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草动
汉语成语
风吹草动(拼音:fēng chuī cǎo dò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
成语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风之至矣,莫见其象而木已动矣。”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风吹草动”。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楚平王昏庸无道,不明是非。他听信奸臣费无极的谗言,霸占了太子迎娶的秦国女子孟赢。太子师傅伍奢坚决反对。费无极害怕太子登上王位给他治罪,就上书楚平王,诬陷太子和伍奢谋反。楚平王大怒,下令斩杀太子和伍奢及他的两个儿子。
太子逃去齐国,伍奢和长子遇害,次子伍员(即伍子胥)听到风声,偷偷从小道逃走,一路上有风吹草动,他就赶紧躲藏起来。伍子胥逃到郑国,出了韶关,就是直通吴国的水路了。可是,韶关守卫森严,难以过关。
伍员的朋友东皋公很同情他的冤屈与遭遇,决定帮助他,就把他带到自己的住所,住了七天。伍员报仇心切,内心焦急,一夜愁白了头。
东皋公心生一计,让他的朋友皇甫讷假扮伍子胥,与伍员一同出韶关。后来,官兵抓住皇甫讷,而伍员顺利通过韶关。
伍员匆忙赶路,来到河边,看见没有船,内心非常焦急。突然从芦苇丛中划出一条渔船,渔翁帮伍子胥渡过了河。伍员下船以后心里害怕,就解下自己的佩剑送给渔翁,请求渔翁不要说出他的行踪。渔翁很生气,当即表示楚王高价悬赏捉拿伍员,他都不贪图,怎么会接受宝剑呢?于是掉头划船走了。
伍员顺利达到吴国,帮助阖闾刺杀了吴王僚,使阖闾取得了王位。之后,他辅佐吴王阖闾治理国家,使吴国日益强盛起来。后来伍员辅助阖阊领兵攻打楚国,撬开楚平王的坟墓,用铜鞭鞭尸三百下,终于报了父兄之仇。
成语寓意
伍子胥在逃亡途中小心谨慎,一路上只要有风吹草动,就赶紧躲藏起来,最终顺利逃往吴国。“风吹草动”形容了伍子胥在逃亡途中非常紧张的情形下战战兢兢的心情,小心谨慎是正确的,但是面对复杂的事物人们应当明辨,当周遭有调动和变动时,要学会认清形势再行动,避免被紧张、焦虑的情绪所干扰。
成语运用
“风吹草动”指风稍一吹,草就摇晃;用于比喻极其微小的变动。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万一后边有些风吹草动,被人发觉,不要说道无颜面见令尊,传将出去,小生如何做得人成?”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四回》:“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的是嫂嫂,拳头却不认的是嫂嫂。”
清·李汝珍镜花缘》五七回:“倘有丝毫风吹草动,管他甚么天文课象,我们只好且同五弟并承志哥哥杀上长安,管教武氏寸草不留,他才知文家利害!”
成语辨析
风吹草动—闻风而动
“风吹草动”与“闻风而动”意义相近,两者都有前因后果的关系。区别在于“闻风而动”通常指一种紧张或敏感的情绪下,听到一点什么风声而采取的主动的迅速的行动;“风吹草动”通常指受什么事物影响而出现轻微的被动的动荡和变故。
参考资料
风吹草动.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5 02:24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