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
溶剂里加入某种
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不饱和溶液。
例如在室温下,20mL水中所能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有一个最大值,这个最大质量就是形成它的饱和溶液时所能溶解的质量。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质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化学上用溶解度表示这种溶解的限度。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一定量饱和溶液中溶质的含量。习惯上把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如果没有指明溶剂,则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在化学上,为了计算的方便,人们也使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质的溶解度,即把1L溶液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物质的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其单位和物质的量浓度单位相同,为mol·L-1。
由于称量气体的质量比较困难,所以气体的溶解度常用体积来表示。通常用的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气体的压强为101.325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溶质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是气液两相平衡关系的一种定量表示方法。在一定的温度与压强下,当吸收剂与混合气体接触时,气体中的吸收质就向液体吸收剂中转移,使其在吸收剂中的浓度增加并形成溶液。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液相中溶质浓度不再增加达到饱和,这时两相就达到相平衡。平衡时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称为平衡溶解度,简称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
溶解度曲线。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可以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等等。
用海水晒盐,就是利用涨潮将海水引入贮水池,待海水澄清后,先引入蒸发池,经过风吹和日晒使水分部分蒸发;到一定程度后再引入到结晶池中,继续风吹和日晒,海水就会慢慢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食盐晶体就会逐渐从海水中析出,得到粗盐,同时得到含有大量化工原料的母液(叫做苦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