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之庚 汉族,1945年5月生,江苏泰兴人。1971年9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1968年9月参加工作,扬州工业学院机械制造系机械制造工艺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99年6月至2008年10月任
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人物简历
1968年9月参加工作,扬州工业学院机械制造系机械制造工艺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64年9月至1968年9月扬州工业学院机械制造系机械制造工艺专业学习;1968年9月至1982年5月
第五机械工业部216厂六车间装配钳工、技术员、厂革委会副主任、副厂长、党委委员;1982年5月至1986年7月兵器工业部216厂副厂长、厂长、党委委员;1986年7月至12月兵器工业部四川兵工局副局长、党委委员。1986年12月至1988年8月国家机械委四川兵工局副局长、党委委员;1988年8月至1990年1月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西南地区部副主任、党委委员;1990年1月至1992年2月
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西南兵工局副局长、党委委员;1992年2月至1993年8月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总经济师;1993年8月至1997年6月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1997年6月至1999年6月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1999年6月至2008年10月任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首任总经理、党组书记。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2011年3月任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外部董事
基本信息
职 称: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职 务:外部董事
企业性质:国有
主要业绩
马之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
兵器工业在许多人眼中是一个颇为神秘的单位。这个对中国国防事业有着重大贡献的中央直属国有特大企业其业务范围涉猎了很多军用和民用产品。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位于三里河,在一座有着几十年历史的楼房内办公,楼内的格局仍不失现代风范,这是著名建筑家梁思成早年的作品。当这座大楼见证近代史上发生的一系列变迁的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兵器工业走过的风雨历史。
中国兵器工业曾经是几浮几沉。
马之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这位花白头发、面目慈祥的长者,从大学时代学兵器专业开始,至今,他已在兵器行业工作了整整44年,他经历了兵器工业的成长风雨,感慨着风雨之后成长起来的今天的兵器工业是多么不易。
上任之初,兵器工业已整整亏损了13年
1999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成立,马之庚担任集团公司首任总经理。上任伊始,马之庚就在全体员工面前坦言自己并不轻松,压力很大!他的这种压力,130多个子公司的30多万兵器人都会理解他,因为那时的兵器行业已经整整亏损了13年,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前途渺茫。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摊子等着马之庚去修复。他所要做的就是,让中国兵器行业起死回生。然而,这是一条多么艰难的路。
马之庚常常会回想起兵器工业为中国革命做出的杰出贡献。早在革命时期井岗山根据地创建时,我党在江西省兴国县官田镇就成立了中央军委兵工厂,亦称“
官田兵工厂”。它的创立,标志着人民兵器工业的诞生。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无论多么艰难的战争环境,广大兵工战士都在忘我地生产各种武器和设备,确保了革命的最后胜利。
马之庚对兵器行业在每一个阶段的发展情况都了然于胸。新中国成立后,兵器工业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兵工生产基地,并且有了自主研发的产品。老兵器人都记得这么一件事:在国庆十周年的天安门阅兵大典中,所有受阅的兵器装备都是中国兵器工业自主制造的。兵器工业一度辉煌,兵器人也一度自豪。
60年代到70年代后期,为了应对国际形势的险恶,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我国的兵器工业进入了“大小三线”建设,轰轰烈烈的战略任务如火如荼,兵器工业的摊子一时间铺得很大,专业队伍也超过了一百万,号称“百万大军”。不过,庞大队伍在很快的时间内就显出了其弱势——只单一生产军事产品显然不足维系一个庞大的行业生存。这一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初立马显现出来。上世纪70年代末,兵器工业在保军转民的调整中顿时面临重重困难。这可以说是兵器行业解放后遭遇的第一个阶段低谷。如何走出困境?当时的兵器行业对外挂牌是“兵器工业部”,1979年,兵器部给刚复出的邓小平同志打报告,希望能开展军用产品贸易。在过去,我国的军用产品只用于对外援助。邓小平同志的批复让兵器人欢欣鼓舞,老人家同意了。于是,1980年成立了中国北方工业公司,这是中国第一个专门经营军火的公司。北方公司在接下来的很短时间内就拿到了很大的定单。
然而,就在兵器工业的发展走上一条看似顺利的道路时,1989年,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苏联的解体,国际军贸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致命的是,我们的军品还缺乏高科技,而西方国家的军品已经日新月异。如此种种原因,整个兵器行业一落千丈,职工工资发不出,一直到了90年代末就连一个万人大厂的厂长每月的工资也只有几百元,兵器行业的辉煌仿佛已成昨日黄花,大家看不到兵器行业的希望,平均每年就有8000多名技术人员流失。整整13年,兵器工业年年亏损,特别是1998年那一年就亏损了近50个亿。除此之外,兵器集团身上还负有很沉重的包袱。马之庚介绍说兵器工业是老行业,现在的所有国防工业单位都是当年从兵器工业分出去的,也因此留下了许多落后的设备、还有人数众多的退休职工。马之庚刚担任总经理时,全国22个省的兵器行业共有47万人,还有20多万退休职工。马之庚形容说,就像是一个很贫困的大家庭,还要养活那么多孩子,他这个国有企业老总可不好当。
窘境中的几十万兵器人对新上任的马之庚寄予厚望。
马之庚认为,一个企业要发展,必须要科技领先,而要有先进的技术,就必须有高水平的、掌握技术的人才。上任伊始的马之庚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把人才留住!
马之庚向领导同志汇报说,要让兵器工业走出困境,不采取特殊政策是不行的
马之庚有一个工作习惯,那就是在做出工作决定之前会到基层实地调研。比如说他提出要把人才留住前,就到了许多子公司调研,他见到一个刚分配来的大学生,大学生每月工资200多元,其中一半用于当月伙食,剩下的也不足于正常的开支,于是这个在大学里就靠父母供养的大学生,在参加工作后仍不得不向父母伸手要钱,他的父母是在田间里劳作的农民。马之庚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之后,为了说服各方面能接受他留住人才的政策,他给大家讲了一个很通俗的故事,他先讲到自己是江苏农村长大的孩子,切身体会到,在农村的一户经济状况并不好的人家里,家庭主妇做好饭后会给家中的主要劳动力多吃一点,为什么呢?主要劳动力吃好了才能好好地干农活,这个家才会兴旺起来。一个工厂也是这样,否则怎么能让厂子兴旺呢?他对大家说:“一个企业没有新产品还叫企业吗?要有新产品,就要先调动技术干部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企业有了新产品,工人才有工作干,不会下岗,大家的经济状况就会好起来。”
马之庚事后说,当初兵器集团根本就没有钱,但要留住人才,想方设法首先要给技术人员提高工资,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马之庚是一个“胆子很大”的国企老总,那时绝大部分国有企业还都一成不变地拿着死工资,没有人敢跳出那个框框。说马之庚胆子大,还不仅仅是他上任老总之时,在70年代,他在下属的子公司里当总经理时,为了把厂子发展起来,他提出了工人拿计件工资,干得多就拿得多,有干得好的工人有时一个月就能拿2000元,相当于当时工人两三年的工资收入了,那时的马之庚也就拿62元钱。上级领导得知此事后,说他搞物质刺激,准备对马之庚进行处分,只是后来考虑到任务完成很好,就把处分改成了严厉的批评。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20年,也留在记忆深处了,但马之庚才不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那种人,他的“胆大”一如既往。
事关兵器集团发展的大事,马之庚迅即组织、指导集团人事部门起草了关于企业各个岗位的绩效工资方案,“科技带头人和技能带头人的奖励办法和在一线职工中推行计件工资的办法,多余的人都下岗拿生活费……”明摆着就是实行年薪制,可那会儿的马之庚却只敢对外说是根据效益拿工资。他拿着这个绩效工资方案,在2000年底的一天,去向当时分管国防工业的国务院领导同志汇
报。马之庚说:“兵器行业长时期都很困难,除了国家给我们政策之外,不采取一点特殊措施不行。企业要发展必须要调动人的积极性,我这里有一个方案,没有一点特殊办法,兵器工业就走不出来,要是到最后出了问题你把我免了就行了……”马之庚还说了很多,内容都是围绕如何让兵器行业走出困境。他汇报了两个小时,领导同志一直耐心地听着,最后,这位领导说了四个字:只干不说。
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这句话让马之庚看到了兵器行业的希望,也带给了兵器人好运,从此,兵器行业一发不可收,在之后的短短的3年时间便扭亏为盈。2003年底,当马之庚在兵器集团的大会上向大家宣布,已经彻底摘掉了亏损的帽子,在场的所有人都发自内心地热烈鼓掌,兵器人又重拾信心。
就在马之庚对庞大的队伍进行有效分流的同时,还不能不谈到之后的2002年中央针对困难国有企业实行政府行为的破产关闭,这对马之庚来说,无疑是给了他绝好的政策,尽管这是兵器集团改革脱困工作中最艰难的一页。当时,在国防科技工业全部破产企业中,兵器集团的破产企业就占四分之一。这项工作开展之初,马之庚就严格要求这些企业严格按国务院政策办事,首先要将职工的安置方案做详细,消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此项工作得到了大多数职工的拥护。到2006年,60多个企业已完成了破产重组和分离改制,这些企业后来发展得非常好,真正实现了轻装上阵。
马之庚重要工作思路的形成,使军民品迅速发展,许多商机瞬间出现
马之庚上任后提出关键性的两条工作思路:发展高科技军品、利用军品优势发展高科技民品。
作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产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面向陆、海、空及各军兵种研制和发展各种高新技术武器装备。马之庚认为,发展高科技兵器,推进科技创新和进步,是兵器工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在马之庚上任后不长时间,他就带领兵器集团依靠自主创新研发了许多高新武器,成果颇丰:不但全面完成了多个重点装备以及数十个配套项目的研制生产任务,全系统有数十个项目完成了设计定型。更令人振奋的是,为国家应对危机和新时代军事斗争提供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科技武器装备,实现了由传统兵器向高科技兵器的跨越,从而在远程压制、两栖突击、登陆破障等领域一举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军品发展的同时,民品也得到了快速增长。对民品的发展,马之庚如是说:“我从上大学起就一直在兵器行业工作,亲身经历了兵器工业在民品发展上的起起落落,体会也很深。兵器工业集团组建后,我们党组对兵器工业20多年来的军民结合实践进行了深刻总结,核心是一条:兵器工业发展民品,必须把指导思想从利用军工富余能力生产一般民品、解决吃饭问题,转移到充分利用军品资源优势发展军民结合的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军民互动协调发展。最终确立了立足军品科技资源,重点发展军民结合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方针。”
国防工业实行保军转民战略调整以后,兵器工业由于军事属性强、技术军民兼容性差,受到的冲击最大。上世纪80年代末,兵器工业在“找米下锅”中开始了大规模的军转民调整,开发出微型汽车、冰箱、摩托车、洗衣机、钟表、自行车、缝纫机等上千种民用产品,虽然在当时为企业发展解了燃眉之急,但由于这些并不是兵器行业的未来,在市场竞争中都逐步销声匿迹了。马之庚那时在位于重庆的公司担任领导,他就亲身经历过带领工人生产冰箱、自行车、摩托车等民用产品。虽然这些民用产品在当时也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利润,但对于并不是专业生产民用产品的兵器行业来说,转产这些大众化的民用民品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用马之庚的话来说,没有优势去和专业生产民品的企业竞争。所以他担任集团公司总经理之后就提出要利用军品优势去发展高科技民品。比如说生产的重型汽车。很早以前,下属的子公司就开始生产重型汽车,不过销量不太好,价格也太贵,70万元一辆。马之庚就对这家企业的厂长说,重型汽车的很多方面还需要改进,把多余的功能去掉,这样可省下成本,价格要降到30万,这样市场才能接受你。后来,通过专业化重组调整,重型汽车产销连年跨上新台阶,2007年销售了一万多辆,2008年可达到2万辆以上。如今,兵器集团的铁路车辆、矿用车、汽车零部件、TDI等军民结合的高新技术产品已跨入国际国内的先进行列,人造金刚石、硝化绵的市场占有率位居世界第一。
马之庚上任之后,所做的一件件事情让兵器人甚感欣喜,冷清了许多年的军贸重又走上了一条兴旺之路。
按照马之庚的工作思路,兵器集团根据世界军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极采取技工贸结合的方式,面向国际市场,同步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国际竞争力、能与西方大国同类装备抗衡的高新科技军贸产品。这些产品不但一举扭转了两伊战争以后军贸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而且实现了由单件武器出口向武器系统成套出口的转变。2005年,兵器集团的军贸出口成交额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成功实现了由过去军贸以第三世界国家为主进军到世界军贸主流市场、与美欧军事技术强国同台竞争的重大转变。兵器集团的业绩也成功树立了“中国兵器”的高科技国际形象。
军贸事业的成功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那就是涉猎国外的地铁建造及石油、矿产的开发。
马之庚说,过去一年亏几十个亿,现在一年就能赢利几十个亿,想到这些很欣慰
应该说,马之庚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因为他非常擅长寻找机会让企业走出困境、走上市场,尽管是国有企业,他仍然想方设法要去打破一些内部人看来是多么坚固的条条框框。他总是说,发展企业,就不能固守本行业,而要不断拓展。正因为他有着这样敏锐的市场嗅觉,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都会被他很快抓住。
在开展军贸时,马之庚发现,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没有那么多钱付给你,但对方有资源,愿意拿石油和矿产等资源来交换。虽然兵器行业没有这样的业务经营范围,可上任之后的马之庚可不愿意放弃这样的机会。他说,我们国家也是非常需要这些资源的,为什么就不能拿过来开发呢?因为马之庚很执着,国家最终给予了兵器集团石油和矿产的经营权。兵器集团在中央领导的关心下,先后在刚果、叙利亚、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津巴布韦等国家开发了油田、贵金属矿产资源。同时,还承担实施了伊朗地铁四号线、埃塞俄比亚公路改造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国际工程项目。2007年,仅石油和矿产的收益就高达一百多个亿。
兵器集团在三年时间就走出了困境,三年之后就成为一个平均年赢利几十亿的国有大企业,实现了兵器人的愿望。
马之庚感慨地说,过去一年亏几十个亿,现在一年就能赢利几十个亿,想到这些也很欣慰,毕竟自己想干的事都干成了,让职工生活提高了。
突破重围需要的是一个企业家卓越的创新精神、优秀的管理才能和出色的胆识谋略,而这些特质,马之庚都具备。他的成长经历对他这些特质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马之庚当过工人,但他说当工人时并不累,干完活就休息了,而当领导就不一样了,考虑得更多,要干好一件事情很不易。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担任了领导的角色,那时他30岁,在基层的兵工厂里,他被任命为厂革委副主任主管生产技术,那时厂里的领导都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的老革命,这些老同志就问他,你这么年轻,大家听不听你的?马之庚就说,靠自己的行动去感动大家。事实上,的确有些人就不听马之庚的,因为他太年轻。他说:我的工作能顺利开展得益于当时老书记、老厂长的支持和教育。马之庚一直都非常感谢这些老领导对自己工作无私的支持,因为有老领导的支持,他全身心埋头工作。踏踏实实工作一 是马之庚的信条,也是他成功的基础。38岁那年,马之庚当了厂长,成为兵器行业最年轻的厂长。他出色的企业管理经验是他很用心地一天天累积起来的。
有一段经历是马之庚终身难忘的,这段经历让他特别能够理解在基层兵器行业工作的同事。1968年,马之庚从扬州工业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位于川南地区的兵工厂工作。那时的背景正是国家如火如荼的“三线建设”。马之庚和几位同学背上背包就到了这个远离城市、位于偏远山沟中的工厂。那地方真的是很闭塞,马之庚还记得当时有个老乡问职工,日本人走了吗?弄得人哭笑不得。生活和工作上的艰苦被一颗年轻而火热的心忽略了,他和所有的同学一样,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山沟里那份伟大的事业,当然,他也在那里迈开了事业的第一步,也在那里结婚生子,妻子是他的同学。在那里工作了18年之后,马之庚因为工作调动才离开了那个山沟沟。马之庚说到这里,神色有点黯然,他说他当年的同事们乃至他们的孩子仍在山沟里工作,真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他们在生活中有着许多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一句话就是:很苦!日后,马之庚的职位尽管越来越高,但他一直都在关心着这些地处偏僻的兵器行业,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在国家关心下,大多数企业都搬出了山沟。
马之庚说他的头发是46岁那年开始白的,那时的他已担任副局长。职位越高,担子就越重。马之庚坦言自己就是一个工作狂,没有一点业余爱好,从年轻时代开始就是除了工作就是工作,记得当厂长那会,工厂加班到几点,他就要在厂子里呆到几点。后来级别越来越高,他又把自己的工作时间分成了三个时段,三分之一到基层调研、三分之一在机关工作、三分之一参加重要会议。老伴常常对他说,家里简直就成了他的旅馆了。不过马之庚很感谢老伴,也不知他当面给老伴说过没有,总之他对记者说了,他说老伴这辈子与他患难与共,为支持他的工作付出了太多。
采访马之庚总经理那天,他穿了一件红色的T恤,银白色的头发在红色的映衬下格外醒目。他说按照年龄的规定,他就要从岗位上退下来了。说这话时,他的语气很平静,就像在说与自己无关的事。记者在想,对于一位受人敬重的高级领导干部而言,在离开岗位的那一瞬间,没有失落,有的只是内心的踏实,因为他从年轻时代就开始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奉献并做出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
中国兵器事业的发展史上,马之庚是让人不能遗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