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营救
爱国主义营救行动
1941年底,香港被日军占领,数百名进步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滞留香港,处境极为危险。中共中央和中共南方局以及周恩来对此十分关注,相继以特急电报指示南委(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和八路军、新四军驻港办事处,要求尽一切努力营救、转移滞留人士。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滞留人士分水陆两路离开香港,转送至大后方或敌后抗日根据地。为确保途中安全,在两条军事交通线上,分别设立了多处秘密交通站,派精干交通员作向导,由便衣交通队分批分段护送。1942年1月9日晚,第一批化装成难民的文化界人士数十人安全转移到九龙交通站,13日顺利到达白石龙指挥部(宝安游击区)。此后又组织多批营救行动。这次香港大营救,前后经历了3个月时间,800多名滞港的抗日文化名人、爱国民主人士以及他们的家属被营救,如茅盾、邹韬奋、胡绳、廖沫沙、于伶等,为中华民族、为新中国保护了一大批文化精英,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香港大营救被茅盾称之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3 23:31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