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厂新市区是香厂新市区的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南中轴线西侧、天桥演艺圈北面,包括珠市口西大街以南,东至留学路、西到虎坊路、南至永安路的一片区域。
历史沿革
香厂南面是先农坛,东至留学路,西面为虎坊路,北面是虎坊桥大街。香厂地区向东紧邻天桥地区,北面则与大栅栏商业区南端相连。在元代时香厂地区属于大都城的南郊,修建有水淅庵,后来几经重修,成为香厂地区的标志—万明寺。1914年6月,京都市政公所成立,主要负责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民国政府内务总长、京都市政督办朱启钤的主持推动下,京都市政公所开始改良北京市政,香厂地区被选中作为外城市政改造的“模范市区”试点,总面积约22公顷。1915—1918年,是新市区集中建设的时期,建成约20座(组)新式建筑,定位为中高档消费街区,曾是引领社会时尚、也是京城最繁华的地段之一。所谓“新市区”,则是指此处曾在1914—1918年,被作为振兴都市的试点区域,在民国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下,成为昔日北京城集商业、娱乐、餐饮等高档消费于一处的时尚流行街区。
从正阳门外到永定门这段是北京中轴线的南段。清末以来,正阳门之南的天桥一带也借助于特殊的区位优势,除众多摊商之外,逐渐吸引一批摊贩以及曲艺、杂技卖艺者,新增了戏园、落子馆等。1914年正阳门实施改造过程中,正阳门月墙东西荷包巷很多商铺迁移至天桥,带来许多客流,助推了天桥地区的进一步繁荣,形成京南一处非常重要的平民娱乐地带。与此同时,京都市政公所通过平垫道路,改造沟渠,在周边修成经纬六条大街,如华仁路、万明路等,建立了“香厂新市区”,铺设柏油路面,开辟人行道,栽种德国洋槐作为行道树,安装路灯、公用电话和警察岗亭等设施,以为民国都市规划建设的示范。建成于1917年的新世界商场是当时北京最宏大的新式建筑之一。
文化价值
近代演进传承地
香厂地区处于老北京宣南地区。周边是宣南文化几大代表性的文化富集板块:琉璃厂、米市、大栅栏、天桥、先农坛。受到这些文化板块的辐射、影响,香厂范围内存在一定的反映宣南士人文化、商业文化、民俗文化的设施,如会馆、坛庙、寺院等等。
首都建设示范区
香厂曾两次作为北京乃至全国的近代城市建设的示范之地,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第一次是民国时期的香厂新市区建设。在道路建设、投资模式、土地标租等方面具有垂示意义。包括首次建设交通岗亭、建设行道树、建设市政排污管网都是首开先河。第二次是新中国建国初首都整体设计理念的探索。在场地南侧永安路按照苏联城建思路,采用“沿街建房”的模式,建设了包括前门建国饭店、永安路百货、北京工人俱乐部等五大设施。
历史事件
香厂新市区曾发生过多起著名历史事件,成为新文化运动历史中不得不提的重要地段之一。比如,1919年,陈独秀等人曾在新世界商场屋顶花园抛撒《北京市民宣言》传单;直奉战争期间,鲁迅曾避难在东方饭店,并在此期间撰写了著名杂文《纪念刘和珍君》;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邵飘萍、林语堂、郭沫若、张学良以及老舍、巴金、傅抱石、茅盾、叶圣陶等人也都曾在东方饭店居住生活过。
地理环境
香厂新市区当年最繁华地段——万明路和
香厂路交叉口的中心广场,新世界商场、东方饭店、仁民医院均位于此地。当年的新世界商场与上海大世界齐名,东方饭店则是北京第一座由中国人投资建设、自主经营的高档饭店,当时每天有7辆出租车免费接送客人。
规划建设
西洋风格
据规划部门初步梳理,香厂地区现存民国时期建筑共10处,包括区级
文物保护单位2处、普查登记在册文物2处、未登录历史建筑6处。未来将进一步扩充保护对象,对街区建筑进行价值评估,建议维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数量不变,通过认定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历史街巷等方式扩充保护对象,进一步挖掘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整个街区以低层、多层建筑为主,不再兴建高层建筑;沿主要道路建筑风格以西洋式为主。不可移动文物将按照《文物保护法》要求实施保护;历史建筑将保持建筑历史立面及历史构件;传统风貌建筑将控制建筑体量及院落格局。
居住改造
该街区总建筑面积为17.5万平方米,居住用地占50%,居住人数达到数万人。
香厂新市区共有12条道路,有9条路基本保留了之前的面貌。规划部门建议,保留现有道路格局,控制历史街巷的街廓空间。对于重要历史道路,例如香厂路、万明路将控制沿街建筑风貌及体量,保持现有路样式及宽度,控制沿街建筑退线;一般历史道路保持现有路板样式及宽度,控制沿街建筑退线。
建设规模
故宫博物院院长
单霁翔提到,对于街区的恢复保护,首先应该融入人民的现代生活和城市发展,充分发掘区域的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要避免出现文物保护致城市脏乱差问题。
通过对周边区域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街巷、文化集群与文化节点进行梳理,提出复兴北承大栅栏、南通先农坛的传统宣南商娱文化走廊的空间路径。在这条文化走廊上重点设计符合香厂新市区历史风貌、商业娱乐、创意休闲、文化展示等功能业态,并结合文化走廊来设计场地内部的功能结构,形成场地内的主要功能轴线,并以结合该轴线在万明路、仁寿路建设两处香厂的门户节点空间,在内部形成两处重要的功能核心。
结合外来新居民的引入带来的新需求,建设新的邻里社区中心,提升公共服务品质,提高社区凝聚力。对原有的菜市场地块进行改造提升,建设社区综合体。梳理场地内部街巷肌理,改变原有的封闭式的菜市场空间,使之与社区互联互通。结合承载社区服务、戏曲排演、文化休闲、日杂集市、创意展示的复合功能通过多用途的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将历史文化资源展示与传统社区活动共享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