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狐猴,
鼯猴(Cynocephalidae)家族动物,不是真正的狐猴,也不会真飞。这些猫猴是
灵长类动物最亲近的现有亲戚,大约在8600万年前的
白垩纪末期从灵长类动物中分离出来的,从而形成种新物种。
据国外媒体报道,它们并不是猴子,也不会真正地飞行,但有关“飞行狐猴”的故事却格外令人好奇。如今遗传材料检测已经证实,这种玩特技的
灵长类动物其实有3种。据悉,这些猫猴是灵长类动物最亲近的现有亲戚,大约在8600万年前的
白垩纪末期从灵长类动物中分离出来的,从而形成种新物种。
鼯猴家族的飞行狐猴既不是真正的狐猴,也不会真飞,它们是与灵长类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4种
鼯猴。它们的马来群岛名字猫猴却非常出名。
科学家最新发现的两种新物种猫猴分别是――巽他猫猴和菲律宾猫猴。巽他猫猴仅生活在印度支那半岛和巽他,巽他是指一片亚洲区域,包括马来西亚半岛、婆罗洲、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以及许多更小的岛屿。研究人员分析了生活在
马来西亚半岛、
婆罗洲和
爪哇岛的巽他猫猴的遗传材料,结果发现这种动物存在的很大遗传差异,足以表明生活在不同岛屿的猫猴已经进化成了截然不同的物种。这项发现发表在《现代生物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表示猫猴是在大约40万~500万年前出现分支的。当时由于海平面上升阻断了大陆与岛屿之间的通道,导致猫猴不能彼此沟通。后来,即使海平面下降导致陆地通道露出来了,但原先的森林地带很可能变成了空旷的烂泥地,而猫猴原有的滑翔技能在地面上没有一点用处。于是,猫猴慢慢适应在地上过爬行生活,有个别的还能上树。负责此项研究的美国德州A&M大学的研究人员简・贾尼克卡说:“由于在低地地区没有较高的树木,因此不大可能将猫猴和树木联系在一起。猫猴的物种进化很可能依海平面的升降而波动,而森林也因此一同起起落落。”最新发现的猫猴新物种的样子有些差异,比如:生活在婆罗洲的猫猴要比爪哇岛的猫猴体型更小,同时婆罗洲猜猴的皮毛颜色较其他猫猴有更大的变化,包括带有斑点,而其他猫猴的皮毛却是黑色的。
这些哺乳动物生活在
东南亚,大小跟家猫差不多。在其前后肢及尾部之间发育有皮膜,适应于特殊的滑翔运 动模式。在形态方面显示出是十分特化的类群,另一方面也具有魁兽类的一般性特征。
不过,科学家证实飞行狐猴并不是真正的狐猴,而是所谓的猫猴,但它们却是顶级滑翔高手。它们的皮肤隔膜扩张后,可以将体形变成为扁平的降落伞形状,从而使猫猴能轻易从一个树梢滑翔到另一个树梢,最远滑翔距离为136米。
猫猴利用前后腿之间的
翼膜在树与树之间滑翔,这层皮肤薄膜从脖子一直延伸到尾部。猫猴的脚趾间甚至长有蹼。猫猴栖息在热带树林中,日间倒悬在树上,夜间活动,以树叶和果实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