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兆祥(1919年8月28日-2014年9月28日),延安市子长县人,1933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
人物生平
马兆祥,1919年8月出生于陕西省安定县(今陕西省子长县)。1933年1月,年仅14岁的马兆祥在几位兄长们的影响下以“入团跨党”的方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1934年10月随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回到陕北,在陕甘宁边区彭阳境内的堡子崾岘、杨坪等地开展统战工作,发动群众筹建农会,敢于直面敌人的各种阴谋破坏活动,被称之为深入虎穴、不怕牺牲的“孤胆英雄”。马兆祥在固原县委工作的时候,下到各区后,经常利用晚上进行党的组织建设工作。他在草庙区下乡工作时,晚上大部分时间在刘自生同志老家上边的山上进行党员培训工作,有时开支部会,有时开党员会,有时进行个别联系,单线发展党员。到1938年年底,草庙区已有党员100多人。在麻子沟圈工作时经常到红河野王家王兆璜这个支部里讲党课,将这个支部的党员列了花名册,分了小组,还对每个党员强调了保守党的机密,加强党的纪律,履行党员的义务是每个党员的天职。马兆祥协助红河地下党支部制订了一套有关党员的规章制度,为红河地下党支部在十多年艰苦环境下,能坚持到全国解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马兆祥从事水电工作。1977年春,他到教育部工作,又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马兆祥同志曾任国家教委办公厅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中国亚洲经济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等职。他还利用闲暇时间写成的《岁月如流》一书,是他一生艰苦历程的忠实记录。
人物评价
马兆祥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坎坷的一生。但他矢志不移,百折不回。谈到文化革命挨整,他没有怨恨。他说,比我功劳大的人也挨整,我比牺牲了的战友幸运多了,我还能挨整就不错,能享受新社会的幸福生活,能看到国家的繁荣富强,很知足。这是他的宽大胸怀,高风亮节。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一生有几件最遗憾的事:一是父母去世他不在身边;二是贾拓夫老领导被造反派打死,他也正在挨批斗,没能见上最后一面;三是肖劲光老首长逝世他也没能送上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