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缘闭壳龟
龟科闭壳龟属动物
黄缘闭壳龟是龟鳖目龟科闭壳龟属爬行动物,又名夹板龟。成龟背甲呈圆形,中央隆起,绛红色,中央具淡黄色脊棱;腹甲黑色,无斑点,边缘黄色;头顶淡橄榄绿色,眼眶上有一条金黄色条纹,由细变粗延伸至颈部,左右条纹在头顶部相遇后连接形成U形条纹,侧面淡黄色,下颌淡黄色或橘红色;四肢黑褐色,有较大鳞片,指、趾间具半蹼;尾褐色且短。因背甲缘盾腹面为黄色而得名。
形态特征
黄缘闭壳龟头部光滑无鳞,鼓膜圆而清晰,头部背面浅橄榄色,吻前端平,上喙有明显的勾曲,下颌橘红色,两眼后各有一条金黄色宽条纹,两纹在头部背面交汇成“U”形弧纹,纹后的颈部呈浅橘红色。背甲绛红色或棕红色,高而隆起,正中有一条淡黄色脊棱,壳高约为壳长的1/2,背甲缘盾略上翘,盾片上有较清晰的同心环纹。腹甲棕黑色,外缘与缘盾腹面呈米黄色,腹甲前缘略突出,后缘呈椭圆弧形,前后边缘均无缺刻。背甲腹甲间、腹甲前后两部分间借韧带相连。腹甲前后两部分能向上闭合于背甲,头、尾及四肢可完全缩入壳内。四肢略扁平,上覆有瓦状排列的鳞片,呈灰褐色,前肢基部呈浅橘红色,具五趾,后肢基部呈米黄色,具四趾,趾间具微蹼,尾短,两后肢之间及尾部的皮肤具疣粒。
栖息环境
在自然界中,黄缘闭壳龟栖息于丘陵山区的林缘、杂草、灌木之中,喜群居,白天多隐匿于安静、阴暗潮湿的树根下及石头缝中,常可见多只龟在同一洞穴中,活动地阴暗,但离清洁水源不远。生存温度为0~43℃,其昼夜活动节律随季节而异。4~5月和9~10月气温在18~24℃时早晚活动少,中午前后活动较多;6~8月气温在25~34℃,龟以夜间、清晨或傍晚活动为主,白天隐蔽在洞穴、树木或沙土中;若遇雨季,则喜到洞外淋雨。气温下降至18℃时停食,降至13℃以下时进入冬眠。黄缘闭壳龟自然冬眠多在山阳坡,隐藏于潮湿的草堆中或烂树叶下。冬眠期间,若气温回升到13℃以上,则黄缘闭壳龟会苏醒活动。
生活习性
性情
黄缘闭壳龟较其他的淡水龟类胆大,不畏惧人,除交配季节外,同类很少争斗。驯养1个月的个体,即可养成定时定点摄食的习惯;喜干净,饱食后常到清洁水源洗浴和饮水;驯养2~3个月后,在食物的引逗下可随主人爬动。
食性
黄缘闭壳龟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龟类,在野外以昆虫、蠕虫、软体动物为食,如天牛、金叶虫、蜈蚣、壁虎、蜗牛等,当动物性饵料缺乏时,也食谷实类和果蔬类,在耐饥饿试验中,部分个体甚至能摄食腐烂的植物叶。人工养殖时喜食蚯蚓、黄粉虫、蝇蛆和动物肉以及团状鳗鲡饲料、颗粒状黄鳝饵料,不喜食带皮的死鱼虾,在浅水也捕食小活鱼。
黄缘闭壳龟取食的适宜温度为20~33℃,但以28~30℃时摄食强度最大。摄食量与温度的高低密切相关,当温度低于26℃时,摄食量明显下降。据驯养观察,当环境温度为20~24℃时,摄食量不足体重的1%,且取食次数少,一般2~3天采食一次;当环境温度为25~27℃时,其采食量可达到体重的1~2%,一般1~2天摄食一次;当环境温度稳定在28~31℃时,摄食量为体重的2.5~5%,一般一天摄食一次。
生长
因温度直接影响黄缘闭壳龟的摄食量,因此温度也直接影响其生长速度。黄缘闭壳龟在6~9月取食量最旺盛,生长速度快。在自然条件下一般需要5~6年才能达到性成熟,体重可达400~500克,人工养殖,可提高其生长速度,据1999年7~9月驯养试验群体增重统计,其月增重量的最高值可达到10~15%。自然界的黄缘闭壳龟生长缓慢,主要是因为其行动迟缓,捕食动物能力差,摄食量不足。同时每年的摄食季节短。非冬眠期,饵料和温度是影响其生长速度的直接因素。
分布范围
黄缘闭壳龟分布于中国、日本(九洲岛)、琉球群岛。在中国分布于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河南、湖北、湖南、福建、广东、香港、台湾等中南部山区,在安徽的分布主要限于皖南和大别山区以及丘陵地带。
繁殖方式
雌雄亲龟可以从外观上鉴别出来。雌龟的腹甲平直,尾较粗短,体无异味,躯干部短而厚;雄龟的腹甲稍凹,尾较细长,躯干部长而薄,有臭味,可在繁殖季节招引异性交配繁殖。
黄缘闭壳龟一般4月中旬开始多在草丛中交配。5月下旬到9月中旬为产卵季节,6~7月为产卵盛期,怀卵量1~5枚。约在6月中旬至7月下间卵分批产出,卵壳灰白色,长椭圆形,长40~46毫米,宽20~26毫米,重8.5~18.6克,卵的大小与亲体有关。卵通常产在疏松的近水边的沙土中,产卵多在凌晨和傍晚,产卵时先用后肢扒1个深3厘米左右的穴,前肢支撑着不动,产后用后肢半弧形地扒沙覆盖卵。矍盖的沙土要比平地略高,所以产过卵穴较易发现。也有黄缘闭壳龟找不到合适沙土产卵,而在乱草堆中或在饲养池中产卵,有的未经覆盖的龟卵被自己吃掉,因此人工饲养闭壳龟要在饲养池边岸上建造疏松沙地良好的产卵场所,以提高繁殖率。
养殖技术
饲养池可建成土池、水泥池及砖石池等,面积视龟的数量而定,池周固设陆地,并有一定的坡度,以便龟从水中爬上岸。陆地上设若干个沙堆供龟产卵。池水深6厘米左右。水中种些浮莲,供龟夏季避暑。池周围设嗣穴,供龟栖息。外四周筑50厘米的矮墙以防龟逃逸。
仔龟刚出壳时,腹部仍带有脐带和卵黄囊,少数仔龟的卵黄还有相当部分未吸收完。仔龟刚出壳时不能立即放入饲养池,应让其在孵化箱或沙盘中稍作停留。因为刚出壳的稚龟,其头、颈和四肢比较僵硬,血液循环不完全畅通,基本不能爬行。出壳1~2小时后,方可正常运动,此时大部分稚龟纷纷钻入沙中。收集稚龟时,动作要轻,小心扒开沙土,避免伤害稚龟。稚龟收集后,放入暂养容器中暂养2~3天。暂养容器可用大瓷盆、大塑料盆或玻璃缸。暂养容器放置时底部要倾斜,加少量水,水深1~1.5厘米,无水的一侧铺3~5厘米厚的细沙,或者放置一块潮湿的毛巾作为稚龟隐蔽栖息的场所。卵黄没有吸收完的稚龟,应单独放置于一消毒的小容器中暂养,避免卵黄膜破裂和细菌感染,待其完全吸收后方可放入饲养池。.
稚龟在暂养容器中养殖2~3天后,卵黄囊基本吸收完毕,脐带脱落,脐孔愈合,已具备一定的活动能力,并开始觅食,这才将稚龟转入饲养池中饲养。稚龟的放养密度为50~80只/平方米,入池时,用1×10-4的高锰酸钾溶液洗浴5分钟,对体表消毒,避免入池后脐部感染病原体。稚龟饲养池,只能在饮水区加入少量水,保持水深1~2厘米,切不可加水过多或过深,否则稚龟易淹死。由于饲养池内加水少,池水很快被稚龟的排泄物及残饵污染。因此,每天必须换水,每2~3天冲洗饲养池一次,始终保持池内清洁和池水卫生。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对龟类致病的因素很多,其中生物性因素为主要致病因素,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据报道,龟类常见的疾病是水霉病、腐皮病、肠炎和寄生虫病。
⑴细菌性疾病的防治研究
黄缘闭壳龟疾病主要是细菌性疾病。
⑵其他类型疾病防治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0年 ver 3.1)——濒危(EN)。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爬行类)——极危(CR)。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EN)。
中国安徽、江苏、河南等省也均将黄缘闭壳龟列入《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种群现状
各分布区黄缘闭壳龟的野生种群数量已经十分稀少,该种群已经接近灭绝的边缘。
濒危原因
由于野生黄缘闭壳龟的栖息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人为捕猎的活动加强,导致其野生种群数量持续下降,加之该龟人工繁殖能力低下,人工养殖规模小,市场可供应的数量有限,使得黄缘闭壳龟的价格逐年攀升,由于市场价格的上升进一步导致了该龟在原产地遭到了灭绝性的猎捕。许多山区的居民长期从事黄缘闭壳龟的盗猎活动。在各地多次发现盗猎工具和陷阱,有些盗猎装置十分新鲜,这些都说明针对黄缘闭壳龟的偷猎活动在一些地方一直存在,没有得到任何的有效制止。
保护建议
黄缘闭壳龟的贸易基本上处于隐蔽状态,客观上存在一定的监管难度。同时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人力资金不足以及管理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等因素,使得盗猎和非法贸易等违法活动一直得不到有效控制。为了挽救这一濒危物种,针对黄缘闭壳龟野生种群的威胁现状,提出3点保护建议:
主要价值
黄缘闭壳龟可食用、药用及观赏。苏州地区以此龟制成“断板龟片”、“断板注射液”。前者用以治疗骨结核、关节结核及淋巴结核等。后者除可治各种结核病外,尚可治内外痔疮出血、瘘管及用作癌症辅助药。此外,对化疗引起的白血球数下降有助升作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9 09:35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