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弗雷切特
美国男演员
马克·弗雷切特(Mark Frechette),1947年12月4日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费尔菲尔德,1975年9月27日在马萨诸塞州诺福克去世。法裔美国演员。
早年经历
马克·弗雷切特高中辍学后基本过着流浪的生活,为了抚养妻子跟两岁的孩子,他在波士顿偶尔做做木工,有时甚至会上街乞讨。
《扎布里斯基角》剧组在女主角确定后,登报招募男演员,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有个选角导演去了波士顿,在公交车站等车,看到马克·弗雷切特在街边冲着楼上公寓里的人破口大骂,随即给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拍了电报——“20岁,很愤怒”。在影片开拍之前,米高梅影业安排毫无表演经验的达莉娅·哈普林和马克·弗雷切特到好莱坞总部见面。于是,当马克·弗雷切特遇到达莉娅·哈普林,一见钟情,爱到无法收拾。
演艺经历
1968年7月,由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执导的电影《扎布里斯基角》(又名《无限春光在险峰》)开机,马克·弗雷切特在片中饰演男主角马克,该片与1970年2月正式上映。
1970年底,马克·弗雷切特去意大利出演弗朗西斯科·罗西执导的电影《寸土必争》,该片于1971年4月上映。1971年,上映的还有马克·弗雷切特在意大利拍摄的由Filippo Ottoni执导的《La grande scrofa nera》。
个人生活
马克·弗雷切特在20岁之前就已经结婚,并且和妻子有了孩子。他在波士顿读过一本叫《化身》(The Avatar)的地下出版物,其中收入了音乐人、邪教领袖梅尔·莱曼(Mel Lyman)大量阐述个人理念的文章。马克·弗雷切特对莱曼崇拜得五体投地,彻底成了他的追随者跟信徒,他在《扎布里斯基角》拍摄期间就不断向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推荐莱曼的理念与音乐。电影拍完后,马克·弗雷切特说服了达莉娅·哈普林,俩人回到波士顿,跟其他追随者一起住进了“莱曼家族”的群居社区。马克·弗雷切特还把自己在《扎布里斯基角》中获得6万美元片酬捐了出来。
达莉娅·哈普林在波士顿时,希望能跟马克·弗雷切特结婚、组成家庭,却只得到冰冷的回绝,同时社区里男性专制的氛围也让天性自由的她难以接受。1970年底,马克·弗雷切特去意大利拍摄《寸土必争》,达莉娅·哈普林离开“莱曼家族”回到故乡旧金山。拍完戏的马克·弗雷切特直接飞去旧金山,但到1971年底,他孤身一人回到波士顿。达莉娅·哈普林另结新欢。
1973年8月29日,马克·弗雷切特跟“莱曼家族”的两个同伙一起,在波士顿持枪抢劫一家银行。结果,在这场未遂的抢劫中,马克·弗雷切特最好的朋友当场被警察打死,他被判15年徒刑。被捕后,马克·弗雷切特表示,这次行动是对“水门事件”的抗议,他的枪没装子弹,希望“能以不伤害任何人的方式抢劫尼克松”。1975年9月27日,有人发现马克·弗雷切特的尸体躺在监狱的健身房里,一只150磅的杠铃压在他的脖子上,警方表示,纯属意外。
主要作品
参演电影
杂志写真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马克·弗雷切特虽然出身贫寒,却有一种贵族的傲慢气质。(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评)
英俊、聪明、敏感的马克·弗雷切特,似乎把他在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1970年的电影《扎布里斯基角》中饰演的饱受折磨的灵魂大部分带进了自己的私人生活。一次未遂的抢劫是他表达的一种绝望的政治宣言,而马克·弗雷切特的整个人生就像大多数绝望的行为一样,以徒劳告终。马克·弗雷切特是天生的失败者,人们很容易忽视他伤痕累累、短暂的一生。他的一生就没有过什么好的、正确的生活。他在诺福克监狱的死亡似乎是一个标准的悲剧和离奇的结局。(《滚石》杂志、《波士顿凤凰报》Dave O'Brian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6 13:01
目录
概述
早年经历
演艺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