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长江论坛是由中国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办的以“保护和发展”为主题的论坛。2005年2月,由中国
水利部等部门和长江干流11个省市区人民政府等27家单位共同发起。针对长江的保护发展问题、任务和要求,为更好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新时期长江保护与治理开发工作,论坛通过构筑对话交流平台,探讨合作解决长江保护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强
长江流域的综合管理;倡导
河流文化;推动全社会采取统一措施和行动,统筹长江保护与开发、协调生态与发展;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实现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论坛背景
长江是世界第三、
中国第一大江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脉。在这片不到全国1/5国土面积的区域,涉及19个省、
自治区、
直辖市,汇集了超过全国1/3的人口、城市,生产了全国1/3的粮食,创造了全国1/3的GDP。以长江为依托的开放型一体化
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注入了动力和活力。
长江流域提供了中国36.5%的水资源、48%的可开发水电资源、52.5%的内河通航里程,是
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路等
中国水资源黄金水道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天然宝库。长江治理、开发和保护,不仅关系流域4亿多人民的福祉,而且关系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长江治理开发高度重视,治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随着流域经济社会向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发展,三峡工程初步发挥效益,以及南水北调等重大战略性工程的开工建设,长江治理开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长江的保护与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护长江健康,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宗旨的新时期治江思路,将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长江论坛。
论坛宗旨
长江论坛旨在通过构筑流域内有关决策者、执行者之间的高层对话、协调合作机制与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长江保护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强长江流域的综合管理;倡导科学、文明、先进的
河流文化,推动全社会采取统一措施和行动,坚持以人为本,统筹长江保护与开发、协调生态与发展,维护健康长江、促进入水和谐,实现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论坛发起单位
发起单位:
农业部渔业局
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
农业部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
论坛形式
在构建长江保护与发展高层对话机制
长江论坛首次会议于2005年4月16日在
武汉开幕。
来自国内外的130余名政府和有关组织的代表、专家学者齐聚
江城,围绕“保护与发展”的主题,研究探讨全球共同关心的
河流健康问题以及流域保护与开发的思路与对策。
英国、
荷兰、
澳大利亚、
加拿大、
南非、
德国、
美国、
瑞士等十多个国家驻华使馆官员以观察员身份与会。
长江论坛是由水利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世界自然基金会以及长江流域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等27家单位共同发起的。
水利部部长
汪恕诚在论坛上致辞说,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人类需求的不断增长,人类对河流的治理、开发与保护活动显著增强。世界各国共同的经验表明,合理的开发和保护行为会促使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生态功能得到优化和加强;如果开发、保护不当,人为干扰超过一定的限度,就可能造成环境的恶化和
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目前,长江流域年均水资源量、人口、
国内生产总值都约占中国的1/3,可开发水电资源占中国的1/2,绵延2800多公里的长江航道,其运输能力相当于4至6条同等长度铁路的运输能力,是连接中国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万里长江在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方面为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长江流域已初步建成了由堤防、水库、分
蓄洪区、河道整治与非工程措施组成的综合防洪体系,有效地减轻了洪水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所带来的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
蔡其华说,2005年初长江委提出以“维护长江健康,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宗旨的新时期治江思路,将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加强防洪保安、
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四大体系建设,实现保障防洪安全、合理开发利用、维系优良生态、稳定河势河床四大战略目标。
首届长江论坛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承办,今后,长江论坛将围绕“保护与发展”的主题,选择不同的热点问题和重要议题作为论坛年度主题,由长江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轮流主办、承办,每两年举办一次。
论坛宣言
保护与发展——长江宣言
首届长江论坛通过
(中国武汉2005年4月17日)
我们,来自中国国务院有关部门,流域管理机构,长江干流1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内外有关组织,共同发起并于2005年4月16日至17日在中国武汉成功召开了首届长江论坛,就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害防治、
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共同发表《保护与发展——长江宣言》,藉此推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群策群力,保护、治理和开发长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条健康的长江。
我们认识到,作为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大江河,长江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脉。长江流域面积不到全国1/5,却养育了全国1/3的人口,生产了全国1/3的粮食,创造了全国1/3的GDP。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最宽广、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带。长江流域的淡水资源总量、
可开发水能资源、内河通航里程分别占全国的36.5%、48%和52.5%,是中国水电开发的主要基地、南水北调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连接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重要经济鱼类资源和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天然宝库。长江的保护、治理与开发不仅关系流域4亿多人民的福祉,而且关系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我们高兴地看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努力,长江保护、治理与开发取得了辉煌成就,长江流域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三峡工程、南水北调、长江堤防、航道整治等工程建设,以及
长江源保护、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退田还湖、水污染防治、长江禁渔、增殖放流等,使长江已成为
惠泽流域人民的生命河、母亲河,为流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们关注到,虽然目前长江健康状况总体尚可,但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粗放的
经济增长方式、局部无序的开发利用,加上投入不足等原因,引发了长江流域湖泊萎缩、
湿地减少、部分水域水体严重污染、源头区水源涵养功能下降、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少数支流河段季节性断流干涸、局部地下水超采、森林植被破坏、渔业资源衰退、珍稀水生野生动物濒危程度加剧、水域生态荒漠化趋势日益明显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对长江流域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长江的保护、治理与开发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我们认为,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水土、水能、水运、渔业等资源开发潜力较大。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长江,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流域人民的共同要求。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能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既不能因噎废食,停止建设和发展步伐;也不能破坏环境,留下隐患。
我们赞同,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理念的治江思路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基本原则。鉴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现状,当前维护健康长江的主要任务是确保“三个安全”:把让群众喝上干净水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保障长江流域以及南水北调沿线人民群众饮水安全;进一步完善长江流域综合防洪减灾体系,提高整体防洪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防洪安全;抓住关键区域,特别是生态脆弱的源头区、水电开发相对集中的上游地区、重要水源区、洪水威胁严重的中下游地区、重要渔业水域及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密集分布区、作为重要湿地的“两湖”与河口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着力维护生态安全。
我们积极倡导,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抓紧修订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将维护健康长江作为规划的重要目标,统筹保护与开发、协调生态与发展;要加强水利、水电、环保、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城建、交通、旅游等涉水部门和单位以及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不同地区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充分发挥长江论坛的纽带作用;要加大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探索
生态补偿机制;要加强法制保障,抓紧研究、制定《长江法》;要加强科技支撑,构建流域涉水综合信息系统,逐步实现
信息资源共享;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管理和技术。
我们呼吁,流域不仅是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也是独特的经济和人文地理单元,水资源的不可分割性、流域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相互依存,决定了必须以流域为单元,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逐步实现流域管理和
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流域综合管理,这不仅是当今世界河流管理的趋势和方向,也是维护健康长江的迫切需要。各部门、各地区和社会各界应积极探索,共同推进,把流域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我们重申,长江保护与发展为国运所系,任重道远。善待长江,珍惜长江,保护长江,让长江永葆健康,让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我们将为此而不懈努力。
论坛标志
长江论坛标志说明如下:
1、标志由“长江”的现代汉语拼音字头“C”和“J”组成,用两组弧形的线条,构成一个开放式的
椭圆型整体,构建出“对话平台”的视觉效果。
2、图形具有动态的美感,形成向心力、凝聚力的视觉感受,体现团结、协作、和谐的理念。
3、色彩上以绿色和蓝色为基调绿色代表环境保护,蓝色代表长江的健康发展,体现大会“保护与发展”的主题,双色相环烘托出和谐平稳的对话论坛形式。
4、中英文与图形相结合,使“长江论坛”的内涵准确无误,并易于识别、记忆。
5、标志造型简练,线条优美,富有现代感和时代气息。色彩简洁而富于变化,便于印刷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