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杨朴妻诗
北宋苏轼创作的散文
《题杨朴妻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篇散文。第一段作者写杨朴的打油诗笑话,第二段作者转入现实,用笑话安慰悲伤的妻儿。全文笔调幽默,语言诙谐。遭受政治磨难固然痛苦,但更多表现出苏轼面对困难和危险时的超然达观。
作品原文
题杨朴1妻诗
真宗东封2还,访天下隐者,得杞3人杨朴,能为诗。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否?”朴言:“无有。惟4臣妾一绝云:'且休落魄贪杯酒,更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上大笑,放还山,命其子一官变养。余在湖州,坐作诗5追赴诏狱6,妻子送余出门,皆哭。无以语之,顾老妻曰:“子独不能如扬处士7妻作一诗送我乎?”妻不觉失笑,予乃出。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杨朴:字契元,郑州人。郑州古属“杞”国之地,故下文称他为“杞人”。
2、东封:指东封泰山。封,封禅,帝王祭天地的典礼。
3、杞(qǐ):旧县名,北宋为雍丘,属开封府,在今河南杞县。
4、惟:只有。
5、坐作诗:因写诗招罪。
6、诏狱:直接由皇帝下诏置狱审讯。
7、处士:有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白话译文
真宗到东方封禅泰山回京后,访求天下的隐士,得到了杞县人杨朴。杨朴会写诗,真宗召他对诗,他自称不会。真宗问他临行时有人作诗送别吗?杨仆说:“没有别人。只有我的妻子写了一首绝句说:‘且休落魄贪酒杯,更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真宗大笑,就放他回山,命他叫一子出来做官,好奉养他。我在湖州时,因为写诗被朝廷下诏系捕入狱,妻子儿女送我出门,都哭了。我无话可说,回头看看老妻道:“你独独不能像杨处士的妻子一样,作首诗给我。”
创作背景
宋元丰二年(1079)六、七月,权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舒亶,国子博士李宜之和御史中丞李定等,先后弹劾苏轼所作有关诗文讪谤朝廷,宋神宗批,送御史台审查。七月二十八日,台吏皇甫遵带领吏卒到湖州逮捕苏轼,长子迈步随,妻子痛哭,同乡人痛哭,亲故惊散。苏东坡因此受到打击后,作此文。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篇文章第一段记叙的是杨朴的打油诗话。这里苏轼引用杨朴的笑话,作为铺叙,用来更好描绘出后来与妻儿诀别的情景。苏轼在乌台诗案的灾祸临头之时,却表现出异常的冷静和超凡的胸襟,令人可敬可畏,可以看出苏轼临难不惧,诙谐旷达的思想性格。苏轼之文,嬉笑怒骂,时时间出,曾大为正人君子所诟病。但我们却以为是语文正轨,无可非议。同时,这种爱讲故事和笑话的脾气,也是一种很好的人生态度。
第二段回归现实,写自己遭遇灾祸,置生死于不顾,安慰妻子。叙述自己遭到不测之祸、妻子皆哭的时候,苏轼面对痛哭的妻子,“无以语之”,这四字饱孕了极其沉痛的心情。苏轼突然向老妻提起这个笑话。他知道一般的安慰语在此时都无济于事,便引了该文中的这则笑话,终使她“不觉失笑”。然而“妻子送余出门,皆哭”。以庄重之笔,写出了悲剧情事、悲惨氛围,可见并非一味戏笑。一言一行,表明他对由诽谤而加罪的无惧无悔的严正态度。而苏轼那临危不惧,恢谐幽默,旷达超俗的性格也在这三言两语的笑谈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这篇文章苏轼饱含沉痛、义正的思想感情,却以自嘲手法,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这样对命运与苦难开玩笑,调侃逗趣,“一笑置之”,是遁逃,然而也是一种超越、征服,成为他在逆境之中生活的精神支柱。苏轼以喜剧形貌,写悲剧情事,遂使怨忿之气、不平之慨、旷达的情怀、乐观的精神、沉痛的感情、诙谐的态度,融汇交感、和谐统一。行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然而嬉笑怨忿、饱孕字里行间,诌来大有奇趣,引人感叹无穷。
名家点评
西南师范大学教授曹慕樊《古典文学考古室选注》:“东坡杂文,常函蕴深广,不可轻视。本文即是一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后因母病故,随父回乡奔丧。嘉祐四年(1059)守丧期满回京。在宋英宗在位期间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调。先后任杭州、密州、徐州通判。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任杭州、颍州知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1:41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