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返还一部分利益不少消费者对一些垄断行业收取预付费提出了质疑,“这么多预付费,在我们消费完毕之前,都被用做什么?是放到银行赚取
利息?还是投放到资本市场里投资?”以固定电话为例,太原市内固定电话用户约有100余万户,而吴老先生算了一笔账,“假设每部电话每月预存话费50元,100余万部电话每月预存话费高达5000余万元。一年收取的预存话费就达6亿元左右。这笔钱如果存入银行,按照现行银行活期存款
年利率0.72%计算,光
利息就是数百万元。然而,这笔赢利去了哪里?我们这些固定电话用户是真正的出资人,却没有见到一分钱的赢利,也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与电话费一样,电费、煤气费、油费等的预收费用在消费完毕之前去了哪。
采访中,消费者纷纷表示:“这笔费用的赢利应该以返利或让利的形式返还给我们。”企业:这是主动服务意识用户向10060的话务员提出质询。话务员称,固定电话在安装时,状态设置分为两种,一种是“当月消费”型,必须是月初把话费预存了,用于本月话费的消费;另一种是“次月消费”型,是在话费消费完成后,再缴纳话费。但是,在每一部固定电话安装时,网通公司已自动将其初始状态设置成“当月消费”型。如果消费者不愿意用“当月消费”型,可以将话机密码告知10060话务员,或者带上机主身份证到网通营业大厅办理将其更改成“次月消费”型。一位通讯行业的负责人称:无论是哪种
消费类型,这笔钱最终都用于消费者的日常消费,预收费用是企业的一种主动服务意识的体现。
变相
非法集资“拥有垄断优势的行业强收预付费的行为属于违法!”频频向垄断行业“叫板”的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郝劲松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它们违反了民法通则、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里的公平原则。本来,在不违反公平原则、消费者与相关服务提供方之间自愿互利的前提下,服务提供方收取一定的预付费用本来无可厚非,为防止少部分用户在消费时恶意透支,收取预付费是企业规避风险的有效方法。在这部分费用发生后产生的利益,应该返还消费者。然而,一些垄断行业,向消费者强行收取预付费,这在法律上属于
霸王条款,是不当得利,是变相的
非法集资!保守估计山西省有1000万固话用户,若每个用户每月预存50元,一个月的总预
存款就是6亿元,如果这笔钱仅仅用来在
银行存款获取
利息,对于消费者来说还相对安全;如果这笔钱用于投资,一旦投资失败,最终受损失的依然是消费者。”预付费并不仅仅存在于垄断行业,在一些竞争比较充分的行业也有预付费,但为了吸引客户,他们往往会让出很大一部分
利润来返还消费者。某著名西餐厅为了吸引顾客,并吸纳资金,他们也推出预付消费卡,如果在卡内存入500元,消费者在用餐时将享受八八折优惠,并得到一张50元的
代金券;存入1000元,享受八五折,获150元代金券等,存入的金额越多,享受的
折扣和优惠越多。
注册时间越早,经验越丰富,有成熟的业务模式的,公司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强,新成立的公司相对来说抵御风险能力差一些。若商家实际所在的地址与其对外宣称的地址不一致,又或与其经营执照上的地址不一致,该公司就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当商家属于教培、投资咨询、资产管理等行业,需要特别注意该企业是否有经验资质,是否从事其法定经营范围之外的业务。存续、在业、吊销、注销、迁入、迁出、停业、清算是企业的八种经营状态。存续或在业,企业处于正常运营中;如果显示为其他经营状态则表示企业的运营已经出现了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止损。
查看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有异常经营记录,如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等。这些信息可以作为判断企业经营稳定性的参考。法律诉讼记录是了解企业信誉的重要窗口。如果企业涉及多起消费者维权诉讼,那么消费者就需要谨慎考虑是否进行预付费消费。如果因买卖合同纠纷被起诉案件比较多,说明商家在履约能力上可能存在重大缺陷,消费者应加倍谨慎。
另外,是否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等,这是十分明确的信用风险。是否存在大量劳动合同纠纷和金融借款纠纷,意味着该商家可能习惯性违约,或存在较大的资金链风险甚至濒临破产。如果出现在司法拍卖名单上,这是十分明确的风险信息,意味着商家存在明确的债务纠纷,且无力偿还,只能通过拍卖资产的方式偿还债权人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