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如晦,
鸡鸣不已 (fēng yǔ rú huì,jī míng bù yǐ) 解释:晦:黑暗;已:止。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的早晨,雄鸡啼叫不止。比喻在黑暗的社会里不乏有识之士。 出处:《
诗经·郑风·
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示例:依仁蹈义,舍命不渝,~,让爵让产,史不绝书。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fēng yǔ rú huì,jī míng bù yǐ) 解释:晦:黑暗;已:止。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的早晨,雄鸡啼叫不止。比喻在黑暗的社会里不乏有识之士。 出处:《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示例:依仁蹈义,舍命不渝,~,让爵让产,史不绝书。 ★清·
梁启超《中国古代思潮》第三章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这两句诗出自《诗经·
郑风·风雨》,是一首优美的
爱情诗。它描写一个女子在风雨交加、天色阴沉、鸡鸣不已的时刻,更加强烈地思念她的丈夫。思而不见,使她痛苦、凄凉、怅惘。正在此时,久别的丈夫突然回到了家里,自然使女子喜出望外。原诗是这样的: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每句四字。三章诗的内容基本相同,皆以“风雨”为其背景:“风雨凄凄”、“风雨潇潇”、“风雨如晦”。“凄凄”,形容风雨凄寒;“潇潇”形容风雨急骤;“如晦”,形容昏天暗地如黑夜一般。由此可知,风雨不是在夜晚,而是在白天发生的。风雨交加之下,鸡群骚动,叫个不停。此景此境,孤独凄凉的女主人公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这就为接下来的“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作了氛围上的烘托。
“最难风雨故人来”,来人更何况是在心中久盼的夫君。各章的后两句诗,仅变换一个字;“夷”、“瘳”、“喜”。“夷”是愉快、喜悦的意思。“瘳”是病愈——已经见到久盼的心上人,
心病怎能不全消。“喜”是欢喜。全诗三章,末句都用“云胡不”的
反问句,突出强调了“既见君子”时的欢喜。当意中人到来时,女主人公不由得欣喜若狂。由此,我们想到,诗中的女主人公在未见君子之前,思念是有多么的痛苦、寂寞是有多么的难熬、期盼是有多么的强烈。
这是一首情深意长的
爱情诗,然而一首优美的诗歌带给人们的感受是丰富的。对这样一首
情诗,汉代的《
毛诗序》的解释是“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也就是说,身逢乱世,人们往往更加思念品德高尚的的君子。“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因此成为名句。人们用“风雨如晦”比喻社会黑暗、前途艰难,
“鸡鸣不已”则比喻在如此黑暗的环境中,君子仍不改自己的气节。现代著名画家
徐悲鸿于一九三七年春天,抗日战争爆发的前夕,作了一幅著名的
中国画《
风雨鸡鸣》。徐先生画了一只在暴风雨中,站在巨石之上,引吭高啼的公鸡,此画即取材于这首诗,象征画家盼望着志士仁人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发出救亡的呐喊,使这幅画在思想内容、
艺术形式和
创作方法上达到了完 美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