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香港新市镇,自从1973年以来开始发展,已经发展了9个新市镇(在香港政府早期文献中),以应付香港人口的增长,并藉以分散挤迫市区内的人口,从而改善香港的居住环境。
香港的卫星城市其实早已在1960年代选择
观塘及
荃湾为首两个选址。由于当时
香港岛及
九龙的土地经已饱和,故刻意选择这个接近市区而又未被完全规划的地点作出一连串城市发展规划,以便舒缓香港岛及九龙的人口。可是当时港英政府对观塘的卫星城市规划带有浓厚英国低密度城镇色彩,根本未能配合香港高度用地需求。基于这个卫星城市落成初期各有弊端,理论上初期的卫星城市规划是完全失败的。
至于
华富邨,同样是以类似卫星城市概念发展成为一个
公共屋邨的形式发展,落成初期交通不足,而且远离市区,需要大量宣传吸引市民迁入。不过华富邨只是一个以城镇概念的公共屋邨,并不算是卫星城市。
其后,港英政府决定吸取观塘的卫星城市规划失误,并配合香港的情况,决定1970年代初期重新在新界的
荃湾、
沙田和
屯门发展卫星城市,以配合香港急速经济发展所出现用地需求,舒缓市区人口压力。最后这些卫星城市发展成功,渐渐改称为新市镇。
值得一提,由于观塘是位于九龙,并非位于
新界,加上发展观塘卫星城市时,根本未出现新市镇一词,因此政府把观塘视作市区内的一个新发展区域,认为观塘根本不属于新市镇之例。事实上,观塘属于香港新市镇发展的开端,更是香港首个卫星城市。不过社会上仍有不少人误以为荃湾才是首个卫星城市,忘记观塘也是卫星城市。
九个新市镇依发展时间约可划分为四代:首三个新市镇荃湾、沙田和屯门的发展工程于1970年代初期动工;第二代的继而于1970年代后期动工建设;第三代的
将军澳和
天水围的发展工程则于1980年代展开;而最后一个新市镇北
大屿山(东涌及大蚝)则在1990年代初开始发展。这些新市镇的整体计划人口约为400万。现时约有300万人在这些已发展地区及附近的乡镇内居住。
现时,政府把新界东北的
粉岭北、
古洞北和新界西北的
洪水桥划为发展区,并展开了一连串的公众咨询,日后如有需要,会展开这些地区的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