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说:在清乾隆十年(一七四五)间,流经
相山的濉水,经常泛滥成灾。
安徽巡抚高晋奉命前来勘河修治。高晋到了当地,游览相山,所见古木参天,风景秀丽,便置治河大事不顾,上书乾隆帝说:修寺院可以求神灵保佑百姓免遭水灾。乾隆准其所奏,并令高晋修寺之外还要增筑十八里蔽日长廊。高晋草草地修理了寺庙,没有建筑蔽日长廊,将用于治河与建廊的钱款装进了自己的私囊。
后来,乾隆途经徐州时,令高晋随驾同往长廊观赏风景。高晋吓得魂不附体,谎奏乾隆道:“相山一带是穷山恶水出刁民,龙驾不宜前往。”这一来,乾隆反倒被吓住了,决定不去长廊御览风光。为了安抚所谓“刁民”,乾隆为相山亲笔题写了“
惠我南黎”四字。高晋保住性命,写了副对联镌刻于显通寺的房廊石柱上,联曰:“万里温纶来福地,九天佳气绕名山”。又亲将乾隆“惠我南黎”四字悬挂在寺院大殿正中。 我们到了相山,还真见到了乾隆的御书和高晋的镌联。 相山一区最惹眼的人文景观是显通寺,俗称相山庙。寺庙建筑规模宏伟,布局疏朗,在四进大院内,古柏、银杏参天蔽日。三面环山,周围林木葱秀,环境幽美。寺庙有数十间房屋,高晋的镌联确实在寺庙的廊柱上见了,丰腴浮艳中透着他的得意和自褒。在寺庙内的二十二方碑石中,由清代宿州知州张开士摹刻石上的“惠我南黎”,较之大殿中悬挂的匾额,更显得厚重,古意盎然。我们读清同治八年(一八六九)所立庙碑碑文获知:早在西晋太康五年(二八四)间,沛国令郭卿根据朝廷诏令诸侯祭祀属地内的山水之神,在相山建了祀庙。当时刻的铭文是:“巍巍相山,盘郁穹崇,上应房心,与天灵冲,兴云播雨,稼穑以丰。”意思是说,在相山这个灵秀之地建祀庙,以祈祷雨水充足,使庄稼丰收。
晋建祀庙毁败后,到唐永徽元年(六五○)得以重建。 在山间小憩时,读诗叙话。诗是从显通寺抄来的,为清人左枚《游相山》。诗曰:“相山名胜地,古刹自何年?树怪名难识,碑传记失传。披襟三月候,长啸万峰巅。更想清幽处,人稀月影圆。”左枚也是冲着相山的灵气而来,在山下见寺庙破败、碑石残缺,感到遗憾和惆怅,于是又到山上来“披襟”“长啸”。左枚那个时代,相山一区肯定已不是仙灵飘飞、烟霞游逸的静壤了。看来,人之能为名声所累,在山在水亦然。想这相山名声远播之后,再也无力抗拒尘世的喧嚣了。左枚倘若在今日再游名山大川,会有更多的慨叹。 我喜爱“更想清幽处,人稀月影圆”一句。抚松盘桓,咀嚼品味,它分明在诱我去寻山中幽谧处,以天地为室,明月为烛,享受那独处的妙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