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6世纪马丁·路德发动的宗教改革运动
公元1517~公元1546年,马丁·路德坚决抗议罗马天主教会,发动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
名称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他的宗教学说为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思想武器。恩格斯认为路德是他那个时代的巨人,他无愧于这一光荣。
历史背景
1、经济根源(根本原因):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是建立统一的国家和国内市场的要求,表现在:(1)政治领域: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2)经济领域:专制君主、银行家和商人、中小贵族、新兴资产阶级、下层贫民,都想通过反对教会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3)思想领域:早期基督教思想和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挑战天主教。
2、直接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
3、政治因素: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打破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4、文化因素: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
5、导火线:教皇兜售赎罪券。
原因
1、根本原因:15~16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
3、直接原因导火线: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4、资本主义萌芽的快速崛起。
5、条件:印刷术的发明。
目的
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
时间
1517年开始。
经过
1、开始:“九十五条论纲”
时间:1517年10月31日
地点:Wittenburg大教堂
内容:教皇无权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确证上帝对罪行的赦免。教皇兜售赎罪券(免罪符),实行当钱落入钱箱丁当一响,贪婪和爱财的欲念就会增加。基督教徒凡诚心忏悔者,不用赎罪券(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罚。
意义:揭开了宗教改革开始的序幕,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
2、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提出其改革主张。
内容
1、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
2、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
3、信仰的依据是《圣经》。反映了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和反封建的思想。
4、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并主张神甫可以娶妻。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5、俗权高于教权,并最终支配教权。
6、建立本民族(德)教会。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
实质
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
历史作用
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2、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精神文化:①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②帮助新教徒阅读《圣经》,发展本民族文化,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尼、英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事件影响
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
2、使德国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形成了一种新教路德宗
3、有利于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4、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1 10:32
目录
概述
名称
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