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老松树》是唐代诗人
宋之问创作的一首
咏物诗。此诗描写了诗人冬日黄昏之时,徘徊山间,四顾之际,草木凋落,景色凄然。然而山间那一棵直干凌云的老松树,却让诗人从内心中油然升起一股敬慕之情:做人正要像这株松树一样,岁寒而不凋,孤直而高节。
咏物是中国传统诗歌最稳定持久的题材之一。由于咏物诗与赋的关系比任何题材都来得密切,它承袭了咏物赋的各种严格惯例。在六至七世纪,咏物诗往往作为修辞练习,经常写得很有趣。随着七世纪后期诗歌范围的扩大,旧的咏物传统也派上了新的用场。
陈子昂转向了寓意,其他诗人也从严格的描写惯例下解放出来,创作出了想像性的咏物歌行。有些诗人继承了咏物诗应有的精巧风格,并试图使其既有娱乐性,又有思想意义。
到了宋之问的时候,读者可以看到新的象征手法代替了旧的修辞练习。与陈子昂有意识地写得古拙的寓意诗不同,象征的咏物诗既不离开所咏之物的本性,又另有更多的含义。宋之问这首《题张老松树》以象征的手法歌咏了松树孤直的品格,是这方面的优秀典范。松树历来就是孤直的象征,但宋之问以特别的力量处理这一主题。
这样的诗在沈宋时期的五十年后将是不起眼的,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却十分出众。前二联遵循了三部式,但宋之问在第三联插入了个人反应,并在结尾运用一种引发读者反应描写对句。宋之问有效地运用了朴素的风格,与前述各诗的修饰形成鲜明对照。
此诗作者宋之问是唐代有名的以无耻著称的文人。虽说不可因人废文,因人废诗,诗和人还是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像这首诗,如果就诗论诗,无论从诗歌艺术上,还是从思想性上看,都属上上之作。但诸多唐诗选本中均不选,恐怕也正是此诗的格调和宋之问的人品风马牛不相及吧。假设此诗是
魏征或者
狄仁杰等良臣所作,恐怕早就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一说汾州(今山西汾阳)人。高宗上元二年(675)登进士第。武则天时,宋之问先后转任洛阳参军、尚书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宋之问品行卑下,曾先后献媚于张易之、太平公主,为时人所不齿。唐睿宗即位后,宋之问被流放钦州,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八月,赐死于徙所。宋之问诗与沈佺期齐名,称“沈宋体”。宋之问多应制之作,擅长五言律诗,属对精工,声韵谐美,语近旨远,清通圆美,对唐代律诗的完成颇有贡献。有《宋之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