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体育学院(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是
北京市属体育类
普通本科院校。
办学历史
1956年7月,北京体育学校创建,受
国家体委和北京市体委双重领导,校舍建在先农坛体育场。
1958年5月,北京体育学校迁到
北京市海淀区校址。
1960年3月,经市政府批准,在北京体育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制有四年制本科、三年制中
专科、三年制预科。
1962年,教育战线实行院系调整,同年9月学院并入北京师范学院的体育系。
1979年2月,从北京师范学院分出,恢复“北京体育师范学院”。
1979年2月,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复校。
2000年5月,为适应首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首都体育学院。
2009年,学院成为首批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
2011年,学院获得“体育学”与“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2年,学院通过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审核,开始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
2014年,学校新增了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2018年,学校获批北京市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20年2月,国际奥委会正式批复同意学校设立“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并纳入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研究机构名录。12月,学校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
2021年4月16日,
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与首都体育学院宣布共建北京国安首体院女子足球队。5月13日,首都体育学院冰雪运动学院成立。
2023年3月,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正式成立“奥林匹克女性发展基金”。该基金共计人民币50万元,将作为国际奥委会“妇女与体育奖”遗产项目执行。
2024年8月25日,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新校区项目(一期)在北京延庆区正式启动建设。计划2028年底建成。
办校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2月,学校设有9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15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2月,学校在编教职工总数557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367人,博士生导师37人,硕士生导师116人。学校拥有一批教学科研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以及高水平专业人才,包括国家级海外人才项目专家特聘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全国优秀教师、中国冰雪科学家等15人次,外籍高层次人才资助计划人选、北京“高创计划”人选、北京项目专家特聘教授、百千万工程市级人选、长城学者、教学(青年)名师、国家体育总局百人计划人选等46人次,北京市创新团队9个,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国家级及以上运动健将与裁判近百人次,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名誉教授、客座教授47人。外籍专家拉兹洛·瓦伊达荣获第16届北京市“长城友谊奖”。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2月,学校拥有体育学和心理学两个一级学科,其中体育学为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在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体育学位居全国108所高校第5。学校共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其中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运动人体科学等3个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2月,学校9个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2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运动康复、体能训练、公共事业管理等3个专业为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除体育旅游、冰雪运动、电子运动竞技与管理等3个新建专业外,其他12个专业全部入选国家“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比60%。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国家级规划教材22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北京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北京市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示范基地1个。
2020年,学校《体育经济学》课件获批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重点课件,《人体解剖学》获批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一般课件,《冬季奥运项目报道手册》、《篮球运动技术教学双语教程》获批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一般教材。
截至2024年2月,学校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6项,北京市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20项,优质课程21门,优质教材、课件等19项。
学术研究
研创平台
截至2024年2月,学校体育人工智能研究院、体医融合创新中心等2个直属研究机构,有体医工融合高精尖创新中心,科学训练与主动健康研究中心。
截至2024年11月,首都体育学院拥有体育医学工程学交叉学科平台。
北京市级优秀学术创新团队:
科研竞技
2020年,学校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批—“科技冬奥”专项项目(冰雪运动推广普及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及示范),“主动健康与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的研究),获批科研经费总额4400万元。
截至2023年1月,学校连续5年主持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成果获得国家级科研奖,重大科研成果取得突破性进展。科学训练与主动健康研究中心获批“健康北京示范基地”,“体育医学工程学”获批市属高校交叉学科平台。
截至2024年2月,学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竞赛787场,41人次获国际重大比赛第一名,1273人次获全国性比赛第一名。新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0余项,多名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赛事中斩获佳绩。学生就业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体育资源
截至2021年底,馆藏纸质图书53.98万册,其中外文纸质图书2.73万册;电子图书439.58万余册,电子期刊23.5万余册,自建数据库4个。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是经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审批,由首都体育学院主办的、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体育类学术刊物,学报为双月刊,单月中旬出版,学报是北京大学核心期刊收录期刊;学报2013年成为
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扩展版),2012年成为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学报加入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加拿大)国际体育文献数据库和
万方数据库。
《体育教学》杂志是由首都体育学院主办、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协办,以全国大中小学体育工作者为主要对象的科普性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2月,已与英国拉夫堡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南丹麦大学、德国科隆体育学院、新加坡国家基因研究院、希腊国际奥林匹克学院等全球3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6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牵头成立中俄体育院校联盟,目前已有中方26所和俄方14所院校加入。建有全球唯一的奥林匹克教育博物馆,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及首批国家体育科普基地,累计接待中外参观学习者超过10万人次,成为持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基地和向世界展示我国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成果的窗口。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学校主标识运用中国汉字“首”的字形结构,“首”字意为第一,寓意着超越和领先,是体育精神和学校争创一流的精炼表达。“首”字上方似绵延万里的长城,代表首都的视觉特征,体现了学校独特的地理位置,下方如一条条无限延伸的跑道,体现了学校的学科特色。
主标识色彩运用奥运五环的色彩,象征着在蓝色天空的辉映下,学校弘扬体育精神、传播体育文化的精神追求。
学校校旗为白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横向的学校标识和中英文全称标准字的规范组合。
精神文化
以挑战者精神拼搏创新
《挑战者之歌》
校区情况
首都体育学院有本部校区、北校区和凤凰岭校区3个校区。
本部校区
本部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临中关村科技园区,东临著名的“蓟门烟树”景区。建有教学科研综合楼、实验综合楼、教学实验楼、图书馆、大学生体育馆、田径综合馆、游泳综合馆、训练综合馆、篮球馆、排球馆 、网球馆、武术馆、体操馆、塑胶田径场等设施。
北校区
北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设有足球场及大型体育场馆,能满足训练,比赛等功能,并对外开放开展训练营及承接比赛项目。
凤凰岭校区
凤凰岭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阳台山风景区,校园占地面积65007.7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实际使用面积18700平方米,有10个室内训练场馆及各类教室, 计算机中心、图书馆、医务室、学生活动中心等设施。
现任领导
校园环境
首都体育学院的北京大学生体育馆是一座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体育馆,曾多次成功举办过国际、国内大型赛事活动,如第十一届亚运会篮球赛、国际排球比赛、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2004年国际乒乓球职业巡回赛总决赛以及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等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大学生体育馆在2007年承接了第18届(暨第11届女子)世界跆拳道锦标赛,也是2008年奥运会柔道、跆拳道的指定训练场地。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