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沙叶(学名:Pavetta hongkongensis,英文名称:Hong Kong Pavetta),别称茜木或满天星,为茜草科大沙叶属植物。于1850年由美国人怀特(Charles Wright)在香港岛发现并制成模式标本,但直到1934年才以香港命名为新品种植物。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1-4米;叶对生,膜质,长圆形至椭圆状倒卵形,长8-15厘米,宽3-6.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近无毛或沿中脉上和脉腋内被短柔毛;侧脉每边约7条,在叶片上面平坦,在下面凸起;叶柄长1-2厘米;托叶阔卵状三角形,长约3毫米,外面无毛,里面有白色长毛,顶端急尖。花序生于侧枝顶部,多花,长7-9厘米,直径7-15厘米;花具梗,梗长3-6毫米;萼管钟形,长约1毫米,萼檐扩大,在顶部不明显的4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冠管长约15毫米或长些,外面无毛,里面基部被疏柔毛;花丝极短,花药突出,线形,长约4毫米,花开时部分旋扭;花柱长约35毫米,柱头棒形,全缘。果球形,直径约6毫米。花期3-4月。
分布范围
香港大沙叶是香港原生植物,生于山地疏林下或
灌木丛中,在香港属常见植物,
中国海南、
广东、
广西及
云南和
菲律宾也有分布。
产广东(东涌、西涌、七娘山(张寿洲等1607)、南澳(张寿洲等5114)、大鹏、排牙山、田心山、马峦山、梧桐山(深圳考察队848)、福田、羊台山、南山)、香港、海南、广西、云南等省区。生于海拔200-1300米的灌木丛中。分布于越南。模式标本采自香港。
主要价值
全株可入药,性寒,味苦涩,可清热解暑,活血,祛瘀。
全株入药,有清热解毒、活血去瘀之效,又能治感冒发热、中暑、肝炎、跌打刀伤。本种的叶表面有固氮菌所形成的菌瘤,满布叶上呈点状,故民间称“满天星”。
发现
于1850年由美国人怀特(Charles Wright)在
香港岛发现并制成
模式标本,但直到1934年才以香港命名为新品种植物。
参考文献
Pavetta hongkongensis Bremek. in Fedde, Repert Sp. Nov. 37: 104. 1934; Merr. in Lingnan sci. Journ. 15: 18. 1936; 广西植物名录, 第二册: 592. 1971; 海南植物志3: 346, 图763. 1974;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4: 263. 图5940. 1975; 云南树木图志, 下册: 1158. 1991. ——Tarenna kwangsiensis Hand. -Mazz. in Sinensia 5: 14. 1934.
相关的种
大沙叶(原变型)Pavetta arenosa Lour. form. Arenosa
光萼大沙叶(变型)Pavetta arenosa Lour. form. glabrituba Y. H. Chun & K. C. How
多花大沙叶Pavetta polyantha (Hook.f.) R. Br. ex Bremek.
糙叶大沙叶Pavetta scabrifolia Bremek.
汕头大沙叶Pavetta swatowica Bremek.
绒毛大沙叶Pavetta tomentosa Roxb. ex 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