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筠,
上海人, 41岁。
北京电影学院毕业,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导演,百年奥运史上奥运电影的第二位女导演,在亚洲则是第一人。
人物简介
顾筠 1967年出生,上海人。
199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同年进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任导演,作为奥运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导演执导了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官方电影。现任中央新影集团纪录电影部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被国家人力资源部及社会保障部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从1992年至2000年,致力于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完成的纪录片有《百年南京路》、《汤春甫与他的造佛城》、《神奇的思茅》、以及中华医药等,观点独特,均带有浓郁的人文思考。
七年奥运梦
自2001年起开始担任纪录片《筑梦2008》导演,影片全部采用超16MM电影胶片画幅,以北京奥运会为背景,通过七年的跟踪拍摄,积累了近100小时的素材,纪录了由三代人组成的一个家庭的变迁;三个女子体操运动员的成长;一个跨栏运动员的特殊训练;一组特警的常态生活以及国家体育场从设计到建造的整个过程。虽然影片关注是“奥运”这一宏大事件,但影片的记录过程彻底回避宏大叙事,以作者客观、冷静的视点聚焦小人物,使该片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国内,此片实现了纪录电影从返影院的梦想;在国际上,不仅赢得多个国际奖项,还得到国际奥委会会主席的赞赏,为影片提了英文的片名,同时专门为影片写推荐信,影片被位于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此片还被选中在北京奥运会开幕的那一天----2008年8月8日在国家体育馆向全球的运动员放映,因此在2008年奥运题材的影片中脱颖而出,被中国政府选送参加0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客观真实,镜头语言运用娴熟,又有时间的积淀,使影片具备很强的感染力和观赏价值。
2007年担任国际奥委会第29届奥运会官方电影总导演,执导了奥运历史上第22部官方影片,这是奥运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人,也是亚洲第一位女性导演执导的奥运会官方影片,影片以独特的视点,选择2008年3月24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雅典点燃的那一天,十个摄制组同时开机,深入五大洲6个国家,纪录了奥运会最热门的项目及本届运动会最具实力的运动员准备及参与赛事的过程,运用影像化的语言展示了:赛事中的输和赢;挑战自我、挑战极限以及最重要奥运精神是坚持、永不放弃的理念。影片得到国际奥委会的地高度评价,被称为历史上最好的官方电影之一。2010年8月年在通过了内容及技术审查之后被正式冠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官方电影”的称谓。同时影片被奥林匹克博物馆正式收藏。这也是博物馆第一次在一届奥运会中收藏了同一个导演的两部影片。影片还获得了国际上的重大奖项,在33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影片不仅作为闭幕式电影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同时还获得了特别大奖,电影节主席洛西克在颁奖仪式上致辞:我们决定将本年度电影节的特别大奖授予《永恒之火》,如同你们看到的那样,这是一部中国人拍摄的将你们与电影和体育连结在一起的优秀影片。因此我们非常高兴地授予这部影片特别大奖,这个奖项不仅授予这部影片的导演顾筠,而且授予中国电影,以及全球体育界和电影界。因此,这个奖项是向中国文化致敬。
2010年担任亚运会官方电影总导演,执导了亚运会历史上第一部官方影片,影片区别于奥运会的官方电影,把关注点放在独具亚洲特点的运动项目及小人物上。影片得到亚奥理事会主席穆哈默德的肯定。
十年来,完成了三部纯纪实的影片,连续三次获得意大利米兰体育电影电视节最高奖,这也是作为此电影节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导演
荣誉
《永恒之火》
第27届米兰国际体育电影节喜获“奥林匹克精神奖,绝对佳作奖”两项大奖
2009年10月30日晚7时,作为本届电影节开幕式影片,《永恒之火》在米兰最大的影院——都卡迪奥斯塔大厦影院放映,影片放映结束全场400多名观众为影片鼓掌5分钟之久。
本次电影节全球共有55个国家的968部作品参赛,影片从众多的影片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两项大奖——奥林匹克精神奖(CANDIDO CANNAVO’ Award for “Olympic Spirit”)和本届电影节的最高奖——绝对佳作奖(Excellence Award-Absolute Winner of Sport Movies & TV 2009)。专业评委和各界观众都对影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第33届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获特别大奖”
在第33届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上,该片作为闭幕式影片在电影节能容纳700人的主影院——帝国影院放映,观众反应热烈,乔治·苏柏克老先生感叹这部影片是他“多年来看到的最好的奥运影片”。电影节主席瑞苏克称赞此片将电影艺术与体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影片获本届电影节特别大奖。
《筑梦2008》
2008年11月在意大利米兰获得—第26届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最佳纪录片奖
以及该电影节最重要的奖项—媒体及评论奖,影片还被该电影节推荐到俄罗斯、伊朗、美国等国家展映;
2009年4月,该片获第十届美国纽珀特国际电影节——导演杰出成就奖;
2009年6月获得上海影评人协会评选的全国十佳影片影评人奖;
2009年8月该片获中国电影的最高奖—华表奖;
2009年度获俄罗斯国际体育电影节最佳 纪录片奖;
2009年获全国视协举办的奥运类节目特别大奖;
2010年6月,获纪录片协会颁发的最佳纪录片奖;
2010年9月,获北京广电局春燕奖最佳纪录片奖;
国际展映及收藏
2008年9月被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选为在香港举行的改革开放30年作品展的入选影片,在香港举行的改革开放30年作品展的入选影片在香港展映;
2008年11月被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选送新加坡展映;
2008年10月影片受俄罗斯叶卡捷琳娜堡开放式电影节邀请在此电影节 展映;
2009年5月受邀赴密克罗尼西亚等地展映;
2009年12月受邀赴美国南加州大学展映;
2008年8月8日《筑梦2008》还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举行时向在国家体育馆候场的全球运动员进行了特别放映,并作为北京奥组委的特别礼物置放于奥林匹克大家庭、各场馆媒体区、IBC、MPC等区域。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史上唯一一部跨越七年时间记录奥运会筹备过程的影片。在拍摄过程中就已经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关注并被国际奥委会洛桑博物馆收藏。
总 导 视
这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史上首部历时七年时间记录奥运会筹备过程的影片。
顾筠:我们全摄制组也在筑我们自己的梦想,就要做一部最好的纪录电影。
为了这部影片,她从34岁拍摄到了41岁,这期间她经历了什么样的艰辛?
顾筠:那天下午他回家哭了三个小时,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
7年时间,她到底是怎样记录的?她想通过这部影片告诉人们什么?
顾筠:刘翔有一点闪失的话,我们观众应该怎么来面对,我们已经把在这个片子里头已经呈现给观众了。
面对面董倩专访《筑梦2008》导演顾筠,正在播出,敬请收看
正 片
解说:这是纪录片《筑梦2008》的片断,这部影片是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出品,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监制的,它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北京奥运会筹办历程的纪录电影。也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史上首部历时七年记录奥运会筹备过程的影片。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后不久,新影厂就开始了该片的摄制工作。
记者:《筑梦2008》这部纪录片在一开始的时候,起名的时候有几种选择,有“2001+7”,还有叫“奔向2008”,但是最终定名的时候还是定成《筑梦2008》,为什么是这样的?
顾筠:当时觉得说举办奥运会08年,我们在02年的时候看08年觉得还很遥远,得跑过去,那么过了六年以后,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到了2007年的时候,我们素材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就觉得其实走过这六七年的时间,觉得是沉甸甸的。所以改名叫《筑梦2008》。
记者:我们都学过语文,“梦”前面很少用建筑这样一个“筑”字,为什么当时选择这个建筑的筑?叫《筑梦2008》?
顾筠:那么筑梦呢,同样我们是强调一个动作。就是说是,只有梦想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实现这个梦想,我们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就像我们搭建鸟巢一样,我们每一个人付出自己的梦想,都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和努力。这是我们强调这样一个“筑”字。
解说:从2001年7月13日拍下申奥成功的第一个镜头,到2008年5月12日封镜,导演顾筠用了将近7年的时间。为了真实地记录这段中国人的奥运梦想,顾筠也从34岁拍到了41岁。
记者:有没有人说我也想拍这部电影?
顾筠:当时说老实话是没有,我不知道。
记者:您是唯一的候选人?
顾筠:我不知道,就是当时新影厂也是在全厂的一个创作会议上说我们要做这个事情,那么大家也可以报一些其它的题材,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报这个题材,反正我是报了。
记者:那为什么你眼睛会落在奥林匹克身上?
顾筠:我觉得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说申奥成功那一天,我也是跟千千万万人的感受是一样的,我觉得很激动,让我很震撼。这个事情真的变成真实的了,真实在我面前了。所以其实就是说也是一种冲动吧,也是说我们的一个梦想实现了,那么我们奥运会还有七年的路程,我们怎么走?我对这个事情非常感兴趣,
解说:影片《筑梦2008》以2008年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的诞生过程为结构线索,穿插叙述了4组人物,他们分别是奥林匹克中心区--洼里乡的一户普通家庭,跨栏运动员刘翔、中国女子体操队三个小运动员和一组特警战士。让大家耳目一新的是,这部影片是用第一人称进行叙事的。
记者:就是当这部片子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你是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去叙述,那么在拍摄的时候你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当事人还是作为一个旁观者?
顾筠:因为我是第一见证者,所以我在这个叙述过程当中,每时每刻会出现我的声音,我的采访,因为我不懂了我就会去问。如果是说画面本身没有交待过的背景,我会通过我的声音来交待。那么仅仅是这样,但是我从来没有,自始至终我没有去干预这个事件本身。
她为什么要记录北京的一户普通家庭,在这户人家发生了哪些故事?
顾筠:我们剪接师在整理素材的时候,她都很诧异说,这是高大妈的后面吗?还是前面?
她为什么选择三位小体操运动员作为拍摄对象,记录过程中她又有哪些新的发现?
顾筠:除了对奥运会的期待以外,我觉得可能更多地是我对这些孩子成长的这种关注。
面对面董倩专访《筑梦2008》导演顾筠,正在播出,敬请收看
解说:在这部纪实影片中,首先出场的主人公是高大妈,她是一位普通的北京居民,为建设奥运场馆而进行的拆迁行动,改变了她一家的生活轨迹。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她和邻居们一起,离开居住了大半辈子的老房子,怀着忐忑和期盼,开始新生活的故事。然而在拍摄之初,为了找到这样一位拍摄对象,顾筠却费了很大的周折。
顾筠:就像拍这个普通的人家,那么我们当时在选高大妈之前也有几个被选的人物。那这些被选的人物听说我们要拍七年,很多人就逃走了。说导演你别来找我们,我们是觉得有点恐怖,一跟你们就要跟七年,别跟着我们。所以其实我们最后选择了,我们也很感谢高大妈,她们一家能那么配合我们的拍摄.
记者:当你开始拍摄的时候,七年前和现在,应该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有什么我们看不到的东西,而对你来说又是印象很深的吗?
顾筠:我觉得我感受到的变化基本上都在我的片子里头有表达。其实我觉得高大妈是典型的老北京,她有老北京的那种热情、质朴、豁达,就是很开朗,那其实高大妈对我们这个拍摄的要求非常非常低,就是当时说她决定来接受我们的拍摄。高大妈只提了一个非常非常小的要求,说你能不能以后给我几张照片。她其实就搞不清楚我们是在拍电影还是拍电视,她以为是在照相。所以其实为什么说高大妈这一家拍得特别的真实,特别感人,就因为其实她是没有镜头感,没有镜头的意识。就是说其实我们每天去拍,跟她熟悉了以后,就像朋友一样。她好像迎接你就像迎接她的邻居,她的好朋友。
记者:你们是每天都去吗?
顾筠:有一阵子我们就是每天都去,就是在拆迁之前的那一年,我们基本上隔三差五就去一下,每周我们都见面。那个电影其实高大妈走的时候是哭着走的,她不愿意拆迁。那年轻人不一样。年轻人就是,她的儿子、儿媳妇说拆迁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
记者:就是当你在捕捉、拍摄这些主人公的生活的时候,有没有能够感受到,因为可能作为纪录片你更关注的是每一天,每一个细节,但是通过这种细节的积累,呈现在你面前能否感受到整个社会在往前走。另外一个准备奥运的倒计时在一天天的临近了?
顾筠:我觉得这部片子让我最震撼的是,其实一个最好的编剧,你都无法预料后面高大妈是这样的。其实你在拍下一步的时候,之前你有很多的预案,也有很多的猜测,很多的期待。但其实事实上经常会超出你这种期待,这个是让我很震撼的。包括其实高大妈在后来我们06年重新回访她的时候,我们发现高大妈变年轻了,就是面貌上有很大的一个变化。那么当时我们拍下来以后,我们剪接师在整理素材的时候,她都很诧异说,这是高大妈的后面吗?还是前面?就是她都会有一点疑惑说。
记者: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顾筠:我觉得可能是生活好了。
解说:这是高大妈的孙女童童,在她刚出生的时候,顾筠就开始了对她的跟踪拍摄,随着影片的拍摄进程,童童也在渐渐成长。
顾筠:其实我就要这样的一个感受,你比如说在我们片子里头有一个细节就是,我们最后童童六岁了。童童六岁的时候她有一个生日的晚会,就是家庭的生日宴。当时他们邀请我说,去参加童童生日宴,我想那会有什么呢?那也就是说童童唱个新儿歌,全家吃一顿饭,再切一块蛋糕。那结果就是又一次超出了我的期待,就是其实你就会发现,奥运会在中国的这种传播,每个孩子、每个学校他都知道奥运会是怎么回事,他都知道福娃。他都会念这些儿歌,都会说这整个的北京都有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奥运氛围。那么这个是一个历史的印记,不是说你在六年前,或者说七年前你就能猜测出来.
记者:应当说是时代在一个家庭里面的体现。
顾筠:对对对,其实这个就是纪录片,因为它见证的是一个时代。其实通过一户人家不仅仅是纪录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更重要的是见证了一个时代。
解说:在记录高大妈一家发生变化的同时,顾筠还一直关注着三位小体操运动员的成长。有人说:运动员的梦想只属于赛场,也只能在赛场上实现。然而在光荣与梦想的背后,却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2002年 ,几百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小体操运动员,作为奥运储备军团汇聚北京,开始统一训练和选拔。顾筠用胶片为她们记录下了生命中最美好的追梦年华。
顾筠:你比如说在我这个片子里头,我选择的三个性格迥异的孩子。一个爱哭的孩子,我就说玲玲是一个爱哭的孩子,眼睛、鼻子总是红红的。因为在我的印象当中,就是说她练不好她也哭,教练说她了她也哭,比赛成绩不好了她也哭,反正她老是在哭。还有一个孩子是一个爱偷懒的孩子,很调皮,只要教练稍不注意她就偷偷懒,那样的一个孩子。还有一个孩子是真喜欢体操,多大的运动量她都会认认真真去完成.
记者:我很想知道你作为纪录片的导演,你是隐藏在摄影机的后面的,但是你是用一种什么样的眼神,在关注这三个孩子七年中的变化。
顾筠:我其实也是带着一种期待,说最大的期待是说这些孩子能不能参加奥运会,这是我对她们最大的期待。我们知道竞技体育就是这么残酷。因为到金字塔的顶端只有这么几个人,能上场只有6个队员。那么大部分人,参加的会有100多个,大部分人是到达不了金字塔顶端。所以能想象,在全球都是一样的,这不仅仅是在中国。
记者:你希望记录她们这种七年的过程,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看完了以后,得到一个什么样的,你希望传达给她们的?
顾筠:其实我是对一个人的关注。比如说我在拍玲玲的这个孩子的时候,有一天我觉得我可以不用拍她了,那么在德国比赛,07年的时候,圆圆接到了通知,乃若愚受伤了,而玲玲那个时候没有接到通知。其实德国比赛,德国的世锦赛是奥运会前最大的一次选拔赛。其实对她来说,她没有被选上,也就是说她会离08年的奥运会的上场队员的名单越来越遥远了。那么那个时候,那么大的一件事情降落到她身上的时候,她当时没有哭。我觉得说这七年其实不是白白走过来的,她成长了。所以其实我觉得,除了对奥运会的期待以外,我觉得可能更多地是我对这些孩子成长的这种关注。
记者:在奥运会之前拍摄这么一部片子,选择的所有的这种线索,应当说都是和奥林匹克和北京奥运会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的。那么这三个小体操运动员,你希望她们拍摄出来之后,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会和奥林匹克产生什么样的印象?
顾筠:其实我觉得我更想表达的是通过这个片子,我想让所有的人感受到,其实中国的奥运会是一个全中国人民的奥运会。它其实不仅仅是说北京奥组委在筹备,运动员在筹备,它其实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个体,包括我们创作者,其实都是在圆自己的一个梦,都是一个参与者。
北京奥运会即将来临,她的影片是如何解读刘翔的?
顾筠:刘翔有一点闪失的话,我们观众应该怎么来面对,我们已经把在这个片子里头已经呈现给观众了。
她又是通过什么视角记录特警的?这里面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顾筠:首先他们是人,活生生的一帮人,
在拍摄鸟巢的过程中,她又遇到了哪些困难?
顾筠:也就是说,同样的话我会重复一百次,两百次。
解说:在这部影片中,另外一个运动员是刘翔,他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才列入顾筠拍摄计划的,刘翔曾笑称:“这是自己头回当主角,而且还是本色演出”,刘翔说得很轻松,但为了拍好这位知名运动员,顾筠却付出了很多心血。
记者:拍小人物对于纪录片导演可能会相对的容易,因为没有那么多的障碍要去面对。刘翔不一样,刘翔是个大明星,那拍摄他的时候,恐怕遇到的困难要比前两个要多得多,什么困难?
顾筠:是,我觉得刘翔就是你能想象,就是说因为他的赛事很密集,就是他比赛。他比赛安排很密集,他是以赛代练。他以比赛的方式来代替训练。那么如果不比赛的时候,他每天都有一些日常的训练,那么这个日常的训练,用孙教练的方式来说。因为孙教练他有他自己独特的训练方式。那么他觉得为了要求一个高质量的训练,他的这种训练是不希望被打扰的,被任何事情所打扰。什么签名也好,合影也好。
记者:包括您?
顾筠:当然也包括我们拍摄纪录片。所以其实接近刘翔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那么我们,当然从我们这方面也尽可能是说,我们最短的时间里头,最高效的把这个内容给记录下来,我们在影片里头呈现10分钟,那么我们拍10分钟可能就在影片里也要用10分钟。就是要求是这样的一个高标准来要求我们的摄影师,要求我们的导演前期做很多很多详细的准备的工作。就是可能我们包括就是说刘翔有可能从哪个起点开始跑,终点在哪。我们会到现场翻来复去推敲好几遍,我们模拟演习很多很多遍。我们也会从他的队员当中,比如说跟他一起在练的队员当中,去详细了解刘翔,他会有些什么样的举动,这个里头的窍门在哪里,我们会旁敲侧击 去打听,就这些,除了我们一些常规的准备以外,我们还会说,这种准备让他更进一步地发挥到极至。
记者:拍刘翔,你们带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目的?
顾筠:我觉得他是一个可以是不得不记录的人物,因为他有他重大的贡献,就是在
雅典的奥运会的时候,他创造了一个奇迹。因为当时我们对110跨栏的期待是说能进前三名就不错了,没想到他创造了一个奇迹,他拿了一个冠军。我们这段历史要记住他,有这么一个人物。
记者:在拍摄的过程中,你准备拍摄他的时候,怎么关注?
顾筠:因为刘翔成名以后,他有很大的压力,那么我们希望说,我们观众能给他更多的理解和关爱,从这个角度上,来有一些记录的意义。
记者:你们关注他,是因为他有一个辉煌的起点,就是2004年的那枚田径金牌。但是关注七年之后,恐怕从到了2008年今年的奥运会,他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可能是人们心中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个你们有?
顾筠:我们在影片里有关注,其实在我们影片里有表现,如果刘翔没有拿到这块金牌,会是怎么样,那么其实我们还是说,奥运会更重要的是参与,是一种参与,我们希望说110米栏,其实他不能有一点点闪失,他跟对手的距离,不是说用一秒钟来计算,是零点零几秒,零点几秒,或者说零点零几秒来计算这个成绩,那么就是说,他跟他的对手的距离是咬得非常紧的,这个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一个考验,那么如果是说,刘翔来有一点闪失的话,我们观众应该怎么来面对,我们已经把在这个片子里头已经呈现给观众了。
记者:就是通过刘翔,你们想说明这样一个道理,胜和负恐怕在比赛上不是惟一的东西。
顾筠:因为我觉得,可能最精彩的,也是说因为,为什么大家爱看这个项目,为什么大家关注刘翔,就因为他的激烈,如果是说刘翔永远是冠军,我想大家也就不看这个项目了。正因为他永远是有问号,永远是有悬念在里头,所以才会吸引观众。
记者:这可能也是体育赛事,包括奥林匹克魅力所在。
顾筠:对。
解说:他们都是特警战士,在顾筠的这部影片中他们也是重点地记录对象,这些特警战士将担负北京奥运会的安保工作。而这一本来凝重严肃的主题,在《筑梦2008》中,却成了最生动的片段。在影片中,顾筠没有刻意地把奥运特警神话成007式的英雄,相反,他们训练中的每一次失误都被真实地捕捉在镜头之中。
记者:还有就是一个群体,您在关注特警这个群体,这个群体是怎么进入您的视野的?
顾筠:首先我们说安全很重要,因为从我们奥运历史上来看,我们有过一次很大的安全事件,就是慕尼黑的奥运会,因为当时慕尼黑想呈现历史上一届最详和的奥运会,所以在奥运会的时候,他没有任何的安保的力量,当发现了人质绑架事件的时候,我们因为没有应急的措施,所有的人质都给枪杀了。这个是我们不愿意发生的,在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们的安保工作是从申奥成功以后,筹备奥运会的第一天,我们的安保准备工作就开始了。所以我就觉得,我们这段历史得记住他们。
记者:拍摄过程中,你会像拍摄这些单独的人物一样,去关注他们吗?
顾筠:我觉得,其实打动观众,今天如果说这个片子打动观众,最重要的我们是把他作为人来反应,没有作为一个符号,警察,是一个很概念化的一帮人来表现。这个是这部片子对警察反应的一个,我觉得很重大的一个突破,观念上的突破。
所以就是说,现在会出现这样的一个局面,很多的观众看了这个片子,尤其是年轻的女孩子,都喜欢上了这帮特警,帅,高大,威武,因为他们首先是一帮活生生的人。所以就会说,当他们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有这么多的追星族去追我们的朱队长,这个是我觉得也是这个片子成功的地方,
记者:如果说这个片子整个是一个整体,每一个线索都希望对这个主题有所贡献的话,那这样一个特警的群体,对2008他的贡献是什么?
顾筠:我觉得还是那句话,就是说这段历史我们要记住它,因为安全我们有过很多的奥运会的题材的影片,官方电影也好,我们别的题材也好,我觉得没有一次出现过他们的形象,但是作为一届这么大的盛会,他们的贡献太重要了,他们太重要了,我们要记住他们,其实他们也是一群非常可爱,非常要我们记住,我们尊重尊敬的人。
解说:奥运会筹备工作千头万绪,一部90分钟的纪录片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反映所有事件,除了重点表现上面四组人物之外,顾筠还用她的摄影机记录了“一座建筑” --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 “鸟巢”。
记者:你还关注了一个物,就是鸟巢,它有很大的象征意义,因为如果说筑梦的话,筑梦过程好像一个小鸟一点一点衔树枝,搭建自己的一个鸟巢的过程,而鸟巢恰恰能够体现这么一个,应该说拍摄鸟巢的过程,也是你这个片子里面耗时最长的一个过程。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顾筠:从02年到08年这么长时间的拍摄过程当中,应该是说对国家体育场事件的记录。因为在我记录的时候还没有鸟巢,
我们面临的是全球的所有的设计所,全球在关注北京,关注这个重大的标志性的一个建筑物,我们的记录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那就可想而知说,我开始的记录跟首规委联络,他们是源头,之后是设备公司,设计公司我们面临13家设计公司,之后是评委要评选鸟巢是怎么出现,又是另外一家单位,再之后,我们锁定贺尔组德梅隆他们那个公司,还有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那个公司,他们是一个联合团体,再之后,我们又是建造这个过程当中,也是牵扯到方方面面的环节,所以其实你能想像,我们一个阶段就会换一拨人,不像高大妈,自始至终就是这一户人家。
记者:你只要换一拨人,你就得从头开始了。
顾筠:也就是说,同样的话我会重复一百次,两百次。
记者:在整个片子里面,你希望记录整个国家体育场,从一开始选定图纸开始,一直到它变成一个活物在那,你通过这个过程想表现什么?
顾筠:其实我老说的一句话,纪录片是后编剧的,我只是想说把这个历程记录下来,究竟说它是什么,我想说明什么一个问题,那都是我记录完以后才有的。我是想说,首先我在记录前面这个阶段,就是这个建筑物诞生的时候,其实我想说它很了不起,其实政府下决心说来选定鸟巢这个方案的时候,他其实就是在鼓励文化创新,因为鸟巢不仅仅是,它是一个有争议的,当然对建筑物的争议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百年以后同样会有争议,有人会说我喜欢它,有人会说像高大妈就会说,鸟巢我觉得它不好,就像一个笼子把人圈在里头,可是年轻人很喜欢,有很多人很喜欢,很壮观,这个钢结构给人的震撼,非常地强烈。
【片 花】
7年的时间,她付出了那些艰辛的劳动?
顾筠:那天下午他回家哭了三个小时,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
7年磨一剑,她又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影片?
顾筠:如果你不是用纪录的方式来完成的话,你真的是不能相信,你真的是说不能形成这种足够的震撼。
面对面董倩专访《筑梦2008》导演顾筠,正在播出,敬请收看
解说:影片《筑梦2008》不仅展现了各类人群实现各自梦想、筑造中国人共同的奥运梦想的过程,同时也承载了摄制组全体创作人员的梦想,做一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关于奥运会筹备过程的最好的纪录片。
记者:曾经有人说过,就是当我们申办下,当2001年我们申办下08年的奥运会主办权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2008是一个多么遥远的概念。但是真正走过这七年,人们又觉得特别快。////你作为一个拍摄,准备奥运纪录片的导演,这个过程对你来说是快还是慢?
顾筠:其实刚才也有很多人问我这样的问题,说导演,你这个七年除了拍这部片子以后,你真的是没有做别的事情吗?我说我没有做别的事情,我说我根本没有时间去做别的事情。
记者:七年的时间你没有任何时间?
顾筠:对对,我说就是为了这一部电影,如果是说你今天真的被这部电影所感动的话,那就是我说我是百分之一百用心在做这部电影。我说我也在筑梦,我跟这个片子里的主人翁一样,我们全摄制组也在筑我们自己的梦想,就要做一部最好的纪录电影。
解说:7年间,顾筠的纪录片拍摄,困难重重。但是顾筠却将这定义为痛苦并快乐着的坚持。
记者:我发现你在接受很多家媒体采访的时候,别人都会反复问你一个问题,自己看这个片子有没有遗憾在里面,你每次都说没有遗憾。这几乎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你为什么敢这样拍着胸脯斩钉截铁地说,这部电影没有遗憾?
顾筠:因为我在前期拍的时候,我每拍一个细节的时候,我留给我自己足够的思考,也许有的时候我就拍10分钟。为了这个10分钟,我会花两三个月的时间去做思考。更不要说后面剪接,我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我就跟你这么讲,我个那个剪接师,其实在我们俩从一大堆素材剪到五个小时的时候。
记者:拍了多长时间?
顾筠:大概50个小时吧。那么从50个小时剪到5个小时,我觉得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从5个小时到3个小时也还可以,可是从3个小时到2个小时,其实就比前面要更难。有的时候我们为了1分钟、2分钟,我们就会反反复复无数次。那么从2个小时到1个半小时,我们花的三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这个过程我们给自己留有足够的思考,那我那个剪接师都快被我逼疯了。因为当时他说,导演我什么时候都是这些画面,我吃饭也是这些画面,我睡觉做梦也是这些画面,他说他就像魔一样缠着我,他说我快疯了。那那个时候我说,我们还得想,我说实在不行你睡一个好觉,但是我们还得磨,我们不能放弃。就这样,其实这个人真的是已经到了崩溃的状态。最后我说那一天你可以不用剪了,好了,就这样了,我斩钉截铁的回答说,好了,不用再剪了,可以了。那天下午他回家哭了三个小时,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哭)
记者:在拍摄的过程中,因为现在这个片子已经呈现了,它是一个成功的电影。那么现在说的时候,现在的流泪恐怕更多的是自己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欣慰的那一种,但是在整个拍摄的过程中,剪接的过程中,哭的时候有没有?
顾筠:我一般其实很少说在拍摄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哇哇大哭,好像没有,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导演来说,他应该是说有感性的一面,更重要他有理性的一面。因为他是一个全摄制组的榜样,他要给全摄制组信心的,所以我觉得我会很注意这个形象。就是说再难我不会当着摄制组人的面去哭泣。也许我回家,就是独自的时候,自己也会说去回味一下。不管是难过的这些感受,还是好的感受,我都会要做一个回味,都会要自己慢慢地去消化这些事情,但是我觉得在现场我从来没有流过眼泪。
记者:我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经过七年拍摄之后,我们经历了很多变化,纪录片往往是从微小的这样的细节来记录,但是当积累完了以后,你们会发现,可能经过这七年,我们身处的这个国家,身处的这个社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你有一种宏观的,站在高一点去看这个变化的时候,你体会到的是什么?
顾筠:我最后一个镜头是从童童他们家到鸟巢,完了从整个的鸟巢上升到整个的全中国,其实我是想说,上升到整个上空,是一个全中国的概念,或者说是全人类的一个概念。其实我刚才也说了,其实你会发现这个梦想不是高大妈的一个梦想,不是童童的小朋友的梦想,乃若愉的一个梦想,它是千千万万的人一个梦想。那么在这个七年里头,如果你不是用纪录的方式来完成的话,你真的是不能相信,你真的是说不能形成这种足够的震撼,说我们这个社会,中国会那么大的变化就是说我们把这么大的一件事情,我们给它做成了,就是我们奥运会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能够听到奥运会的声音,都已经摸得着,都能感觉到它的心跳了。
董倩串场
从34岁一直到41岁,7年的时间只做一件事情,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了诱惑的社会里我们真的是非常佩服顾筠的毅力,顾筠现在仍然是北京奥运会的官方电影总导演,她仍然在用她的镜头在记录着这一届对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的奥运会,顾筠的人生已经凝结成为一部历史,恐怕这也是她最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