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归牧图
南宋李迪创作的立轴、绢本淡设色画
《风雨归牧图》是南宋画家李迪创作的一幅立轴、绢本淡设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作内容
这幅画表现的是风雨刚来的一刹那,柳梢被风吹得摇摆,两个骑牛的牧童,急忙地往家跑。一个匍匐在牛背,用手扯住牧笠,挡住急风骤雨;另一个帽子已被风吹落,在迷濛的空间,可以依稀看到倾斜的雨流。诗堂有题诗一首写道:“冒雨衔风两牧儿,笠蓑低绾绿杨枝,深宫玉食何从得,稼穑艰难岂不知。”署款“缉熙殿书”,钤“御前之印”一玺。
创作背景
两宋时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再加上皇帝身体力行的倡导,绘画艺术得以空前繁荣。无论就题材广度的开拓,还是表现技巧的成熟,都较已往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名山大川、草木虫鱼得以尽情挥写民间风俗、乡间野趣也得到充分表现。《风雨归牧图》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
艺术鉴赏
题材
《风雨归牧图》是画牛的画作中常见的题材,但擅画花鸟走兽面长于写生的李迪,却赋予这个传统画题以新的绘画语言和深邃的表现意趣。画家作笔精细,有工有写,足见画家描绘事物的功力。画上一对水牛的背景是一片呈半椭圆形的溪水,溪岸左上是土丘坡脚,长满乱草与矮树丛,弧形溪边错落生长着芦苇和水草。矮林枝叶向右倾斜,芦苇和水草向右倒伏,形象地点出大风从左边吹来。而溪岸右下是两株向左、向溪心上空斜长的柳树,与从左向右猛副的狂风形成对铸。画家运用娟秀精细而流畅的笔法、激奋跃动的线条和浓淡相济的设色,不仅写出了柳丝翻飞、芦苇倾倒的情状,更渲染出一片天色相接的空濛,使一场狂风骤雨即将来临的气势跃然纸上,令观者似感触到空气中雨意昂然的清润。画上天色昏蒙,风用雨骤起,水波奔酒,柳枝摇曳,落叶在疾风中狂舞。画家一开始即致力于渲染风雨气氛,为成功。稍远处,两个身披衣、骑着水牛的牧童,迎着风雨,匆匆踏上归家的路程。一牧童俯身前倾,在风中右手扶笠,左肋紧夹牛鞭;另一牧童爬在牛背上转身向后,正要捡取被风吹落的斗笠。两个童子的神态、姿势,如生。两条水牛牛,一前一后而行。在前面的大牛,转首回视,如唤似催;在后的小牛,哞哞有声,急步赶上。两牛奔走的姿势颇有韵致。八只牛蹄有起有落,或停或驱,极富于变化,足见画家观察之深入精微。此外,牛的形体表现,用笔深厚柔切,更兼以苍润的浓淡墨色,把蹄角、毛皮、骨肉的质感特征和肌肤的凹凸起伏天然染出。
作品在表现两牧童的体势及与两水牛关系时也有独到之处:牧童身披霞衣,正急匆匆地顶风牛归去;两牛体势豪放,腰圆臂肥,四蹄劲健。前边牧童扶住斗笠、挟紧牛鞭,弯腰伏向牛背,催牛疾奔,而胯下水牛却幕地停蹄回首,似在在呼唤后面的水牛快跟上。后面的牧童因斗笠被一阵狂风吹落树旁,转身向后爬在奔跑着的牛背上,欲下不能,欲罢不甘,正犹豫地盯着斗笠。这一静一动、一向前伏一向后爬的体势形成了强烈对比,让人忍俊不禁。
描写
此画的另一高妙之处,在于风雨中草本的描写。画幅右面,几乎全是柳叶,处理不好易陷平板单调。画家舒胸敞怀,奋笔挥酒,胞底如起风雨。线如风声,色似雨滴,让干湿浓淡自然晕化。柳叶显得繁而不乱,密而不堵,一股空灵之气透出笔墨之外。柳叶之间,散见诸多枝条,纵横曲直,穿插复叠,甚得笔韵。至于画幅下半部矮木芦草,笔法更见轻捷俊逸疏疏密密,长长短短,随机化出,而无刻意经营的痕迹。
名家点评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毛建波:李迪《风雨归牧图》描绘风两骤起之时,两位牧童披戴笠,匆匆赶牛回家的情景。题材虽小,而内涵丰富,刻画入神。(《中国美术名作鉴赏辞典》)
历史传承
画上钤有明初“典礼纪察司印”半印及清内府鉴藏印,可知历经明代朱棡、清代内府收藏,《石渠宝笈三编》著录,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重要展览
2013年11月14日,“绝对经典——中国书画复制精品展”在河北省保定市当代美术馆开幕,《风雨归牧图》复制品在当中展出。
作者简介
李迪,南宋画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供职于孝宗赵存、光宗赵惇、宁宗赵扩三朝朝画院。擅花鸟、竹石、走兽,长于写生。论者说他画鸠,“作寒冷状,精俊如生”;画鸰,“翘欲起”。树石画法近崔白、李唐间。亦作山水小景,不如花鸟精工,但汪丽玉说他画山水本领并不下于花鸟。传世作品有《清风双鹤图》、《雪树寒禽图》、《鹰窥雉图》(一名《枫鹰雉鸡图》或《鹰雉图》)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7 15:44
目录
概述
画作内容
创作背景
艺术鉴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