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热带风暴飞燕(英语:Severe Tropical Storm Jebi,国际编号:1309,联合台风警报中心:09W,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Jolina)为2013年太平洋台风季第9个被命名的风暴。“飞燕”(朝鲜语:제비)一名由韩国提供,常于韩国的春天出现,是一种体积细小、翼长和尾部呈叉形的飞燕。
命名由来
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飞燕”是韩国提供的名称,名字意义即燕子。该名称英文原拼写为Chebi,自2008年起被更正为Jebi。
发展过程
2013年7月26日,一个
热带扰动在
菲律宾东南部海面上生成。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予扰动编号91W。上午2时,
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
低压区。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
热带低压。上午10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
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概率升级为“MEDIUM”。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7月27日上午9时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概率降级为“LOW”。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取消评级。
7月28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再度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下午2时,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再度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该低压区在7月29日移至菲律宾以西海域,进入南海中部。
7月30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发布海上烈风警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概率升级为“MEDIUM”。香港天文台在晚上11时15分表示“南海中部的气压颇低,一个热带低压似乎在形成中”。
7月31日凌晨3时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布
热带气旋形成警报。凌晨3时49分,
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凌晨4时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概率升级为“HIGH”。上午9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
热带风暴,并命名为飞燕。香港天文台在上午9时半表示“位于南海中部的低压区已增强为热带低压,并命名为飞燕”。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09W。香港天文台在下午3时半把飞燕升级为热带风暴。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飞燕当日向偏西移动,速度介乎缓慢至时速约10公里。
今年第9号热带风暴“飞燕”于8月1日23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8月2日05时其中心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南方约344公里的南海中部海面上,就是北纬16.9度,东经112.5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2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5百帕,7级风圈半径260公里。
“飞燕”将以每小时15-20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逐渐向海南东部到广东西部沿海靠近,并有可能于2日下午到夜间在海南陵水到广东茂名一带沿海登陆,登陆前强度还将有所加强。
8月1日06时继续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今年第9号热带风暴“飞燕”的中心8月1日05时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南方约580公里的南海中部海面上,就是北纬15.3度,东经113.9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2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2百帕,7级风圈半径260公里。预计,“飞燕”将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逐渐向海南东部到广东西部沿海靠近,并有可能于2日中午到夜间在上述沿海登陆,强度继续加强。
8月1日,飞燕改向偏北移动,并加速至每小时12公里。飞燕整合其松散组织,强度开始稳步上扬。
8月2日,飞燕改向西北或西北偏北移动,突然明显加速至每小时20公里,并进一步增强。香港天文台在早上8时45分把飞燕升级为强热带风暴。下午2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
强热带风暴。傍晚飞燕更加速至每小时25公里。晚上7时半,中央气象台指飞燕在
中国海南省文昌龙楼镇沿海登陆。
8月3日,飞燕穿越北部湾,并改向西北偏西移动。上午2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上午10时,飞燕在
越南广宁省云屯县东部沿海再度登陆,此后急剧减弱。香港天文台在下午3时半把飞燕降级为热带风暴。下午5时,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最后警报。下午8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香港天文台在晚上9时45分把飞燕降级为热带低压,再于8月4日凌晨4时45分把飞燕降级为低压区。其后,于日本气象厅发布的最佳路径中,日本气象厅将飞燕的风速下调至50节。
预报预警
中国大陆
7月31日下午6时,
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8月2日上午6时,中央气象台改发台风黄色预警信号。下午7时30分,飞燕在
海南省文昌龙楼镇沿海登陆。
8月3日上午10时,中央气象台改发台风蓝色预警信号。下午6时,中央气象台解除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香港
随着飞燕在7月31日晚上8时左右进入距离香港800公里范围,香港天文台当晚向传媒表示,会在翌日(8月1日)早上考虑发出一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天文台在8月1日上午9时40分发出一号戒备信号,当时飞燕集结在香港以南约740公里。天文台表示,当日稍后或有需要发出三号信号。由于飞燕开始改向北移,取代早前的偏西路径,加上同时受到中国东南部高压脊影响,长洲及机场先后测得强风,天文台在下午1时45分表示未来数小时考虑发出三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澳门
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于8月1日上午10时悬挂一号风球,当时飞燕集结在澳门以南约720公里。气象局预测下午(8月1日)改挂更高风球机会不大。其后,气象局表示考虑在晚上改挂三号风球。气象局于晚上表示,未来数小时内改挂较高风球机会不大。8月2日上午10时气象局称,下午将考虑改挂三号风球。随后气象局在中午12时宣布下午1时改挂三号风球。
防御工作
7月31日下午,珠江防总召开会商会,分析研判今年第9号热带风暴“飞燕”路径以及可能受其影响区域,部署相关防御工作。会议由珠江防总秘书长、珠江委副主任谢志强主持。按照《珠江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珠江防总决定从31日15时起启动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要求各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和有关规定做好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南海热带低压已于7月31日8时发展为今年第9号热带风暴“飞燕”,31日14时其中心位于海南文昌东南方约690公里的南海中部海面上(北纬14.9度,东经115.2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2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230公里。
今年第9号热带风暴“飞燕”正在步步逼近海南东部和粤西海面,7月31号17时其中心位于湛江市东南方约850公里的南海海面上,后将以10公里左右的时速向西北方向移动,逐渐趋向海南东部和粤西海面。气象专家认为,“飞燕”路径复杂,强度变化大,降雨强、风浪大,将给广东粤西及沿海地区带来较严重影响。特别是海上将产生大到巨浪的恶劣海况。昨日14时,广东省防总启动防风IV应急响应。
会商认为,目前“飞燕”将以每小时5-10公里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逐渐向海南东部到广东西部沿海靠近,强度可发展为强热带风暴,预测将于8月2日晚在海南东部沿海一带登陆。受“飞燕”和西南季风共同影响,预计8月2日海南、雷州半岛及桂南沿海等地降雨量可达50-100毫米,局地100-250毫米。
会议对当前防御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是要密切关注“飞燕”发展动态,强化预测预报,及时更新热带风暴动向;二是要关注渔船回港避风工作,南海的休渔期于今日结束,渔民出海捕鱼意愿较强,应根据热带风暴发展情况及时发出预警督促渔船回港避风;三是要重点关注海南、雷州半岛等地的水库安全,做好水库安全度汛和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四是做好派出工作组和防汛抢险专家组的准备工作。
主要影响
台风飞燕为中国南部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雨,有效的缓解了已持续三个月的旱情。但中央气象台表示仍不可忽略地质灾害隐患。
今年第9号强热带风暴“飞燕”的中心8月2日10时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南方约260公里的南海中部海面上,就是北纬17.7度,东经112.3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2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5百帕,7级风圈半径260公里。
台风飞燕登陆时间预计,“飞燕”将以每小时20-25公里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逐渐向海南东部到广东西部沿海靠近,并将于2日傍晚到夜间在海南万宁到广东茂名一带沿海登陆,登陆前强度还将有所加强。
受“飞燕”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8月2日14时到3日14时,南海大部、琼州海峡、北部湾及海南东部和南部沿海、广东沿海、广西沿海将有7~8级大风,“飞燕”中心经过的附近海面和地区风力可达9~11级,阵风12级;海南、广东大部、广西南部、福建南部、台湾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海南大部、广东沿海、福建东南部沿海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地有特大暴雨(250~300毫米)。
受“飞燕”影响,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和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均有逾100架次航班取消。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有较多旅客滞留,机场工作人员表示,正积极配合航空公司做好滞留旅客的安置和后续签转工作。目前,琼州海峡全线停航,海南东环铁动车组全部停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