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引二首
李白组诗作品
《飞龙引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组诗作品。这组诗主要写《史记》所载黄帝升天的故事,蕴含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第一首诗根据《封禅书》中两个方士欺骗汉武帝的谎言演绎成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第二首诗继续写黄帝、宫女仙去的故事,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哀叹。这两首诗极尽想象之能事,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作品原文
飞龙引二首1
其一
黄帝铸鼎于荆山2,炼丹砂3。
丹砂成黄金4,骑龙飞上太清家5。
云愁海思令人嗟6,宫中彩女颜如花7。
飘然挥手凌紫霞8,从风纵体登鸾车9。
登鸾车,侍轩辕10,遨游青天中11,其乐不可言。
其二
鼎湖流水清且闲12,轩辕去时有弓剑13,古人传道留其间。
后宫婵娟多花颜14,乘鸾飞烟亦不还15,骑龙攀天造天关16。
造天关,闻天语,长云河车载玉女17。
载玉女,过紫皇18,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19,后天而老凋三光20。
下视瑶池见王母21,蛾眉萧飒如秋霜22。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其一
黄帝采集首山之铜在荆山之下铸造宝鼎,炼制丹砂。
等到丹砂炼成黄金的时候,便身骑骊龙飞上了天庭。
黄帝成仙之事是多么令后人羡慕啊,而且他后宫的彩女娇艳如花。
就是她们也都随黄帝飘然升天,从风纵体,凌霞而去,登上了鸾车。
她们在鸾车上侍候轩辕黄帝,在青天上畅游,那种乐趣真是妙不可言啊。
其二
鼎湖之水清澈宁静,黄帝仙去之后留有弓剑等遗物,传给后人得道成仙之秘方。
黄帝后宫像花一样的美人,也乘鸾车飞烟一去不复返了,她们同黄帝一道乘龙到了天宫。
到了天宫,黄帝将载着玉女的云车停下,与天公一起谈话。
然后再载着玉女一起到紫皇那里拜谒,于是紫皇便将月宫中白兔所捣的仙药赐给了黄帝。
黄帝吃了这种仙药可以寿逾三光,后天而死,即使是西天王母头白如霜,他却依然年轻。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均载于敦煌唐人写本,字句略异,疑为李白游荆山、鼎湖时有感而作。一说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742—744)李白在长安为翰林待诏时。朱谏《李诗选注》曰:“按《飞龙引》者,本为乐府鱼龙之曲,白则以黄帝之事言之,盖亦不泥于陈迹,而自出乎新意也。”胡震亨《李诗通》注曰:“古词无考,拟言黄帝上升事,曹植有《飞龙篇》,言求仙者乘飞龙升天,岂白祖此欤?”《乐府诗集》第六十卷载隋代萧憩之作与李白体调,诗意均不相类,则李诗应为敷衍曹子建《飞龙篇》之意而自创的歌行体曲辞。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两首诗描叙黄帝荆山丹成骑龙上天的神话传说,歌颂道家的延年益寿之术,属于游仙诗。其意表明诗人不满当时社会现实,漫言神仙之事,以求解脱。
第一首诗是诗人根据《史记·封禅书》中两个方士欺骗汉武帝的谎言演绎而成。开头四句言黄帝采首山铜铸鼎炼丹,骑龙升天仙去。中间四句言宫女亦随黄帝飘然纵体登天。最后四句言仙女与黄帝共乘鸾车,遨游青天,其乐无极。此为典型的游仙诗。宋葛立方韵语阳秋》言乃“怨怼妃子之词”,恐非是。
第二首诗继续写黄帝、宫女仙去的故事。诗人追慕黄帝仙去,载玉女造访天关,拜谒紫皇得仙药,寿高三光,长生不老,下视瑶池王母已蛾眉如同秋霜。其主旨当为哀叹人生之短暂。
这两首诗演绎神话传说,表达的基本是出世的情绪,几乎没有任何入世的思想,这表明了诗人对道家学说的推崇。从艺术方面看,这组诗语言通俗几近童谣,而极尽想像之能事,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名家点评
宋代葛立方《韵语阳秋》:《飞龙引二首》,当是明皇仙去之后。又有“彩女”“玉女”之句,则怨之深矣。
元代萧士赟李太白集分类补注》:《飞龙引》者,古乐府鱼龙六曲之一。此词专言黄帝鼎湖丹成骑龙上升之事。
明代陆时雍唐诗镜》:高简古貌,如秦仪汉制。
清代王琦注《李太白全集》:按《乐府诗集》,《飞龙引》乃琴曲歌词。太白二篇皆借黄帝上升事为言,乃游仙诗也。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后天而老”,犹蛾眉萧飒,则不老者先老矣。学仙何为哉!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第单句起,甚奇。严云:多叠语,如儿谣。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1 00:21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