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鸾镇,隶属于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地处
蕉城区东南部,北面临海,东北与
三都澳城澳半岛相邻,东南和西南与
罗源县接壤,西北与
城南镇相连,镇人民政府距蕉城区12千米,区域总面积89.64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飞鸾镇户籍人口为23255人。
历史沿革
明代,属二都。
清代,沿之。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设飞鸾乡,属城关区。
1949年底,为全县下设5个区的第五区。
1955年10月,改称飞鸾区。
1958年8月,撤区设飞鸾公社。
1961年8月,复立飞鸾区。
1966年7月,改称飞鸾公社。
1984年10月,撤销飞鸾公社,设立飞鸾乡。
1988年10月,改为镇建制。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辖鸾港、新瓷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飞鸾、梅田、南山、蒲岭、骑龙冈、向阳里、岚口、陈家洋、梧埕、连顺、上村、下村、亭里、沈洋、新岩、澳坪澳里、碗窑、南门坞19个村民委员会。有136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30日,飞鸾镇辖2个社区、19个行政村:新瓷社区、鸾港社区、陈家洋村、飞鸾村、连顺村、梅田村、南门坞村、南山村、蒲岭村、骑龙岗村、上村村、沈洋村、亭里村、碗窑村、澳里村、澳坪村、梧埕村、下村村、向阳里村、新岩村、岚口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飞鸾镇地处
蕉城区东南部,北面临海,东北与
三都澳城澳半岛相邻,东南和西南与
罗源县接壤,西北与
城南镇相连,镇人民政府距蕉城区12千米,区域总面积89.6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飞鸾镇镇域面海背山,山地直逼海边,沿岸平地狭窄。沿海岸有西北、东北走向两条山脉,状如风展两翅。西北~东南走向山脉约10千米,境内有尖峰山、莲峰山、鹿岗山等十余座700米左右山峰,是飞鸾溪与罗源七步溪的分水岭,旧时山间岔口(飞鸾岭)为宁德通往省城交通孔道。西南一东北走向山脉构城澳半岛,其中与三都交界的白马山海拔976米。境内最高峰为西北部风凰山主峰,海拔1048米。
气候
飞鸾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720毫米,年平均气温19℃。
水文
飞鸾镇境内主要河流飞鸾溪,又称蒲岭溪,长约9千米,源于白马山北坡,有五六条山润汇入,北流至飞鸾村附近与可坑里溪汇合入海。境内较大溪流还有车里湾溪,源于城南镇大山岗山西南坡,有岚口溪汇入,于车里湾入海。
自然灾害
飞鸾镇主要有台风、洪涝和风暴潮灾害。1961年9月11日,受22号台风影响,普降暴雨,山洪暴发、洪涝成灾,飞鸾街进水1米多深,冲毁水利设施14处、农作物受灾0.69平方千米,毁坏房屋12座61间。
自然资源
飞鸾镇境内高岭土、花岗岩、等矿产贮量多、分布广,可开发潜力大。河流水量充沛、落差较大,适合建设中小型电站。境内淡水资源丰富,有宽阔的浅海滩涂。其中长土冈滩,东北起于洋尾水道深水区域,东南至飞鸾水道西北侧,面积达6.6平方千米。还有二都土滩、梅田塘土滩、银石土滩等,有着营养成分和特殊水文因素,产二都蚶、梅田花蛤等特产。
2011年,飞鸾镇耕地面积1.4万亩,人均耕地0.60亩。其中水田面积5.6平方千米,旱地面积3.667平方千米,林地面积0.0065万平方千米,滩涂面积0.233平方千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飞鸾镇辖区户籍人口2.35万人,其中男性1.22万人,占52.2%;女性1.13万人,占47.8%。人口以汉族为主,占92.5%;少数民族以畬族为主,共有1758人,占7.5%。
截至2017年末,飞鸾镇常住人口16621人。
截至2019年末,飞鸾镇户籍人口为2325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飞鸾镇财政拨款(含本级安排和上级专项)收入1965.56万元,比上年增长96%。
截至2019年末,飞鸾镇有工业企业50个,其中规模以上1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1个。
农业
2011年,飞鸾镇农作物主要是水稻、甘薯、蔬菜等,主要水果是荔枝、龙眼,水产品有二都蚶、蛏、太平洋牡蛎、花蛤等,林木有松树、杉树等。农作物播种面积为86.67平方千米,粮食产量0.3万吨。2011年,农业总产值1.59亿元。
工业
飞鸾镇全镇支柱产业是化工陶瓷、开口水产品加工业,主要布局于“两区两线”(梅田工业集中区、幸福塘工业小区、104国道线、疏港公路线),2011年末,化工陶瓷生产企业6家,水产品加工企业12家,其他企业96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8家,拥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企业7家,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占全区三分之一。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9.16亿元。
商贸
截至2011年末,飞鸾镇外贸出口总额10.75亿元。有城乡集贸市场1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飞鸾镇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490人,专任教师40人;小学5所,在校生849人,专任教师9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中学1所,在校生795人,专任教师106人。
科学技术
截至2011年末,飞鸾镇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国家科技重点新产品计划1项,中央科技财政专项资金补助1项,国家科技星火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项,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福建省区域重大科技项目3项。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飞鸾镇有各类文化所站5个,娱乐活动中心和老年体育活动中心5处,农家书屋14个。飞鸾村、二都上村、下村会场经常举办各类文化演出活动。碗窑地区讲闽南语,畬族聚居区域保存畬族语,其他地区均讲宁德方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
截至2011年末,飞鸾镇有国家级乡镇农民体育健身中心1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飞鸾镇辖区内有医院2所,卫生所站33,医务人员153人。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7.46/10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5%。
社会保障
2011年,飞鸾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4户,人数119人,支出157140元,月人均110.04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89户,人数483人,支出363000元,月人均62.63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65人,支出217800元,月人均110元:农城市医疗救助6人次,共支出1.4万元。村医疗救助31人次,共支出5.9万元;农村临时救济160人次,支出4.8万元。自然灾害受灾人口4356人,紧急转移安置131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00亩,倒塌房屋19间,直接经济损失716.63万元,救灾支出2.6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3万元。社区服务设施1个,社区日间照料床位数18张。
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末,飞鸾镇有邮政网点1个,邮路3条,投递线路单程总长度97.5千米,乡村通邮率达到100%。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
截至2011年末,飞鸾镇有镇区自来水厂1座,日供水500吨各行政村通自来水。
截至2011年末,飞鸾镇有镇区35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4台,高压输电线路8条,总长度284千米,用电负荷20000千瓦。年售电累计完成6400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5%,供电可靠率9.6%。
截至2011年末,飞鸾镇有镇区园林绿地面积0.45平方千米,绿化覆盖率83%,人均绿地17.9平方米。
交通运输
飞鸾镇素有闽东南大门之称。镇区距城区公路里程18千米,104国道、罗宁高速公路、温福铁路横贯镇区,距三都澳深水码头仅10千米,并有疏港公路连接。高速公路梅田互通口在镇区旁。已建成的岚口公路和续建的梅澳公路,是沿海与山区的主要通道。2000吨货运码头已开工建设。镇区建有车站1个,停车场1个,机动车船达170多台(辆、条)。2011年末,镇区开通交通线路1条,全长18千米,设车站1座。
历史文化
飞鸾镇因地形如鸾鸟展翅而得名。
风景名胜
飞鸾镇白马山和风凰山有坐山观海的特色景观和象形石景;碗窑村百年以上的古民居和古建筑,飞鸾村千年历史的古瓷窑,各村(居)百年以上的古榕树、古樟树及各种寺庙道观,还有畬族村的民族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