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
2006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是由赵家祥编写的一本书籍。本书共分五卷,论述了历史哲学的含义和对象、历史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马克思对待一般历史哲学理论的态度以及中国历史哲学研究的现状等问题。这是我国第一套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
内容简介
第一卷《历史过程论和历史动力论》(赵家祥著),探讨了历史过程的辩证性质、历史过程的阶段划分、“亚细亚生产方式”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和列宁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需要和物质利益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分工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层次分析等问题。
第二卷《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刘曙光著),探讨了决定论和非决定论与规律、辩证决定论的出发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主要内容、社会历史规律的辩证性质、非决定论的非难与挑战、自然—人—社会发展的一致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主体选择的依据和社会制约性、主体选择的表现和作用及其评价标准等问题。
第三卷《历史进步论和历史代价论》(林艳梅著),探讨了历史进步的内涵、进步观念的历史命运、历史进步的动力系统、历史进步的评价尺度、历史进步的代价、历史代价的演进类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等问题。
第四卷《普遍交往论和世界历史论》(席大民著),探讨了内外交往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交往与世界历史思想的形成和展开、交往的本质与矛盾、世界历史的形成及其特征和矛盾、普遍交往中的社会形态与社会个体、普遍交往中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等问题。
第五卷《历史认识论和历史方法论》(袁吉富著),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认识论的几个前提、历史思维的本性、历史认识的主体性、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及其检验、历史认识的实践性及其限度、历史方法论的若干前提、把握客观历史及其本质的方法论、历史认识过程中的方法论、主体改造和创造历史的方法论等问题。
目录
第一卷
第一章 历史过程的辨证性质
第二章 历史过程的阶段划分
第三章 “亚细亚生产方式”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和列宁关于俄罗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
第五章 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六章 需要和物质利益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七章 分工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八章 “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九章 科学技术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十章 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层次分析
第二卷
导论
第一章 决定论、非决定论与规律
第二章 辨证历史决定论的出发点
第三章 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 社会历史规律的辨证性质
第五章 非决定论的非难与挑战
第六章 自然、人、社会发展的一致性
第七章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第八章 主体选择的依据和社会制约性
第九章 主体选择的表现、作用及其评价标准
第三卷
导论
第一章 历史进步的内涵
第二章 进步观念的历史命运
第三章 历史进步的动力系统
第四章 历史进步的评价尺度
第五章 历史进步的代价
第六章 历史代价的演进类型
第七章 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代价问题
第四卷
第一章 内外交往与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章 马克思交往与世界历史思想的形成和展开
第三章 交往的本质与矛盾——依据文本逻辑的分析
第四章 世界历史的形成、特征与矛盾
第五章 普遍交往中的社会形态与社会个体
第六章 普遍交往中的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第五卷
导论
第一章 关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认识论的几个前提问题
第二章 历史思维的主体
第三章 历史认识的主体性
第四章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及其检验
第五章 历史认识的实践性及其限度
第六章 历史方法论的若干前提问题
第七章 把握客观历史及其本质的方法论
第八章 历史认识过程中的方法论
第九章 主体改造和创造历史的方法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7 13:11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