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都会大学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立大学
香港都会大学(Hong Kong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简称“香港都大”、“HKMU”,是一所位于香港九龙何文田的公立综合型大学,于1989年由香港政府创办,是香港第三所颁授学位的大学,首批在内地招生的香港高校之一;1997年5月正名为香港公开大学,成为香港第七所法定大学;2021年9月更名为香港都会大学;2024年3月成为香港首间“应用科学大学”。
历史沿革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25年3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有7个学院,12个系;2025/26年度为香港本地文凭试学生开办48个联招本科生课程,并为其他香港本地学生和非本地学生提供超过65个本科生课程。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硕士学位课程36门,博士学位课程5门。
硕士课程
博士课程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全职教职员人数1295人。其中教学人员553人,行政及支援人员742人。
2023年,根据斯坦福大学公布的年度科学家排行榜,13位香港都会大学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名单;2024年,15位香港都会大学学者获列入由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编制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名单,跻身排行榜的学者人数连续三年上升,由前年的5人上升至今年的15人。
教学建设
香港都会大学是香港唯一一所拥有自我学术评审资格的自资院校,能够迅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开办实用课程,为传统和新兴行业培养急需人才。
作为“应用科学大学”的香港都会大学注重应用型研究,并与行业企业深入合作,又以“市场需要”作为课程发展考量,推动职专教育发展。
录取方式
香港都会大学录取学生的方法是择优而录,以下是基本录取条件︰
香港都会大学自2007年起参与“大学联合招生办法(JUPAS)”。联招计划是一项计划及主要申请途径,旨在协助持有香港中学文凭考试(HKDSE)成绩(过往及/或现在)的本地学生申请入学:香港都会大学开办的自资课程;指定专业人才/界别课程资助计划(SSSDP)计划;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课程。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香港都会大学每年都会通过各个学院和学生事务处给学生提供中国海外交流机会,交流机构包括美国、英国、欧洲、澳洲、日本、新加坡等海外地区的大学和企业;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学年,学校给学生提供了超过1200个中国海外交流机会,包括海外游学、参访和实习项目。
2025年2月17日,佛山市中医院与香港都会大学举办合作交流会,正式启动教学合作,未来双方将通过学术互访、联合科研、人才共育等举措,在护理健康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5年3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有8个研究所/中心。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11月,香港都会大学获教员发展计划(FDS)、院校发展计划协作研究拨款(IDS—CRG)、跨院校发展计划(IIDS)等项目资助。
2020年,学校在研究资助局“研究资助计划”中获拨款逾1500万港元,在15间合资格院校中最高。
2022年,在研究资助局“自资学位界别竞逐研究资助计划”中,学校获拨款逾1610万元,用以开展18个研究项目。
2023年,在研究资助局“本地自资学位界别竞逐研究资助计划”中,学校获拨款2910万港元,涉及27个项目,在本港院校中占逾35%,是获资助最多的院校。
2024年,学校发表期刊文章533篇,著作章节/会议论文35篇。
据2025年3月学校官网数据,2023年和2024年学校发明专利31个。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8月,学校有图书及硕博士论文6911370册,其中电子6696010册,纸质215360册;订阅期刊213790本,其中电子313340本,纸质450本;资料库488个;多媒体305070件。
《都大与我》:每年出版三期,介绍香港都会大学发展、活动,以及与大学相关的人。
《都大电子通讯》:每月发放香港都会大学活动、课程及成就的最新消息。
《年报》:刊载香港都会大学过去一年的主要发展和成就,包括财务状况。
《大学简介》:提供香港都会大学概要,帮助外间了解香港都会大学使命和优势。
《财务报告》:详细记录香港都会大学于过去一个财政年度的财务活动及财政状况。
《都大人语》:《都大人语》访问系列发掘香港都会大学社群潜藏的故事,藉以庆祝香港都会大学步入35周年。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的设计简单鲜明,采用大学新名称的英文缩写(HKMU)的其中两个英文字母“M”及“U”,“M”代表“我”即学生,而“U”代表“你”,泛指围绕学生的一切,包括朋辈、老师、社群、社会等。香港都会大学就是一个把“我”和“你”连接起来的平台,当中包含了一个个属于学生与朋辈、大学以至社会的故事。学生、大学与社会融为一体,环环紧扣,相互关连。香港都会大学致力开办切合社会需要的课程,分享知识并装备学生掌握所需技能,学生亦透过此平台激发自身的潜能。毕业后,他们会继续在社会上发挥所长,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能量泉源。此外,校徽采用了青绿色及蓝色,带有传承意味,配合大学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转型,跨越旧有的界限,突破常规,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香港都会大学35周年校庆标志的设计体现了大学力求创新和进步的精神。数字“35”夺目耀眼,代表都大过去35年的辉煌发展。数字的造型充满动感,“5”字的横线延伸至“都会与我,无限可能”的主题,象徵都大以活力和能量向前迈进,引领社会突破界限,成就卓越。标志色彩丰富,象徵都大致力营造多元多采的环境,以促进师生的发展和推动都大社群继续同心协力,为大学编写更光辉的未来。
精神文化
“励学致远”着重发奋学习和有所作为;“敬慎日新”则强调努力不懈,持续提升个人品性与德行。大学的使命旨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增进他们的知识和培育良好的品格。新校训不但与大学的使命相符,同时反映大学的核心价值和策略发展目标。
校训出处:清学者梁章巨《归田琐记·谢古梅先生》:敦品励学,实为儒宗;《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泊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管子·内业》:敬慎无忒,日新其德。
校园情况
正校园
正校园位于九龙何文田牧爱街,于1996年启用,并于2008年完成第二期校舍的扩建。据2025年3月学校官网数据,校园楼面面积是33080平方米以上,设备包括多用途礼堂、演讲厅及导修课室。校园同时设有图书馆、电脑中心以及多个科学实验室等。大部分行政办公室亦位于正校园。
健康护理学院
赛马会健康护理学院位于大学何文田正校园对面,楼高十三层,除了选用时尚典雅的玻璃幕墙装设外,大楼亦采用了现代建筑风格的设计及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活动场地。
赛马会校园
赛马会校园位于九龙何文田忠孝街81号,由正校园步行数分钟即可到达。据2025年3月学校官网数据,赛马会校园楼面面积是21100平方米以上,设备包括综艺厅、多用途礼堂、演讲厅及导修课室。赛马会校园同时设有图书馆、电脑中心、检测和认证实验室、临床护理教学中心及文化创意工作室及实验室等。
葵兴校园
葵兴校园位于新界葵涌葵昌路51—53号九龙贸易中心第2座8—11楼,于2013年9月启用, 是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LiPACE)的所在地。校园位于九龙贸易中心,距葵兴地铁站约有2分钟步行路程,全程均为室内行人道。据2025年3月学校官网数据,校园楼面面积超过124300平方尺,设备完善,包括演讲厅,14个教室,2个计算机室,学习资源中心,数间模拟课室及开放学习空间等。
荔景校园
荔景校园位于新界葵涌荔景山路201—203号荔景校园(制衣业训练中心大楼)地下至五楼 ,于2010年1月启用并为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之教学中心。据2025年3月学校官网数据,校园占地约3530平方米,设有11个导修课室、3个计算机实验室、学习资源中心、数间应用教学室、自修室及基本学生设施。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香港「大学联招办法」参与院校.大学联合招生办法JUPAS.
大学标志.Hong Kong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31 15:5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