颔厌,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一与下四分之三交点处。布有耳颞神经颞支和颞浅动、静脉顶支。主治偏头痛、眩晕、耳鸣、齿痛,口眼斜,瘈疭惊痫等。沿皮刺0.5—0.8寸。
名称释义
1)颔厌。颔,下巴也,为任脉及足阳明经所过之处,此指足阳明的气血。厌,厌倦也。该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以风行之状输向头之各部。本穴物质为上关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行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化风而行并由此输向头之各部,足阳明经头维穴输供头部的精微物质因而受到损害,本穴气血为足阳明所厌恶,故名。
2)手少阳足阳明之会。本穴外传的阳热风气并入足阳明经头维穴外输的气血当中,故为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功能作用
推动足阳明气血的传递。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定位
头维与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上1/4与下3/4的交点处。
解剖
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顶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主治
1. 偏头痛、耳鸣、齿痛等头面五官疾患;
2. 眩晕;
3. 癫痫,瘛瘲。
操作
向后平刺0.5—0.8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性耳鸣(耳聋)、压痛等。
配伍
功效
清热散风,通络止痛。
附注
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