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科技条件平台
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服务体系
建设背景
多年来,我国科技条件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缺乏共享等问题一直饱受诟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条件资源可谓“躲进深闺人不知”。为深入实施”科技北京”计划,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完善首都科技创新体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009年6月3日,北京市科委联合中国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等12家开放科技条件资源过亿元的高校院所,共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研发实验服务基地,探索促进共享首都科技资源、共同发展的“北京模式”。2009年北京市科委投入5800万元,撬动了76.3亿元科技条件资源,促进264个国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13112台(套)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向全社会开放。2010年,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将整合100亿元可供开放的科技条件资源,全面服务于创新型城市建设。同时,依托各基地向社会开放的科技条件资源,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将逐步统一对外形象,提升服务能力,将服务范畴延伸至全国。
在此过程中,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对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在走访中科院、清华大学和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3家研发实验服务基地的基础上,形成《北京市科技条件平台建设调研报告》。
平台结构
这一平台体系可分3个层次,包括1个总平台、6个领域平台和12个研发实验服务基地。
总平台依托首都信息服务网络,是宣传、展示与服务的窗口,也是科技条件资源开放共享的操作平台。信息服务网络还发挥了为研发实验服务基地、领域平台与企业之间互动提供支撑的作用。
领域平台采用行业资源分类聚集的模式,在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能源环保、装备制造和技术转移领域建立了6个平台。6个领域平台的管理分别依托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北京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市场化运作则依托联盟进行。领域平台有76家成员单位,主要有两大任务,一是整合行业资源,打造行业服务品牌;二是面向政府、市场提供服务。面向政府就是要求领域平台充分整合利用政府投入的科技条件资源,支撑未来国家、地方的重大科技发展,比如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项目等;面向市场,要求平台不断挖掘社会需求,开展企业需求与科技条件资源对接服务。
研发实验服务基地采取整建制整合科技资源、分3年实现全部开放的模式。按照整合资源方式的不同,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又分为综合基地(如中国科学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与专业基地(如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专业基地的科技条件资源直接进入领域平台,与之挂钩;综合基地按照既有的资源分类情况对外开放共享。
除了上述3个层次,科技条件平台还把社会上零散开放科技条件资源的科研单位纳入平台体系。这些“散户”多是拿出一小部分科技条件资源参与到平台中,而且往往以实验室的名义进行,与所在科研院所、高校没有直接关系,不同于研发实验服务基地以整建制整合资源、整建制向社会开放共享的模式。
经过探索和实践,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已经形成系统化、网络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科技资源开放服务体系。
平台特色服务
针对各领域科技条件资源的现状,各领域平台在分析自身供求信息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特色服务,促进产业的升级发展。
如针对能源环保领域科技条件资源的现状,能源环保领域平台主要提供四大特色服务。一是资源整合。在科技条件资源供给方,针对科技条件资源总量丰富的在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中型骨干企业等单位的科技条件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可供对外开放服务的科技条件资源库。二是供需对接。通过组织能源环保领域相关企业、生态园区、综合研发服务机构、专业研发服务机构、相关协会、联盟和平台等宣传对接会议,为科技条件资源拥有机构与需求企业提供供需对接平台,同时加强各机构间的科技条件资源合作,避免科技条件资源的重复投资建设,实现互利共赢。三是创新服务。根据该领域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开展专业技能和行业标准培训、人才引进和人才交流等服务。此外,加大对国际最新科学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最新技术的引进吸收,同时跟踪国内外能源环保领域最新的市场需求,提升平台深层服务能力,形成核心工作团队。四是市场拓展。开拓京外及海外市场,确定京外能源环保产业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地区,为京内外乃至海内外能源环保企业提供分析、测试、检测、监测、实验、培训、咨询、鉴定等研发服务,推动首都能源环保领域科技服务能力的提升。
新材料领域平台的服务范围涵盖四方面,一是材料的检测及相关服务,包括检测、测试测量、标定、数据分析、鉴定、认证、检验、评估、标准样品经营等各类服务;二是面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研发服务;三是汇聚新材料领域科技条件资源及政府、企业、社会对科技条件资源的需求信息,进行资源和需求的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四是整合新材料领域优势设备资源和高校优质教学条件,为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与培训,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
一、 科技资源情况
中国中医科学院是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我国最大的中医药科研中心和临床、教学重要基地,下设十三个研究所,四所附属医院,拥有科技人员四千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200多人,副教授以上高级技术人员800余名。1978年-2008年,中医院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12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25项,“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获得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中医药行业唯一国家级一等奖。
北京市科委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建的研发试验基地将整合30个部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中心、5个新药研究平台的总价值6.5亿元的科研仪器设备,其中单价50万元以上仪器有269台/套数。其中近年来进出口仪器设备原值即高达2500万美元,占全国中医药科研领域(不含企业界)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近50%。其用途涵盖中医药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产品开发试制、产品分析检测等各个方面,居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各种专业科技人员约2000余人。
30个部门重点实验室:
国家新药(中药)临床试验中心(2个)、BSL-3实验室、生药分子鉴定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2个)、中药药理(骨伤)实验室、中药化学实验室(2个)、中药制剂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2个)、心血管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肿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血液细胞实验室、糖尿病血管功能检测实验室、针灸生理实验室、生物力学实验室、针灸医学工程实验室、经穴形态实验室、中药资源研究中心、中药安全评价研究实验室、中医药信息数字化实验室、艾滋病临床免疫实验室、中医心血管病证结合实验室、病理实验室、方证基础实验室、中药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药复方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室、中药药代实验室。
2个国家工程中心
中药复方新药研发国家工程中心、中药过程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5个新药研究平台
新药研发条件支撑平台、中药新药研究信息服务平台、中药筛选技术平台、经皮给药新制剂研发技术平台、中药中试技术平台。
二、 2009年开放科技资源情况
选取基地有一定开放基础的1/3部、局级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中心、5个新药研究平台,各种专业科技人员约700余人作为第一批加入基地。2009年仪器设备开放达1.5亿元以上,其中包括5万元以上仪器设备350多台,中医药相关数据库35个、中医药研究相关平台7个。
三、 服务特色和功能
1、本基地是我国最大的中医药科研中心和临床、教学重要基地,学科设置齐全,是国内唯一的针对中医药新药的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综合性大平台,将在中药信息服务、中药资源、中药饮片及原料药加工、临床前药理学及药学研究、中试、临床研究、生产等各个环节提供符合国际规范的科研服务。
2、本基地拥有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6.5亿元,其中近年购置的先进仪器设备占全国中医药科研领域(不含企业界)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近50%,其功能涵盖中医药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产品开发试制等各个方面,技术力量雄厚,可为客户提供各种国际互认的测试服务。
3、本基地聚集了3000多名国内一流的中医药研究专家,包括院士4位,具高级技术职称者800多人,其中诸多是全国名老中医、药典会委员、新药评审专家等,覆盖中医药研究的各个领域,可为客户提供权威咨询、方案形成及论证、新药研创不同阶段研究、专业测试和培训等服务。
4、本基地截至08年底,在研课题达648项,金额62812万元,拥有极为深厚的技术及产品转化能力,为联合开发提供了各种契机,以利于优势互补、利益共享。
四、 服务对象
本基地面向中医药行业乃至全社会开放,主要服务对象包括:
1、中医药产品生产企业;
2、化学药物生产企业;
3、药物及医用产品研发企业;
4、食品、饮品生产及研发企业;
5、研发业务中介公司;
6、一些化工相关企业;
7、其他与中医药研发相关的单位和个人;
8、相关技术和方法培训组织者;
9、有关中医药产品或技术风险投资者。
参考资料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1-02-07 19:04
目录
概述
建设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