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冠藤(Cheniella corymbosa (Roxb.) R. Clark & Mackinder)是豆科首冠藤属,木质藤本,嫩枝、花序和卷须的一面被红棕色小粗毛,枝纤细,无毛,单叶互生,叶柄纤细,托叶剑状,叶片近圆形或宽稍大于长,裂片先端圆,基部截形或近心形,下面有时有红褐色小粗毛,伞房花序式的总状花序顶生于侧枝上,花瓣白色,芳香,有粉红色脉纹,阔匙形或近圆形,外面中部被丝质长柔毛,边缘波曲,短瓣柄,花期4-6月,果期9-12月。
形态特征
木质藤本;嫩枝、花序和卷须的一面被红棕色小粗毛;枝纤细,无毛;单叶互生。叶纸质,叶柄纤细,托叶剑状,叶片近圆形或宽稍大于长,近圆形,长和宽2-3(-4)厘米,或宽度略超干长度,自先端深裂达叶长的3/4,裂片先端圆,基部近截平或浅心形,下面有时有红褐色小粗毛;基出脉7条;叶柄纤细,长1-2厘米。
伞房花序式的总状花序顶生于侧枝上,长约5厘米,多花,具短的总花梗;苞片和小苞片锥尖,长约3毫米;花芳香;
花蕾卵形,急尖,与纤细的花梗同被红棕色小粗毛;花托纤细,长18-25毫米;萼片长约6毫米,外面被毛,开花时反折;花瓣白色,芳香,有粉红色脉纹,阔匙形或近圆形,长8-11毫米,宽6-8毫米,外面中部被丝质长柔毛,边缘皱曲,具短瓣柄;能育雄蕊3枚,花丝淡红色,长约1厘米;退化雄蕊2-5枚;子房具柄,无毛,柱头阔,截形。
荚果带状长圆形,扁平,直或弯曲,长10-16(-25)厘米,宽1.5-2.5厘米,具果颈,果瓣厚革质;种子十余颗,长圆形,长8毫米,褐色。花期4-6月;果期9-12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广东(阳春)、海南。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有栽培供观赏。模式标本 (Wallich 5788) 采自印度加尔各答的栽培植株。
生长习性
首冠藤喜光、喜温暖至高温湿润气候,耐贫瘠,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
繁殖方法
首冠藤可扦插繁殖、播种繁殖。
播种繁殖
种子采收:种子采收宜选择在11月左右,豆荚干枯欲爆裂状时进行。种子采收回来以后对干瘪种子采用清水悬浮法进行去除,筛选出饱满成熟种子。
种子处理:种子发芽前先对种子进行磨皮处理,磨皮端应选择在远离种脐处,以微微露出胚乳为宜,然后再进行常温浸泡12小时。
土壤基质准备:土壤基质选用疏松透气的沙质土壤或粗沙,用高锰酸钾稀溶液对培养基质进行消毒处理,并盖上薄膜熏焖12小时。
养护管理:种子播种以后,浇水养护,保持基质湿度大于80%以上,待小苗长出5-8厘米,移栽到种植基质中继续养护管理。
扦插繁殖
首冠藤直接扦插繁殖生根较慢,出苗周期长,采用普通的扦插方法无法满足首冠藤的生产需要,而采用带节的茎杆进行离体组织培养,通过诱导生根技术,40天左右可长出健硕须根,再移栽土壤基质中,可显著提高繁殖成苗速度,达到快速繁殖生产的目标。
栽培技术
栽培时先在挖好的土坑里铺一些腐叶土、厩肥或腐熟的豆饼等有机肥,生长期每月追肥,施稀薄液肥一次。但注意施肥时不要让肥液沾污叶片和花朵,否则会引起叶片和花瓣腐烂,影响观赏。施肥后可用清水将叶片冲洗干净。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首冠藤性凉,味苦,涩,清热利湿,解毒止痒;湿疹,疥癣,痛疮肿毒 治疗湿疹,首冠藤适量,煎汤洗或捣敷;
观赏价值
首冠藤叶形独特,似羊蹄状,叶片密集于植株的外层,如披上了一层绿色毛毯;花期,花色绚丽灿烂,花瓣白色,间有粉红色脉纹,并散发芳香气味;果期,果实红色艳丽,具有较好观花、观叶、观果的景观价值,可做垂直绿化种植于公园、庭园的棚架、拱门、墙垣和绿篱等处。
垂直绿化:首冠藤具有较好的攀援性,光合作用效率高,植株生长速度快,能够以较快的速度积累生物量并向高处攀爬,且具有较好的可塑性,综合考虑其观赏性特征,是垂直绿化应用价值较高的乡土藤本植物。
岩石边坡绿化:岩石边坡由于其缺乏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成为边坡生态恢复领域的技术难点。首冠藤为豆科类植物,根性发达,生长速度快,攀援能力强,兼具观赏特性,在岩石边坡绿化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