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是2008年7月
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段霞。本书分析北京建设国际城市的资源、优势与差距,为北京建成什么类型国际城市提供目标定位、理论指导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积极探索。
资源约束,是人类经济生活的终极约束。一旦资源约束发生作用,城市经济发展就已经面临不可持续的危机、因此,认定资源条件的约束后,必须把资源约束的压力传递出去,在资源约束之前,形成道德约束、经济约束、行政约束和法律约束。
如何发挥北京作为中国首都的优势,利用中国经济多年来强劲增长的势头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将北京巨大的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和经济优势,增强对全球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的吸引力,增强对东南亚、东北亚、中亚、亚太地区的带动力,进而增强对全球的影响力,将是北京在国际化进程中,从一个普通的国际城市走向世界城市必须解决的问题。
魅力、和谐、安全、舒心应成立成为北京具有的国际城市品质:一个展现东方古老而现代、民族又多元文化的魅力之城,一个克服国际城市普遍存在的贫富对立、体现社会主义优势的社会和谐之城,一个解决全球化时代国际城市危机和工业时代遗留城市病的安全舒心之城。
了解一座城市必须从它的历史渊源开始,认识北京离不开它的城墙、胡同和四合院。如果让北京古老城市的特征都消失了,那就不成为古都。不能盲目地照搬洋建筑,不要推崇那些稀奇古怪的建筑模式。
作为重要国际枢纽的北京机场*需要的就是全天候服务,*拥堵的北京城也愈加需要全天候服务来分流客流量,以缓解到处堵车的问题。首都机场、出租车、地铁等相关配套设施若一起动起来提供全天候服务,必将为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堵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际意识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外部世界的参照系,可以通过对这个参照系的介绍,来提升市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宣传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国外百姓日常生活的文明方面,从而能够粱性地劝导市民遵守规则,了解规范,并*终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2008北京奥运大大加快了北京国际化进程的步伐。如何借举办奥运的契机,解决城市难题,推进城市和谐发展和国际化程度,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以进入后工业时代国际经济功能转变为信号,北京很可能凭借信息、科技、教育和传统文化优势成为国际经济资讯发达和非物质产品生产型的新型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事务协调中心城市。《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是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基地”的研究成果。城市国际化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领域,课题组专家来自于城市学、经济学、管理学、国际关系和统计学等不同的学科领域,在北京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北京社科规划办、
北京奥运新闻中心、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
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等机构的支持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跨院所学术力量整合基础上,联合外交学院、国防大学、中国社科院和北京社科院等研究机构的力量,在城市国际化战略、国际城市数据比较、北京市民国际意识调查、国际城市安全与环境建设、奥运对城市国际化进程的提升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今天呈现在各位面前。 我们期望这本研究报告不仅体现研究者对北京城市国际化进程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的思考,更要在城市国际化这样一个交叉研究的学术领域和基础研究中发挥作用,全面展示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国外城市国际化的新动态和新进展,为城市各级部门的决策与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段霞女,湖南长沙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国际问题研究所常务副所长。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法学博±。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曾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栏目担任记者、编辑和栏目策划。长期从事国际战略理论、全球化与地区发展战略研究,关注经济全球化对人类生存空间尤其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深层影响。正在主持“北京建设国际城市的目标设计及推进思路研究”、“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基地”2项北京社科研究课题。已经完成“首都新经济研究”、“2008年奥运会对提升北京国际化进程的影响及推动分析”、“国际大都市产业结构比较”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和政府机关委托课题,受到有关部门的好评。近五年,出版个人学术专著1部,主编著作3部,独立发表学术论文13篇,电子出版物2套,正式出版科研成果113万余字,获得4项省部级表彰或奖励。2001年入选北京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培养人选,2004年度被评为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2005年被授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教育部社科司《时事》杂志编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议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