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子,拼音shí zǐ,战国时,魏将乐羊为表示忠于魏国,而忍心吃了中山国烹其子所做的羹;混饭吃的人;用乳汁哺育子女;指奉祭祀、供养的人;佛教用品。
解释1
1. 战国时,魏将乐羊为表示忠于魏国,而忍心吃了中山国烹其子所做的羹。
出处1
《韩非子》卷七〈说林上〉: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唐〕陈子昂《感遇诗》之四: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解释2
2.混饭吃的人。
出处2
郁达夫《遇释无邻知旧友某尚客金陵作此寄之》诗:食子只今迷日月,铜人应更泣觚棱。
解释3
3.用乳汁哺育子女。
出处3
《礼记·内则》:“卜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孔颖达疏:“使其食子,须有乳汁。”孙希旦集解:“食子,使乳之也。”
解释4
4.指奉祭祀、供养的人。
出处4
《左传·文公元年》:叔服曰:“谷也食子, 难也收子。谷也丰下,必有后於鲁国 。”杜预注:“食子,奉祭祀、供养者也。”
解释5
5.佛教用品。
出处5
食子是藏传佛教中,以糌粑或熟麦粉作成,用以供养佛菩萨、本尊或诸神施食众鬼的食品。又称“朵马、多玛”。藏语“多”字意义为“放”,即为供养并献出之义。“玛”字为“地”或“母”之意义,即一切普及,无所不载之谓。
多玛可为供养佛菩萨、本尊的食品,亦可供给恶灵邪魔以驱除之,亦可为灌顶时,作为本尊代表来加持弟子之用。食子有各种形状,而金刚部,尤其是忿怒本尊及护法仪轨中,所使用的多为三角形。后代作食子的技术逐渐发展成一种艺术。相传拉萨地区过新年时,喇嘛寺所作之食子高可盈丈,并以各种彩色图案加以美化。
此外,食子上有酥油装饰品,称之为“朵马花”,插有小旗、小伞盖,称为“朵马旗”、“朵马伞”,而安放食子所用的三脚架,则称为“朵马台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