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二级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是首都师范大学的二级学院。
历史沿革
1954年,开办一年制中文专修班。
1955年,始建中文系。
1962年,北京工农师院中文系并入。
“文革”中,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一度并入(后复撤出)。
1993年,北京师院分院中文系并入。
2001年,在中文系基础上建立文学院。
办学条件
专业设置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下设6个系、本科专业7个。
教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高级涉外文秘系、比较文学系、影视文学系、文化产业系、汉语国际教育系
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高级涉外文秘专业方向)、汉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专业方向)、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专业方向)、戏剧影视文学
师资力量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在职教师105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44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55人,其中聘为博士生导师 29 人,硕士生导师68人,特聘教授 3人,讲座教授1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会议评审专家2人,国家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5人,全国百篇优博获得者3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5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市级精品课程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黄天树(第六届)、左东岭(第七届)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会议评审专家(2人):左东岭、赵敏俐
国家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邱运华(中国语言文学类 2006-2010、2013-2017)、王德胜(艺术学理论类 2013-2017)、陶东风(戏剧与影视学类 2013-2017)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夏静(2013)
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3人):吴相洲(2004)、王德胜(2007)、夏静(2010)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4人):冉红(1986)、王光明(1993)、廖仲安(1993)、许自强(1993)、张建业(1993)、张炼强(1993)、张燕瑾(2000)、吴思敬(2001)、赵敏俐(2004)、左东岭(2008)、王德胜(2010)、夏静(2014)、洪波(2016)、黄天树(2017)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夏静(2013)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王德胜(2018)
北京市特聘教授(2人):傅道彬(2009)、党圣元(2011)
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6人):洪波(2005)、王德胜(2005)、踪训国(2008)、夏静(2009)、张桃洲(2011)、冷卫国(2012)
全国优秀教师(2人):吴思敬、赵敏俐
北京市博士后十大杰出英才(1个):夏静(2010年,首届)
北京市“长城学者”培养计划(2人):吴相洲(2012)、夏静(2013)、孙晓娅(2016)、张桃洲(2017)
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人):陶东风(1995)、张桃洲(2012)
北京市“高创计划”教学名师(2人):洪波(2015)、王南(2016)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文学理论教学团队(2008 负责人:陶东风)、汉语言文字学教学团队(2009 负责人:周建设)
学科建设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1个、“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文化产业、影视文学、文化研究、中国文化经典教育、语文教育、文化创意产业与媒介素养教育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教学(语文)、汉语国际教育、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文教育、文化产业、戏剧影视文学、文化研究
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
北京市级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学科
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数字文献学
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文学研究与现代文化建设
教学建设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市级精品课程1个、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4本。
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文学理论(2007 负责人:陶东风)、美学(2008 负责人:王德胜)
市级精品课程(1个):中国古代文学(2007 负责人:赵敏俐)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4本):《现代汉语教程》(周建设主编)、《汉语音韵学通论》(冯蒸主编)、《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第二版)》(邱运华主编)、《大众文化教程》(陶东风主编)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教师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个、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4个。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个):高师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方案(赵敏俐、鲁洪生、吴相洲、左东岭,2002)、古代汉语教学立体化改革(洪波等,2005)、高师院校语言类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周建设、邹立志、张云秋等,2009)、学科资源的整合优化与文学理论精品课程建设(陶东风、王德胜、邱运华、陶礼天等,2009)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4个):高师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方案(赵敏俐、鲁洪生、吴相洲、左东岭,2001)、高师院校语言类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周建设、邹立志、张云秋等,2008)、学科资源的整合优化与文学理论精品课程建设(陶东风、王德胜、邱运华、陶礼天等,2008)、高师院校语言学学术优势向教学优势转化的探索(洪波、周建设、冯蒸、黄天树等,2012)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各类科研院所22个。
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科研院所:语言文学研究所、中国文献学研究中心、李贽学术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美学研究所、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儿童文学研究所、普通话测试中心、语言研究中心、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中心、中国古典文献暨古文字研究中心、中国文学思想研究中心、中国儿童影视创作研究中心、北京话研究中心、国学传播中心、北京语言文化研究基地、民族艺术研究所、散文研究中心、文艺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甲骨文研究中心、学校重点实验室言语习得实验室
科研成果
1995—2003年,学院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1项、省部级项目114项、其他项目174项;发表论文782篇、专著60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28项;科研经费共计309万元。主办国际与中国国内学术会议45次。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2004年至今,学院教师承担了60多项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公关项目三项、重点项目两项,承担国家新闻出版署重大项目一项;获得国家与省部级学术奖励30多项。
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个):赵敏俐(第五届三等)、夏静(第五届三等)、黄天树(第六届二等)、赵敏俐(第六届三等)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3个):冯艳(2011)、赵敏俐(2012)、夏静(2013)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2个):李红(第十二届一等奖)、洪波(第十二届二等奖)、张松建(第十二届二等奖)、陶东风(第十一届一等奖)、陈英杰(第十一届二等奖)、踪训国(第十届一等奖)、马自力(第十届二等奖)、陶东风(第十届二等奖)、黄天树(第十届二等奖)、吴相洲(第十届二等奖)、赵敏俐(第九届一等奖)、张燕瑾(第七届一等奖)
文化传统
精神文化
弘道修文
社团文化
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开展研究生合唱比赛、元旦晚会、对外汉语教学技能大赛、专业嘉年华、中华诗词基本功大赛等活动。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参考资料
文学院简介.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学院本科专业介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高层次人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2 09:2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办学条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