的事情上去了。
齐宣王知道孟子是在说自己没把国家治理好,于是就回避这一问题,回过头去东张西望,故意把话题扯到别的地方去顾左右而言他。作为一个君主,齐宣王的态度无疑是不负责任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他不明白或暂时没想明白的东西,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从别人的意见中来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当遇到过分的要求或者难以回答的问题时,转移话题,顾左右而言他是一个方法。转移话题,其实就是避实就虚,不说“是”也不说“不是”将问题搁置,转而讨论其他事情,这样一来对方没有机会开口,便可避免问题点进一步激化,给自身思考和妥善解决问题的时间。
陈若曦《耿尔在北京》:“耿尔除了苦笑,只好顾左右而言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